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0462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

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

(板书:

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

“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

“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

(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

可以站起来大声读;

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

诗的意思读懂了吗?

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

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

残阳;

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

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

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

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

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

——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

你们看!

(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

“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

(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

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

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

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

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

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

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

——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

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

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

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

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

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

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

你们选择几星题?

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

空——空荡荡,没有人;

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

——板书:

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

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

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

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

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五、课堂检测

1、背诵两首古诗;

2、说说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       鸟鸣涧

               残阳

               江边   美 静  山中月夜

               月夜

(实验小学常晓君)

月迹

1.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掌握本课生字、词。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4、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初步理解文章意思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与月亮有关的一个传统节日就要到了,你知道是什么节吗?

你知道人们过中秋节都要干什么吗?

(学生自由谈。

)你能背出有月亮有关的诗歌吗?

(也可以师先背诵《小小的船》,以“抛砖引玉”)。

    自古以来,人们就借月亮表达对祖国,对故乡,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在中秋节这天晚上,人们追寻着月亮,欣赏着月亮。

    板书课题:

月迹齐读课题“迹”什么意思?

    下面我们就一起和作者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一起去寻找月亮,

    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件出示要求:

1认真读,掌握生字的读音。

2、划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

   2)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学生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的老师做以梳理。

三、师:

文中的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1)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

   2)全班交流。

随机理解“中堂”等词语。

   3)哪段是写在中堂里寻到月亮的?

四、品读课文,体会寓景之情。

     1自由读第二段。

划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课件出示:

“……果然有了月亮,……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还在竹帘上爬,……一个失望。

    理解:

款款满盈

  2作者看到月亮升起的情景,你见到过吗?

谈谈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你也见到过?

(也可课件演示)

  3孩子们看到这个景象后,是什么心情?

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学生谈各自的体会。

   4再来读读这一段落,把孩子们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朗读,教师指点。

    师:

当月亮不见了时,孩子们又在院子里找到了它的踪迹,哪几段是写在院子里的事?

找一找。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找,在院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议论了什么?

孩子们又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2、交流:

在院子里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院子里的景色怎样?

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交流:

月光下的孩子们的心里想些什么?

   3、孩子们对月亮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听了奶奶的话,作者当时想到了什么?

     理解:

面面相觑袅袅

     你读了奶奶的话,你在想什么?

     (如果没有学生讲出《嫦娥奔月》的故事,老师可补充出来)

   4、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师:

孩子们又在酒杯里,葡萄叶儿上,瓷花盆上,爷爷的锹刃儿上,上湾,下湾,还有------(弟弟妹妹的眼睛里,让学生补充出来)寻到了月亮,同学们,你还能说出在哪儿还能寻到了月亮吗?

  (三)、师:

当三妹以为月亮是属于她时,她是什么心情,什么表情,我们呢?

    (练习通过有感情朗读来体会美好的月亮,孩子们是多么向往和热爱。

  (四)、师:

可奶奶却说,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联系上下文,讨论:

月亮是属于每个人的吗?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谈出自己的理解,并做到有根有据,分析到位。

     (若学生没有注意到后面几个自然段,可引导学生:

文中的孩子们觉得月亮是什么呢?

等问题让他们去关注这些话。

五、总结全文。

    当大家知道月亮不仅属于漂亮的三妹,同时也属于每个人时,他们满足了,他们在月光下,相依相偎地睡着了,睡得那么甜。

看,睡梦中的弟弟正在笑呢,他会梦到什么呢?

    学生想像

    同学们,明月寄相思,作者回忆童年的一个中秋夜,是为了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

同学们,承载着人类美好愿望的月亮也同样属于你们每个人,只要你想要月亮。

六、课堂检测

   1搜集描写月亮和月光的文章,诗歌,词,故事,做一期手抄报。

   2找出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

(实验小学马海丽)

飞向月球

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