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六九章沪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4229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3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六九章沪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六九章沪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六九章沪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六九章沪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六九章沪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六九章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六九章沪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六九章沪教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六九章沪教版.docx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六九章沪教版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一节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分散现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说出溶剂和溶质。

3.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悬浊液和乳浊液。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溶液的概念、特点。

会辨认溶质和溶剂,能正确分辨溶解与熔化的不同。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生活中的分散现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浊液和溶液,并举出常见实例各两则。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分:

通过高锰酸钾中加水,食盐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笔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结论:

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物质的溶解: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称之为物质的溶解。

溶液:

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新名词:

乳化:

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乳浊液的现象称为乳化。

教学过程:

设问: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黄河为什么是浑浊的?

医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样制成的?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

上述三个例子都是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的分散现象。

新课讲授:

阅读P153活动与探究

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阅读实验:

在1~4号大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盐和酒精。

振荡后观察四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

泥土 :

变浑浊      悬浮固体不颗粒  (分层)植物油 :

牛奶状浑浊   分散着液体不止液滴 (分层)食盐:

透明液体            (稳定)酒精 :

   透明液体            (稳定)继续观察:

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情况。

引出概念:

1.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举出实例:

浑浊的黄河水;固体农药(西维因);石灰浆及墙体涂料。

引出概念:

2.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举出实例:

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胶树的乳胶等。

归纳:

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思考:

通过上面实验,你可以得出浊液有什么特点?

(浑浊不透明,会分层)引出概念:

3.一个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和溶液。

举出实例:

生理盐水、糖水、碘酒。

配制溶液:

学生练习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溶液。

分析思考:

溶液与浊液相比,有何特点?

归纳:

溶液的特点是:

均一、稳定的、久置不分层。

巩固新课(方法:

练习反馈)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当某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样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例如:

食盐溶液,稀硫酸,而蔗糖水溶液则不能导电。

学习目标:

1、复述溶解含义,区分熔化和溶解。

2、会判断溶质和溶剂,正确说出溶液的名称。

3、记住溶解性的含义,说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首先由溶质和溶剂的性制裁决定的,温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教师设问:

什么叫溶液?

主要有什么特点?

阅读课本P160溶质和溶剂相关内容。

思考问题:

1、什么叫溶解?

与溶化是否一样?

2、什么叫溶质和溶剂?

溶液有哪两部分组成?

讲授新课:

1、关于溶质、溶剂(方法:

分析讲解)阅读实验:

课本P160,药匙取0.1克以下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500毫升烧杯中,注入200-300毫升水,并不断搅拌,形成色彩鲜艳的溶液。

分析:

上述实验叫什么过程,其中溶质是什么?

溶剂又是什么?

思考:

是否只有固体才能当溶质,水才能当溶剂吗?

归纳:

溶质:

固体、液体或气体

(1)溶液的组成 溶剂:

通常为液体   

   

(2)溶液的名称不指明溶剂叫某水溶液水以外其他某液体作溶剂时叫某溶液。

关于物质的溶解性:

    

问题引入:

(1)沾有机油的衣物用水往往不易洗掉污物,而用汽油洗却很快有效,这是什么原因?

(2)为什么蔗糖加在热水中比加在冷水中溶解得多且快?

引出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分析归纳: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首先是由溶制和溶剂的性质决定的,温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的:

1.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和部分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

1.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关系式的含义。

2.难点:

溶液组成的含义。

教学过程:

[引言]

(1)在本章已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度等知识,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

(2)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碰到溶液的“浓”或“稀”的问题。

例如,使用农药时,太浓了可能伤害农作物,太稀了则达不到杀虫效果。

这就要求了解溶液中溶质的确切数量,以便掌握。

(3)提出课题,溶液的“组成”究竟是什么含义呢?

这是本课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溶液的组成

[说明]在实际应用中,简单的“浓溶液”、“稀溶液”的粗略划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很多情况下需要准确地知道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例如,在一定数量的农药中究竟含多少溶质才能既满足杀虫的要求,既节约农药并且又不伤害作物。

这就产生了从量的方面研究溶液的需要。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溶液组成的意义的内容。

要求学生理解:

(1)溶液的“浓”或“稀”是由溶质和溶液的量共同决定的。

(2)当溶液中溶质的量和溶液的量都确定了,溶液的组成也就被确定下来了。

例如:

已知50g氯化钠溶液里含2gNaCl和50g氯化钠溶液里含4gNaCl,我们就能确切知道后一种溶液的溶质比前一种溶液的溶质多一倍。

[引导讨论]

就上述例子展开讨论:

由于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当溶质或溶剂的量有所变化时,会有以下情况:

1.如果溶质量增大,溶剂量不变。

则溶液量会增大,溶液会变浓。

2.如果溶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

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稀。

3.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会增加,溶液会变稀。

4.如果溶质量不变,溶剂量减少,则溶液量会减少,溶液会变浓。

从而我们可以知道溶液的组成变化是由溶质、溶液量的关系决定的。

溶液和溶质的量总要选取一定的单位来表示,例如质量单位克或体积单位升等,选用不同的单位时就会有不同的组成表示法。

我们主要学习溶质、溶液的量都用质量单位表示的溶液的组成及有关计算。

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指导阅读]教材定义: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cm3)×溶液密度(g.cm-3)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注】在了解溶液组成时,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

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

例如:

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1)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2)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3)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4)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意义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温度要求

一定

不一定

溶剂量要求

100g

不一定

溶液是否饱和

一定达到饱和

不一定

单位

g

关系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

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

需要食盐的质量为:

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

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

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

查表可得:

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

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

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2.知道什么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1.消毒酒精中酒精的质量分数是多大?

2.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工业制氯气通常采用电解食盐水的方法,我们知道,越浓的食盐水中氯化钠越多,得到的氯气越多,为什么工业上只用26%的食盐水溶液,而不用30%、40%甚至50%的食盐水来电解呢?

交流讨论:

氯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在水中是否都容易溶解呢?

联想与启示:

P166

小结:

一、溶解性

1.定义: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活动探究:

P166实验1

填表:

在室温条件下:

溶质

溶剂

溶解性

食盐

蔗糖

熟石灰

结论:

2.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即与溶质的种类(或性质)]有关

活动探究:

P167实验2

填表:

在室温条件下

溶质

溶剂

溶解性

食用油

食用油

汽油

结论: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即与溶剂的种类(或性质)]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