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1091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词解释Word下载.docx

单糖在加热条件下与过量的苯肼反应时的产物叫糖脎。

改性淀粉:

天然淀粉经过适当的化学处理,引入某些化学基团使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这种淀粉衍生物称为改性淀粉,如氧化淀粉、磷酸化淀粉(阴离子淀粉)、羧甲基淀粉、阳离子淀粉等等。

改性淀粉在工农医等领域中有重要用途。

复合多糖:

复合多糖是糖和非糖物质共价结合生成的复合物。

如糖与脂结合生成糖脂或脂多糖,糖与蛋白质结合生成糖蛋白或蛋白聚糖。

糖蛋白:

糖蛋白是指以蛋白质分子为主体,共价结合许多短链(2—10个以上)糖残基所形成复合物。

糖胺聚糖:

为含氮多糖,具黏稠性,如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肝素等均是,存在于软骨、腱等结缔组织中和各种腺体分泌的黏液中,是一种黏多糖。

在糖胺聚糖分子上连接若干肽链后即生成了蛋白聚糖(黏蛋白)。

脂质是一类不溶于(或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神经节苷脂7.8.9.血浆脂蛋白

10.乳糜微粒11.极低密度脂蛋白12.低密度脂蛋白

13.高密度脂蛋白14.糖脂15.

脂质:

是一类不溶于(或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

必需脂肪酸:

是指一类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需要而必须从外界摄取的脂肪酸。

相变温度:

生物膜从液态向固态转变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鞘磷脂鞘磷脂是由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和胆碱或乙醇胺组成的脂质。

氢化在催化剂如NI(镍)的存在下,油脂中的双键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称为氢化。

神经节苷脂是指含有唾液酸残基的鞘糖脂。

自由基:

也称游离基,是指含有奇数价电子并同此在一个轨道上具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活性氧:

氯或含氧的高反应活性分子,如O、OH、HO、O(单线态氧)等统称为活性氧。

血浆脂蛋白是由脂质(如磷脂、胆固醇、胆固酯、甘油三酯)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乳糜微粒是由小肠上皮细胞合成的、富含甘油三酯、并将外源性甘油三酯从小肠转运到各组织的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是在肝细胞内网中合成富含甘油三酯、并将内源性甘油三酯从肝转运到各组织的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是指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的、富含胆固醇及其酯从肝转运到各组织的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是在肝脏和小肠合成,富含载脂蛋白、并将肝外组织细胞表面的胆固醇摄入并酯化再转运到肝内的载体。

糖脂是指含一个或多个糖基的脂类。

生物膜细胞中的多种膜结构统称为生物膜,包括质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核膜、溶酶体膜、叶绿体膜等。

氨基酸是含有至少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接在α-碳原子上。

氨基酸是肽和蛋白质的构件分子。

氨基酸与蛋白质

1.氨基酸氨基酸是含有至少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接在α-碳原子上。

2.肽键与肽2.肽键是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缩合形成的酰胺键。

肽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形成的聚合物。

3.结构域3.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基础上折叠成两个或多个趋于紧密的近乎球状的三维实体,这种实体称为结构域。

结构域是大分子球状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折叠单位,一般由100-20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4单体蛋白和寡聚蛋白.由一条多肽链组成或由有共价键连接的多条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称为单体蛋白,例如溶菌酶和胰凝乳蛋白酶。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组成的蛋白质称为寡聚蛋白,亚基之间是非共价间连接的。

例如血红蛋白是一个由4个亚基组成的寡聚蛋白,寡聚蛋白具有别构作用。

5蛋白质的构象与构型.蛋白质的构象是指蛋白质的立体结构或空间结构,表示在蛋白质分子中由于单键的旋转所产生的所有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排列。

一个蛋白质构象有无数种,构象的变化不需要共价键的断裂,只需要单键的旋转。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往往只有一种构象,称为天然构象。

构型表示在立体异构体中其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

构型的改变必须要有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生成。

构型的改变会引起光学性质的变化,而且D-型和L-型异构体可以区分和分离。

6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肽键具有平面性质。

7蛋白质的化学修饰.在较温和条件下,以可控制的方式使蛋白质与某种试剂(称化学修饰剂)起特异反应,以引起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团发生共价化学改变。

可用于研究某个氨基酸残基的功能或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8疏水效应.水介质中的球状蛋白质的折叠总是趋向于把疏水残基埋藏在分子的内部,这种现象称为疏水作用。

蛋白质溶液系统的熵增加是疏水作用的主要动力。

9分子伴侣.是一个协助新合成的多肽链正确折叠和转运的蛋白质家族。

它们能够抑制新生肽链的不恰当的聚集,排除与其它蛋白质的不合理结合,协助多肽链的正确折叠和跨膜转运,协助寡聚蛋白的组装。

10Western印迹.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特异蛋白质的方法。

首先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凝胶电泳分离,将被分离开的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相继用第一抗体、酶标第二抗体以及底物进行处理,只有含待测蛋白质的条带显示颜色。

11同促效应与异促效应.别构效应可以分为同促效应和异促效应。

同促效应发生作用的部位是相同的,例如都是催化部位,即一种配体的结合对其它部位的同种配体的亲和力的影响。

异促效应发生作用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即活性部位的结合行为受到别构部位与效应物结合的影响。

