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9631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概论复习提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故居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是假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教育有以下几个基本内涵:

其一,教育受社会制约。

其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这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广义教育的重要标志。

其三,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古代教育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当然这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3000余年的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的萌芽。

萌芽时期的学校成“成均”和“庠”。

形式化教育开始出现,则是在夏、商、周时期。

(一)学校教育制度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

凡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官学。

由朝廷直接办理的为中央官学。

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为地方官学。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西周的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

汉朝是继秦以后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独尊儒术”政策的指引下,逐渐建立起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校教育体制。

汉武帝时期在长安立太学,标志着中国古代以教学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大学正式建立。

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在四川成都设立学宫,史称“文翁兴学”。

唐朝在尊孔崇儒的文教政策指引下,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官学体系。

唐朝的中央官学分为中央专设和中央机构附设两大类。

中央专设的有“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

中央机构附设的学校主要有崇文馆、弘文馆、崇玄馆、医药学。

唐朝的地方官学有经学、医学、崇玄学三种类型。

私学是私人办理的学校。

中国的私学始于春秋时期。

孔子所办的私学时间长久,规模宏大。

私学按其程度和所教授的内容,可以分为初级私学和高级私学两类。

初级私学一般统称为蒙学,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高级私学是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成年人进行专业教育的学校。

私学采用个别教学法。

在汉代常用的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十分相似于英国的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中国的转相传授比导生制早了1600多年。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朝以后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

其产生于唐,发展于五代,繁荣和完善于宋。

宋朝的书院已出现官学化倾向,即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

清朝末年实行“新政”,全国各地的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书院开始向近代新式学堂转变。

书院作为我国古代与官学、私学并行的一种教育机构,它对我国封建社会自唐以后学术文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曾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学校教育内容

在奴隶社会,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内容,可以概括为“六艺”,即礼、乐、射、御、数、书六种科目教育。

六艺教育包含多重教育因素,是一种德智体美诸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在封建时代,蒙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初步的伦理道德教育和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学习两方面。

蒙学教材称为“蒙养书”或“小儿书”。

西汉时,史游编撰的《急救篇》流传最广、印象最大。

宋以后流传最广的蒙学教材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为“三、百、千”。

官学、高级私学以及书院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五经”“四书”。

中国古代已设立各种类型的专科学校,这类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相关的专业知识。

东汉时期设立于洛阳的鸿都门学,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三)选士制度

中国选士制度,先后经历了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及其以后的科举制三种形式。

察举制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确立于西汉。

又称乡举里选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开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魏争取。

科举制的全称是科举考试制度。

它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度。

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1905年宣布废止科举制,其间历时整整1300年之久。

二、近代教育

新式教育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出现个别的新式学堂到建立近代学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教育的主体。

(一)新式学堂

中国近代由政府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新式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外国语(方言)学堂、军事(武备)学堂、技术实业学堂。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下令全国各地书院都改为学堂;

1905年又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的主体。

(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有三部,即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

癸卯学制又称“秦定学堂章程”、“1904年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实施的新学制,由张百熙、荣禄、张之洞主持拟订。

它是以日本明治时期学制为蓝本,它以日本为媒介,全面引进了西方教育制度。

癸卯学制诞生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正式建立。

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是辛亥革命后在蔡元培主持下制订的民国新学制。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的正式名称为《学校系统改革案》,又称“新学制”、“六三三学制”和“1922年学制”。

中等教育段分为两级,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

它是近代中国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也最成熟的学制。

是以美国学制为主要的学习蓝本。

(三)近代教育行政机构

为了适应教育形势的新变化,加强教育管理,清政府于1905年12月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辛亥革命后,改学部为教育部,长官称教育总长,首任教育总长为蔡元培。

省级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立始于1904年,各为学务处或学校司。

1917年省级教育行政机构改称教育厅,隶属教育部。

二、建国后的教育

(一)改造旧学校,创建新教育

(1)改造旧学校;

(2)颁布新学制。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公布实施《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3)学习苏联教育经验。

从1952年起,我国开展了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热潮。

当时翻译了出版了大量苏联教育论著,影响最大的是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二)粉碎“四人帮”后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1)批判“两个估计”;

(2)平反冤假错案;

(3)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转批了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标志着中断多年的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正式恢复。

(三)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1)提出“三个面向”方针。

1983年9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简称为“三个面向”。

1985年后,“三个面向”被载入党和国家主要决定和文件中,成为长期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2)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就是“重点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

它的提出、确立和实施,是新时期我国教育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和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正确道路。

(3)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构建起面向21世纪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西方教育的发展

(一)古希腊教育

在古代希腊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家中,斯巴达和雅典最强大,也最有名。

斯巴达教育具有浓厚的军事色彩,教育目的是奴隶主贵族子弟成为体格强壮,受过严酷军事体育锻炼的武士。

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斯巴达把教育看成是国家的事情,儿童属国家所有,女孩子同样要接受体操和军事训练。

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有很大的不同。

雅典教育除了重视体育、军事训练和道德教育之外,还注意到智育和美育。

在西方社会,雅典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各以其不同特点影响了以后西方教育的发展

(二)古罗马教育

古罗马教育主要分为共和时期的教育和帝国时期的教育。

在共和早起,罗马经济主要为农业为主,与邻邦的战争频繁,因此这个时期的罗马教育以农民—军人教育为主要特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

在共和后期,罗马的工商业获得某种程度的发展,在对希腊文化和教育吸收和消化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改造,促进了罗马学校教育的发展。

当时罗马存在两种学校系统,即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

希腊的文化和教育经过罗马的改造而对后来的欧洲产生了影响。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这一时期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因而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即基督教学校几乎就是这个时期唯一的教育机构,教士是主要的教育者。

这个时期的基督教学校大体上可以分为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世俗教育显得相当薄弱。

这时期世俗封建主的主要教育形式是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所谓骑士精神包括军人品德、宗教品德和社会交际品德三方面得内容。

所谓骑士技能集中表现为“骑士七艺,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也是其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

”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7、8岁以前为家庭教育阶段。

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到的教育,内容有身体的养护于锻炼、道德教育和宗教知识。

7、8岁以后为侍童教育阶段。

12—14岁为侍从教育阶段,主要是伺候领主,在照料主任日常生活中,继续学习贵族礼仪。

至21岁,经过仪式便可以正式成为骑士。

骑士教育注重礼仪、文雅的举止,对后来在欧洲出现的绅士教育也有一定影响。

在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力量的逐渐壮大,新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开始出现。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

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在学者自由研究和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西欧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时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

中世纪大学不但是一种新的教育机构,而且它还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城市学校是为了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机构。

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

至15世纪,几乎西欧所有的大城市都办起了城市学校。

城市学校的兴起和发展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

二、近代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1)学校不再局限在培养神职人员,而是为了培养懂得世俗学问、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和能为社会主义进步而献身的人员。

(2)相信知识、学问和文化在促进道德提高、社会改良与人类进步方面的作用(3)拉丁文、希腊文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古典文学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4)把游泳、体育视为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提倡人的身心健全发展。

(5)宗教道德教育逐渐解体,开始提倡人道主义、乐观主义、热爱自由、追求平等以及合理享乐等新的道德观。

(6)古代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的主张重新被重视,并逐渐付诸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