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9791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文档格式.doc

《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文档格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小学整本书阅读文档格式.doc

一、整本书阅读的意义

“试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

”[1](205)从叶老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叶老重视读整本书是因为读整本书能够养成读书习惯。

具体而言,读整本书可以扩大阅读空间,应用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叶老在他的著述中不厌其烦地谈到方法、能力、技能、习惯,因此,历来的研究者多据此把叶老归为彻底的工具论者。

叶老在1922年1月20日发表的《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多次谈到关注学生心灵:

“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

”“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教授国文不以教授形式为目的,这不过是附带的目的;

宜为学童开发心灵,使他们视学习语文如游泳于趣味之海里。

”[3](12-13)这篇文章中类似的呼吁还有很多,可见叶老对儿童心灵的关注程度。

后来,叶老多呼吁习惯养成等,应该是语文教学没有实效的现状使然。

没有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怎么能空谈发展心灵?

叶老一直力图解决教学的现实问题。

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1.发展语言。

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作品。

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遇到自己喜好的语言形式,学生会不自觉得模仿。

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学生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意识的。

2.锻炼思维。

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不同作品中某类人物的比较,如比较童话作品中的“王子”“公主”,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智慧老人”等,学生能够通过材料的“重整”,对作品进行“伸展”“评鉴”,最后实现“创意”阅读。

学生能通过对比,做出新的思考和判断,使思维更加深入。

3.丰富体验。

整本书负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受到文化的熏染。

学生品味的语言越多,接受的文化越丰富,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大。

学生发展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能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必然包含智育和德育的因素,并且是始终伴随语言学习过程。

不管就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而言,还是语言本身,都具有不可抗拒的美的因素。

语言承载的美与语言本身的美被学生分享,被学生接受的时候,学生的审美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二、整本书的选择

叶老提出“学校里课程的设置,通常根据三种价值:

一种是实用价值,一种是训练价值,还有一种是文化价值。

”[3](105)整本书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选择,一是能够增进学生知识的,一是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是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这三个角度进行选择。

选择整本书应该本着东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原则。

可以根据书评人的推荐,但是最主要的标准是孩子是否喜欢。

所以,教师在选择整本书以前,一定要先读一读,然后推荐给学生。

选择整本书,师生必然经历一个自我判断的过程。

不同的出版社和书评人推荐的书目会有不同,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这些书目中都出现的书,可以先让学生阅读。

书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时关注变化。

一般的选本,作者不同,形式有变化,适宜刚刚开始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学生。

有的选本在节选时列出了选文出自哪些著作,所以,在读选本时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读原著。

如果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已经提高了,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教师取向、作品价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择。

选择整本书,还可以和教科书的内容结合起来。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课外书屋”栏目向学生推荐了与本单元有联系的整本书,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

教师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阅读,如,学习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作家笔下的人”单元时,可以读《小兵张嘎》《红楼梦》《儒林外史》《百万英镑》等名著,这些是与课文内容联系的整本书,属于内容的延伸阅读。

也可以选取《小王子》《毛毛》《爱德华奇妙之旅》《长袜子皮皮》《彼得·

潘》中任何一本,看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这属于表达方式的延伸阅读。

究竟一个学期可以读多少本书比较合适呢?

阅读数量不能强求统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开始的时候需要老师给学生朗读,读书的数量反而会多一些,一学期阅读的图画书可能有十几本。

三、四年级为了培养良好的习惯,为了教给方法,可能阅读的速度会慢一些,选的书也会少一些,一学期有两三本。

五、六年级经过了前几年的培养,阅读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快了,能够读得更多一些,范围也更广一些,选取的书能做到一个月一本,那一学期就可以读四、五本。

当然这个数量是在师生“同读一本书”的范围内,不包括学生自己的自由阅读数量,有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学生读的数量会更多一些。

三、整本书阅读的指导

“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

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

”[3](257)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

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

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在讨论交流的时候,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

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一)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适合于教师先读给他们听。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拼音阅读的时候,老师及时放手,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可以像大人一样进行阅读了,能够有成就感,维持持久的阅读兴趣。

阅读讨论的重点应该是情节、人物、阅读兴趣等。

结合作品联系生活话题:

“从书里找生活的影子”“从书里找自己或别人的喜好”“找出书中人物特别的地方”“聊一聊送礼物的想法”[4](95);

进行语文学习延伸话题:

“把故事加长”“从阅读中学习了哪些新字词”“找出书的特点”“好书介绍”[4](95)等。

中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自己阅读了。

老师应该设计读书报告单,帮助学生把握读物的主要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读物中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人物的心理变化等。

