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819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docx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docx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方案

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与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一)矿山地质环境概述

以下将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三方面叙述。

1、水文地质

矿区内属高原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少,蒸发量大。

主要降水量集中在6-8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5%。

矿区西侧100m处有季节性河流通过,冬季干涸,翌年3-4月份有冰雪融水,丰水期在6-8月份。

由于该河流河床水平远低于矿区最低位置且距离相对较远,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不构成影响。

矿区地形东高西低,最高点为2409m,最低点为2385m。

相对高差仅为24m。

地形起伏较缓,为中海拔山前冲积地貌。

矿区粘土矿体为冲洪积型矿体,矿体产于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粘土层呈水平层状产出。

矿区内粘土层地表出露东西长135m-150m,平均长约为140m,南北宽度70m-120m,平均宽度约为90m,平均厚度大于10m。

矿区内大气降水为主要的地下水补给来源,补给条件差。

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区内第四系腐植土为区内弱含水层,下伏冲洪积粘土层为隔水层,虽然腐植土覆盖面积较大,但因厚度小,故第四系孔隙水少;当大气降水时腐植土内可含少量水,短时间内向大气蒸发。

矿区内矿层直接顶板为浮土,直接出露地表。

孔隙水不发育,本矿区为露采矿故影响不大。

依据核查后建议的最低开采深度为2388m,高于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2385m),区内总体地形东高西低,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弱,未来沿2388m段高由西向东南推进,不会形成凹陷地形,大气降水可直接排出,故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从开采形成的纵断面上观察,采后形成的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

2、工程地质

矿点内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冲积粘土,呈松散状,可塑性较好,物理力学性质差,矿区开采目前采掘最大断面高约8m,形成的小陡坎非常稳定。

矿区内采前、采后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层岩性单一,地质构造不发育;岩体以松散状为主,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但采掘高度小,开采采用机械设备阶梯式挖掘。

不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

3、环境地质

采矿权范围及附近地区历年来未出现过烈度较强的地震,亦无活动断裂发现。

矿点四周为山区,矿区范围内灌木覆盖面积不大,无经济林木。

矿石物质组分主要为粘土,化学成分稳定,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

因此开采矿床对地下水、地表水引起的污染影响小,对人体危害小。

采矿权范围200m内无农田及居民,采矿权范围附近分布有混凝土拌合站,但矿山生产采用机械挖掘不会给企业生产及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矿体开采范围位于洪水位以上,对采矿及安全生产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矿山开采深度控制合理,没有形成凹陷。

地质灾害现状:

矿山范围内目前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矿山未来开采造成的影响:

最明显的影响是原有的地貌形态被破坏,对周围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矿山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位于***********道帏藏族乡三木仓村南约300m,离***********城约23km,隶属道帏藏族乡管辖。

矿区面积约0.0143km2。

属于小型粘土矿矿山。

整个矿区出露的地层简单,植被稀疏,土壤层较薄,开采前属于无人开发的耕地的土地资源。

第二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是在资料收集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内地质环境影响作用,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影响几方面进行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中附录表E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表3-1)中四项内容逐一评估。

表3-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影响程度分级

地质灾害

含水层

地形地貌景观

水土环境

严重

地质灾害规模大,发生的可能性大

影响到城市、乡镇、重要行政村、重要交通干线、重要工程设施及各类保护区安全

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00万元

受威胁人数大于100人

矿床充水主要含水层结构破坏,产生导水通道

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于14300m3/d

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

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大幅下降,或呈疏干状态,地表水体漏失严重

不同含水层(组)串通水质恶化影响集中水源地供水,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困难

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

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严重

占用破坏基本农田

占用破坏耕地大于2hm2

占用破坏林地或耕地大于4hm2

占用破坏耕地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大于20hm2

较严重

地质灾害规模中等,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影响到村庄、居民聚居区、一般交通线和较重要工程设施安全

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

受威胁人数10—100人

矿井正常涌水量3000—14300m3/d

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带)水位下降幅度较大,地下水呈半疏干状态

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漏失较严重

影响矿区及周围部分生产生活供水

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大

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重

占用破坏耕地小于等于2hm2

占用破坏林地或耕地2—4hm2

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10-20hm2

较轻

地质灾害规模小,发生的可能性小

影响到分散性居民、一般性小规模建筑及设施

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

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

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

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

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

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

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

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

占用破坏林地或耕地小于等于2hm2

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小于等于10hm2

注:

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只要有一项要素符合某一级别,就定为该级别。

(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1、评估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结合本工程建设的特点,评估对象为海东州***********,评估范围为矿区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和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的范围。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本次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结果,矿山内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较少。

综合确定本次矿山评估范围以采矿权范围向外扩30m,矿区面积为0.0143km2,采矿权范围向外扩30m后面积为0.0324km2;综合确定评估区面积:

0.0324km2,为整个矿区影响范围。

周围有其他已开采小部分区域不在此次评估范围之内。

2、评估级别

(1)评估区重要程度的确定

通过调查,评估区除矿山生产人员外基本无居民居住,矿区内有一条简易道路进出,矿区无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矿区属重要水源地,破坏土地类型为耕地。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附录B中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表3-2),确定评估区重要程度属一般区。

表3-2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

重要区

较重要区

一般区

1、分布有500人以上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1、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居住区;

1、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居住区人口在200人以下;

2、分布有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铁路、中型以上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重要建筑设施;

2、分布有二级公路,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或其他较重要建筑设施;

2、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施;

3、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

3、紧邻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较重要旅游景区(点);

3、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游景区(点);

4、有重要水源地;

4、有较重要水源地;

4、无较重要水源地;

5、破坏耕地、园地。

5、破坏林地、耕地。

5、破坏其他土地。

注: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级符合者即为该级别。

(2)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确定

该矿属露天开采,矿山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貌类型单一,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良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少,危害较小。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中附录C.1(见表3-3),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表3-3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复杂

中等

简单

1、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大,采场进水边界条件复杂,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密切,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好,采场正常涌水量大于>14300m3/d;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容易导致区域主要含水层破坏。

1、采场矿层(体)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汇水面积较大,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较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3000-143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比较容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影响或破坏。

1、采场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采场汇水面积小,与区域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采场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m3/d;采矿和疏干排水不易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含水层的影响或破坏。

2、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散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存在饱水软弱层或松散软弱岩层,含水砂层多,分布广,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于10m,稳固性差,边坡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发育,易导致边坡失稳。

2、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薄到厚层状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中等,存在饱水软弱岩层和含水砂层,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5-10m,稳固性较差,采场边坡岩石风化较破碎,边坡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局部可能产生边坡失稳。

2、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巨厚层状-块状整体结构为主,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不发育,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小于5m,稳固性较好,采场边坡岩石较完整到完整,土层薄,边坡基本不存在外倾软弱结构面或危岩,边坡较稳定。

3、地质构造复杂。

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或沟通地表水体,导水性强,对采场充水影响大。

3、地质构造较复杂。

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含水层(带)导水性较强,对采场充水影响较大。

3、地质构造较简单。

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较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对采场充水影响小。

4、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

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较大。

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

5、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大,边坡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

5、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边坡较不稳定,较易产生地质灾害。

5、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小,边坡较稳定,不易产生地质灾害。

6、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大于35°,相对高差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向。

6、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自然排水条件一般,地形坡度一般20-35°,相对高差较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斜交。

6、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貌形态简单,地形较平缓,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小于20°,相对高差较小,高坡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反向坡。

注:

采取就上原则。

前6条中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

(3)矿山开采规模的确定

本矿山设计建设规模为1万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