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看上去很美观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档格式.docx
《电影看上去很美观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看上去很美观后感精选多篇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枪枪曾努力尝试多次,想得到老师的小花,但是李老师全盘否定。
李老师从不欣赏他,还把他禁闭起来,这让他很失望。
当然李老师对孩子严格要求,是为孩子后路着想,但是要严而有度,特殊孩子,特殊对待。
像方枪枪这么大的孩子,拉屎、撒尿,并不是孩子自我控制的,是孩子身体发育的一个过程,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事。
李老师却对他严加管教,从此使它变得孤僻、专横霸道,产生了一种报复、反抗心理。
造谣说:
李老师是“大妖怪”,还鼓动全班的小朋友,趁李老师熟睡时想出幼稚的办法对付她,我认为李老师罪有应得。
作为孩子的老师,树立形象至关重要,幼儿园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幸福的、快乐的。
李老师却扮演一个可怕的大猩猩角色,让所有的孩子都害怕得不得了,孩子睡觉也做噩梦,吓得魂不守体。
这部影片折射出当时那个年代孩子的童年生活暗淡无光,没有自由,没有幸福,更没有快乐!
我认为现在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幼师的素质提高了。
作为幼儿园老师应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不但吃、喝、拉、撒要关照好孩子,而且要教育孩子怎样做人?
怎样生活?
怎样学习?
孩子年龄较小,模仿力特别强,孩子就是老师的影子,老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给孩子做个好的表率,老师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孩子做的不对时要及时矫正,对做的好的要多表扬、多鼓励,学会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
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充满自信,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愿望、兴趣、爱好。
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结果会适得其反,从而扼杀孩子的天性。
也不能随意挖苦、讽刺孩子,更不能用武力来解决。
”我班也有一个的“调皮大王”孙宗钡,每天老师叫他的名字最多,他给老师的印象特别深,上课不听,下课除了惹张三,就是惹李四,三番五次说教,也不见效。
但是他有个优点:
做错了事能勇敢的承认错误,和老师告饶,脑子也挺聪明。
又一次他因做操不认真,我就让他站到一边,觉得不顺眼,命令他去卫生间拿颜料瓶,让他摆在外面的窗台上。
他真有办法,用一个小筛子一次把七、八个瓶子全拿了来。
刚才我还生他的气,觉得他捣乱,看他那可爱的样子,我笑着竖起大拇指:
“孩子,你真有办法!
”接着,我奖给了他一朵小红花,他高兴地跳起来。
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地规矩了许多,做操也比以前进步了。
由此可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是正常的。
作为老师要允许孩子大胆尝试,及时给孩子鼓励,增强孩子自信心,保护孩子自尊心。
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因材施教,张扬个性,使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电影《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还记得胥红老师看完电影后说的一句话:
心里闷极了!
我想这是所有老师共同的感受。
《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反映幼儿园的影片,从影名上感觉应该是一部象散文一样美的电影。
可从开始放映给人一种压抑的感受。
影片的小主人公一出场就让人感觉到这个孩子非常有个性:
被父亲强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拽着、拖着走上高高的台阶,他一声不吭,但一直非常执拗地想挣脱那双大手……可到底是孩子呀,最终还是被送进了他很不想去的地方,方枪枪在哭泣中开始了他的幼儿园生活。
在影片里,所有的孩子都要遵守统一的规则,步调一致听指挥。
如统一上厕所,穿统一的睡衣,坐得端端正正……如果表现好就可以得到小红花作为奖励。
“小红花”在这里成了老师用来束缚孩子们思想、行为的工具,成了“管死你”的代名词。
“尊重”、“人本化”在这里荡然无存。
如果有孩子胆敢违法规则就以定会受到惩罚,如方枪抢就被关进了小黑屋里。
看到这些我想,虽然故事反映的是60年代的幼儿教育,但反思幼教现状,上个世纪的那些“可怕”的事情又何曾没有在跨越四十年后的今天发生呢?