讨论的重点在于细节和从中体会到的情感,如,聊故事里好笑的情节,谈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书中的人物[4](95)等。

可以谈论语文学习,比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一本书,了解自己的阅读策略和阅读困难,谈描写声音和色彩的语词和比喻,谈两种不同的拟人法,谈论描写老人或特别人的方法,讨论描写做事过程的写法,谈作者特别的语气[4](95)等。

让讨论变得角度多样,使阅读活动丰富多彩。

高年级的阅读,教师可以设计稍微复杂的读书报告单,也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讨论,比如,比较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探讨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比较自己童年和作者的童年,谈饮食文化以及相关的语词,谈老人与小孩的关系,探讨奇幻小说和魔法小说的特色[4](95)等。

(二)按照读物特点指导

小学阶段读物的主要体裁:

图画书、童话、童谣、儿童诗、散文、小说、科技作品等。

图画书、小说是整本书,童谣、儿童诗、散文、科技作品往往是以“集”的形式出现的。

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能够把握体裁的特点进行指导。

图画书并非只有低年级学生才可以读,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甚至成人都可以从图画书中获得启发。

图画书可以分为有字书和无字书。

无字图画书可以直接让学生阅读,学生通过读图,能够读懂故事,受到感染。

故事情节比较曲折的有字图画书,如,《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教师可以边出示图,边讲故事,在故事的紧要处可以停下来,让学生想象和思考。

像《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样情感性比较强的图画书,如果停下来就会破坏故事的氛围,教师可以从头至尾讲完,然后设计活动让学生讨论。

《安徒生童话》《下次开船港》等童话集编选了同一作者不同的童话。

有些是选编不同作家作品的童话集。

教师可以有重点地选取经典的部分,如,《丑小鸭》等进行讨论,也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童话进行讨论,其他的由学生自己阅读。

童话的阅读,要引导学生进入童话的情境,在阅读的过程中尽量不把学生拉回现实的场景。

设计讨论话题,也要让学生站在童话中人物的角度。

讨论充分后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儿童诗以儿童的语气表现儿童的所思所想。

看似简单的语句却能营造出一个个新奇的世界。

儿童诗有不同的类型。

知道诗的类型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带来的快乐。

儿童诗集,一般是选编经典的作品,如《橡树》。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下面的工作:

读懂诗的意思;

想象诗的画面;

领悟诗的情趣;

欣赏诗的意境;

品味诗的语言。

儿童诗的情趣和儿童诗的语言,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

童谣带有浓厚的儿童情趣,语言富有特点,学生往往读上几遍就可以背诵,老师要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指导。

阅读《远方的小星星》等散文集。

开始读的时候,学生只会看到一篇篇的文章。

看完了,再引导学生看看这些文章放在什么主题下。

把这些文章放在这样的主题下讨论,学生认识就会丰富而深刻,所感受和获得的比单篇文章深厚,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多起来。

每一篇散文都有它的特色,有的简练明白,以条目的形式出现,如《每个孩子都应该做的101件事》;

有的寓意深刻,如《一片叶子落下来》;

有的充满儿童情趣,像《幻想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特色。

小说是整本书阅读的主体。

儿童小说可以分为成长小说、幽默小说、动物小说、科幻小说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指导。

成长小说关注“心灵”,幽默小说关注“语言”,动物小说关注“情节”和“形象”,科幻小说关注“想象”。

因为小说有完整的情节、典型的人物,因此设计讨论话题比较容易,既可以讨论人物的性格,又可以讨论语言特色。

通过交流让学生觉得还有很多未曾发现,没有体验的细节,有兴趣继续读下去。

对现实问题进行追问和思考是交流的重点。

科技作品一般是说明文体裁,像《昆虫记》。

教师指导时一是让学生读懂内容,再就是把握说明文本身的特点。

一般有如下的重点:

把握事物特征,领悟思想内容;

理清说明顺序,掌握结构特色;

研究说明方法,学习习作技巧;

体会语言特点,增强表达能力。

(三)按照阅读本身的规律指导

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理论认为,阅读能力包括六个能力元素:

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

复述、解释、重整是“客观性理解,对原有的篇章进行分析、概括等,紧扣原篇章,准确理解,还原作者的思想过程。

”伸展、评鉴、创意是“主观性理解,通过推论、想象、推测、批判性思维、创意,有依据地引申、拓展篇章内容,以及评鉴篇章内容与表达,提出独到的见解,对篇章进一步加工。

基于原篇章又超离原篇章。

”[5]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层级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

初读一本书后,可以让学生复述内容。

教师出示一些句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词语和表面句意。

针对理解全书或章节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提问。

对包含不易理解的词汇、结构复杂的句子设计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