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1含点拔解析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1含点拔解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1含点拔解析Word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罚为政教之用”,刑罚制裁作为治理国家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德礼的体现,排除B。
“相须而成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排除C。
2.(2010年高考北京文综13题)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3.(2010高考广东文综15题)“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答案】C
【点拨】题眼:
“万化根源总在心。
”
考点:
“心学”
解析: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
反映了“心学”
的理论观点。
4.(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答案】B
【点拨】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所以批判宋明理学,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所以B符合题意。
选B。
5.(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答案】A
【点拨】本题以“虎溪三笑”这一典故作为命题的角度切入,通过唐宋儒家思想的发展——“三教合一”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材料、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对应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符合题意;
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
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
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是无法体现,只是说明说明“三教合一”趋势。
故选A项。
6.(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13题)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的过程,选取了儒家思想演变历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的言论作为选项,知识点较多。
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
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
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
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
我的愚见认为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的(《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孔子那一套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下去,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存在。
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万民服务.
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属于较难题。
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
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
7.(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5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经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考查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点拨】首先注意回忆这四种学说的主张,从“明心见性”和“空言”等词汇中可得出顾炎武抨击是宋明理学。
8.(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2题)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考查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点拨】道家主张“无为”“,虚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的重视“法”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人对于道德的传承,强调的是治民以德,这符合儒家的思想。
9.(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15题)“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点拨】“举而上之,富而贵之”,是推选他并重用他,使他变得富贵。
可以看出是“选贤能,尚贤”的思想,这主要体现了墨家思想。
10.(2008年上海高考B11题)“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点拨】材料中的话大体意思是“孩子同父亲一同外出,要让父亲走到前面,孩子在后边跟着。
路上遇见长辈,要懂礼数。
”反映了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象孝道,尊敬长辈等。
答案D项。
11.(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3题)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点拨】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12.(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0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点拨】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
例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3.(2008年海南高考2题)“奉法者强,则国强;
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
【点拨】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在中国古代,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其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14.(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1题)“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材料的阅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繁为攻伐”“实天下之巨害”主张“非攻”为墨家学说,因此选C。
15.(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4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点拨】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5课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
故选B。
测量目标:
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考试内容: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大变革和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分析:
“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对照一下选项,不难做出判断。
16.(2009年海南高考3题)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
【点拨】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17.(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12题)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点拨】该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的主张的再认再现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言仁义”,即主张仁义,是儒家学派。
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言仁义者盈廷”,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C。
18.(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点拨】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
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
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
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
“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19.(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图3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点拨】①迎江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枞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