或多或少我们都能从中看到我们现在教育的影子。
这部影片警示的作用在于,它让我们认识到不管身处何种年代,教育的原则首先要以幼儿为本,我们所制定的规则,实施的教育行为不是为了束缚幼儿,压抑幼儿的天性,而是要让幼儿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它也提醒我们孩子是多样的,是独特的,是需要我们理解,关爱的。
不是每个教育策略都适合所有的孩子。
最后它让我认识到教育,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不是一个可怕的事情,而是一门艺术,怎样培养后代的人的艺术,一个涵养丰富内容全面的艺术,而教师就是这门艺术的缔造者和改进者,在工作做的第一线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谱写动人的乐曲。
“看上去很美”应该注释为:
童年是美好的,上幼儿园也应该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看上去很美,其实并不怎么美。
希望通过我们全体幼教工作者的努力,让幼儿园生活真的很美!
《看上去很美》电影观后感
当画面定格在方枪枪在老师对方枪枪的呼唤声中倒在石头上时,我有点儿回不过味儿来。
看着一个个短小的关于孩子的片段被没有过度的串联起来,真的感觉懵懵懂懂,不知道这部电影想告诉观众些什么,片子的内容与《看上去很美》这个名字有什么关联。
美吗?
看上去美吗?
实际上美吗?
这个美究竟指的是什么?
是正说还是反讽?
看了这个没有结论的结尾,或者说缺少一个完美结局的结尾,心里总有些放不下,是在担心方枪枪以后的日子会怎么挨吗?
说不清楚,或许是吧。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
方枪枪,一个父母无暇照看的孩子,一个寄宿制幼儿园的插班生,一个挺有个性、挺可爱、挺有办法、挺有思想的孩子。
可爱的同时还有几许悲凉吧。
一个花蕾尚未来得及开放就已经在幼儿园里被摧败了。
站在老师的角度:
透过孩子的眼睛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样子,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给了老师真正的换位思考的机会。
难得。
当我们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的同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会给孩子们带来那些伤害。
剧情中,老师装扮大猩猩导致孩子们最终把老师当成妖怪这一戏剧性冲突,深刻且讽刺地表现了这一点。
按照老师的行为标准,老师所做的行为似乎没有什么出格的,老师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教育孩子。
但是,却一步步地把孩子逼向孤独的深渊。
事与愿违。
站在家长的角度:
方枪枪的爸爸一直没有出现正脸,仅仅有几句话的交代,他的妈妈更是连声音都没有出现。
方枪枪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父母的缺席是一大诱因。
方枪枪从刚进幼儿园的不适应,到经过努力学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上厕所洗手,他希望得到老师的小红花,得到老师一个尊重、关爱的眼神,但是老师拒绝了。
尽管他学会了,依然要等到明天才能得到小红花,因为老师总是拿着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要求一个插班生达到其他老成员的标准,尽管努力但也无法得到老师的认同,不知不觉中老师已经对他另眼看待了。
班级里也有不会穿衣服的孩子,但是方枪枪总是被盯着的。
在努力失败之后,他开始捣乱了,开始用另一种方式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果然奏效,一次次地与老师过招,一次次“赢得”老师的批评,一次次的满足幼小心灵被关注的渴望。
这样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寂寞,没人搭理。
即使得不到表扬,得到批评也行呀,总之我得让老师注意到我的存在。
老师在一次次地被激怒后,终于使出了杀手锏——关禁闭,再加上幼儿园
园长的看家本领——孤立。
方枪枪终于被推进了他最害怕的深渊——没人搭理的境地。
其实,方枪枪作为一个家庭里的“孤儿”,在被父母无情地“抛弃”的时候,他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但很遗憾?
?
方枪枪——一个被父母抛弃的精神世界的孤儿,一个被老师厌恶,被同学孤立的孩子,他的未来在哪里呢?