12Bohr效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深受pH和CO2浓度的影响。

H+和CO2浓度增加,使得血红蛋白的氧合曲线向右移动,提高了O2从血红蛋白的释放量。

13抗原决定簇.一个单独的抗体或T细胞受体只能结合抗原内的一个特定的分子结构,这个分子结构称为抗原决定簇或表位。

抗原决定簇可以是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氨基酸基团或糖链上的单糖残基。

14半抗原.分子量小于5000的化合物一般没有抗原性,不能引起免疫反应。

如果将这些小分子化合物共价连接到蛋白质上,这种形式的小分子可以引起免疫反应。

这种自身无抗原性,与载体结合以后有了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15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利用蛋白质分子对其配体分子特有的识别、结合能力建立起来的高效的分离纯化方法。

把待纯化的蛋白质的特异配体共价连接到载体表面,将此载体装入层析柱。

当蛋白质混合物加到层析柱上时,待纯化的蛋白质与配体特异结合,吸附在层析柱上,而其它的蛋白质(杂蛋白)不能被吸附,通过洗脱可以除去。

最后用含游离配体的溶液可以将与配体结合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16必须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必须氨基酸是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苏氨酸等氨基酸。

非必须氨基酸是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从简单的前体合成的,不需要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例如甘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

17透析.小分子化合物能自由穿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中,而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被截留在半透膜内。

用此技术可以将小分子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分离。

18双向电泳.是将等电点聚焦电泳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起来的一种电泳方法。

首先,先进行等电点聚焦电泳,按照蛋白质的等电点差异分离;

然后,再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按照蛋白质的大小差异分离。

染色后得到的电泳图是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19Edman降解法.是一种用来测定多肽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方法。

用异硫氰酸苯酯与多肽的N末端的氨基酸反应,从多肽链的N末端切下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用层析法可以测定这个被切下的氨基酸残基。

回收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氨基酸残基),再进行下一轮Edman降解循环,切下N末端的第二个氨基酸残基,并测定。

重复循环过程,直到测定出整个多肽的氨基酸序列。

20等电点.氨基酸、肽和蛋白质分子都是两性分子,使得这些分子带有的净电荷为零时,对应的溶液的pH值称为等点电。

结构不同的两性分子,等电点不同。

21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是识别一个蛋白质(抗原)的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单克隆抗体由同一个B细胞克隆合成并分泌,是一种均一的抗体,识别同一个抗原决定簇。

22单纯蛋白质:

仅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称为单纯蛋白质,例如核糖核酸酶和肌动蛋白。

綴合蛋白质:

由氨基酸和其它各种化学成分组成的蛋白质称为綴合蛋白质,其中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基或配体,例如糖蛋白和脂蛋白。

23同寡聚蛋白与杂寡聚蛋白.由相同亚基组成的寡聚蛋白称为同寡聚蛋白,例如乳酸脱氢酶LDH1,由4个H亚基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亚基组成的寡聚蛋白称为杂寡聚蛋白,例如血红蛋白,由2个α亚基和2个β亚基组成。

24等电聚焦.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技术,也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的等电点。

将蛋白质混合物放在具有pH梯度的电泳介质中,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蛋白质移动并聚焦(停留)在等于其等电点的pH梯度处,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

第四章酶

1活化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将1摩尔底物全部转化成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是kJ/mol。

2转换数.在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催化底物的分子数,或每秒钟每微摩尔酶分子催化底物的微摩尔数。

3酶的专一性.酶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酶往往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

4反馈抑制.在酶催化的级联反应中,催化第一步反应的酶往往被级联反应的终端产物抑制,或催化前一步反应的酶被后面的产物抑制,这种抑制叫反馈抑制。

5多酶复合体.几种功能相关的酶依靠非共价键形成复合体,通常催化一个级联反应或一部分,可以提高催化效率。

6绝对专一性.酶只作用于一种底物,而不作用于其它任何底物,这种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

7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8抗体酶.具有抗体的识别、结合专一性,又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或称有催化活性的抗体。

抗体酶的本质是是免疫球蛋白,但是在易变区具有酶的性质。

9固定化酶.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之不溶于水,但不改变原有的酶活性。

固定化酶提高了对酸碱和温度的稳定性,增加了酶的使用寿命。

10乒乓反应.是一种多底物酶促反应。

底物A先与酶结合,催化生成产物P,当产物P释放以后,底物B再与酶结合,催化生成产物催化生成产物Q,最后释放产物Q。

11.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而引起活力降低或丧失,可以用物理方法(例如透折法)除去抑制剂,恢复酶的活性。

不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共价结合,使酶的活性丧失,不能用透析、过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恢复活性。

12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催化功能只局限在酶分子的一个特定区域,只有少数氨基酸残基参与底物的结合及催化。

这个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13邻近效应与定向效应.邻近效应是指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复合物以后,底物与底物间以及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间结合于同一分子,使得底物的有效浓度升高,反应速度升高。

定向效应是指底物的反应基团之间以及酶的催化基团与底物的反应基团间的正确取位产生的效应。

14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特性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15.蛋白激酶是催化蛋白质磷酸化的酶,它能催化把ATP或GTP上γ位磷酸基转移到底物蛋白质氨基酸残基上的反应。

蛋白磷酸酶是催化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