明天,太阳依然升起,但什么时候爱的阳光才能照耀在他的心上?
这部电影当中,让人揪心的仅仅是方枪枪吗?
这样一群寄宿制的小小孩,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孩子:
那些被外出打工的父母放老家的农村留守儿童;
那些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玩电脑、打麻将、逛街做美容的孩子们,虽然父母每天都在身边,但是这些孩子的精神世界是荒芜的,无人问津的。
身为父母,把孩子带到世界上,就要勇敢地承担起养儿育女的责任,而这责任绝仅仅是吃饱穿暖。
身为老师,我们真的应该蹲下来,不仅仅是身躯,还有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视角。
在这里,没有资格谈论社会,但真的希望社会生活的节奏慢一些,压力小一些,简单一些,让这些背负着养家糊口责任的父母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耐心、有心情来陪伴孩子一同长大。
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好:
“只要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你一定会有时间来做它。
”身为父母,或许我们有一百个理由来推诿责任,但是担负起父母的责任只需要一个理由足矣——因为我是孩子的父亲母亲。
看上去很美,写到这里似乎有些明白,这应该是一句讽刺。
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们不止一次被童真童趣逗得笑出声来,看上去似乎很美;
但是,电影播放完毕,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无比沉重,无不为小枪枪的明天忧心不已,真的只是看上去很美。
什么时候能让孩子们的生活由内而外的美,和谐一致的美,纯真纯粹的美?
需要家长、老师、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
坚信,终有一天,会让我们的每个孩子都过上美好的生活,并为之努力。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描写的是一个名叫“方枪枪“的儿童,从“文革“前至“文革“初期的成长过程。
四岁小男孩方枪枪在进入幼儿园后的惧怕、顺从、迷茫、觉醒、反抗的心路过程。
这部作品通过方枪枪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的经历,表现了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强力塑造。
本来,“幼儿园”这个词所唤起的应该是我们斑斓的童年回忆,轻快、欢乐、无忧应该是回忆中的主旋律。
然而,在看过小说之后,我的心情,一如扔掉那些花花草草时的心情,沉重、内疚兼而有之。
方枪枪小心的试探着用自己的方法突破孤立,寻找尊重和理解。
他煽动班里的人说李老师是魔鬼,从夺枪的经历中发现暴力的力量组成混世集团,石破天惊地喊出:
***!
在沉重的故事中,只有一个片断,节奏是明快的。
方枪枪和一个小女孩跑出了幼儿园,他们开心地笑着,自由地跑着,像两只刚刚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小鸟,无所拘束,神情自然。
这些情节无一例外地加重了故事的悲怆感。
墙里墙外,为何仿佛两个世界?
此方枪枪和彼方枪枪,为何恍若两人?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为何会想到用如此多的心机来对抗成人所构筑的规矩城堡?
问题就在于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只是“看上去很美”。
在老师们教育孩子们怎么举手,何时洗手之类的生活要求时,看上去是要让孩子们生活得有方有圆,貌似很美!
但浮现在我眼前的却是《摩登时代》里卓别林的形象。
而老师们也无非是把孩子们视为机器上的一个螺丝而已!
不但扼杀孩子的活泼本性,而且压制他们的差异化个性。
这些老师是很多中国老师和家长的形象代表,他们从不讲为什么,只是告诉孩子
需要怎么做;
他们从来都用心垢深厚的成人眼睛去看孩子的世界;
用世俗无奈的成人标准去要求孩子的行为。
他们的言谈举止很生动地向孩子们灌输着一种思想:
“大人们的做法总是对的”、“服从来自于权威而非道理”!
这使得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向往权威,对等级权威心领神会。
而一些禀性聪慧,但能力不足的孩子,如方枪枪,就会将煽动、暴力和粗口视为最佳的树立权威的方法。
这大概也是中国式教育的最大弊病。
貌似拯救冥顽不化孩子的可爱园丁,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