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图版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7852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3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图版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中图版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中图版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中图版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中图版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图版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

《届中图版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图版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图版生物群体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文档格式.docx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解析】 利用样方法调查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是计数每个样方内蒲公英总数,再除以每个样方的面积,获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实际操作不可行,通常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

由于所有样方面积之和只是甲地面积的一部分,若用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则所得结果会低于实际种群密度,B项错误。

对照上面的总体分析,C项正确。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后,即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不应再乘以甲地面积,D项错误。

【答案】 C

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B.42只

C.92只D.160只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即标志重捕法。

由题意可以得出:

N∶50=42∶13,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为(50×

42)/13=161.5只。

【答案】 D

4.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  )

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比

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 对一个种群数量未来动态变化的预测,取决于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如繁殖前期个体占优势的种群,由于陆续进入繁殖期的个体愈来愈多,所以种群的数量和密度会持续增长;

相反,繁殖后期个体占优势的种群,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会下降。

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密度会有影响

B.性比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年龄结构为下降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少

D.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解析】 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减小,A正确;

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错误;

年龄结构为下降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C错误;

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

【答案】 A

6.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

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不正确的是(  )

【解析】 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时,对于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在内,而对于位于样方边界的个体,遵循只计一半的原则,而选项D将所有位于边界的个体都计算在内,所以D项统计有误。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解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是指:

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A项指的是年龄结构;

B项指的是出生率;

D项指的是死亡率;

而C项与种群数量特征无关,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集群分布。

8.如图是种群各特征之间关系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出生率和迁入率,B为死亡率和迁出率

B.C为性比,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D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都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不仅具有种群密度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

【解析】 读图知D为年龄结构,而每种类型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由此判断C项叙述错误。

9.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解析】 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的增长是指在空间无限、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的情况下的增长。

在这样的条件下,种群会呈“J”型曲线增长,B图所示的增长便属于此种情况。

10.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

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如图乙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400倍左右

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不一定达到K值

【解析】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除统计方格内菌体外还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

5小时前每个小格内约有5个菌体,而5小时后每个小格内约有10个菌体,但这是稀释100倍后的值,所以5小时内种群密度增加200倍;

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否达到K值无法判断。

11.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负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比可防止c点出现

D.在d~e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

【解析】 图示a点东亚飞蝗数量急剧上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病虫防治工作应在a点所示时间之前进行,A选项错误;

图示a~b段种群数量仍然在上升,但种群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使种群性比失调,从而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降低;

在d~e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增长率为0,B、C、D选项正确。

1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③某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 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结构、性比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

【解析】 种群必须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体,而草原上的全部牛、池塘中的所有鱼均不只由一个物种组成;

某稻田中的三化螟是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组成了一个种群;

种群密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13.以下关于“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J”型曲线只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的适宜环境后

B.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有无环境阻力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

C.环境阻力主要有种内竞争的加剧、种间关系的影响以及无机环境的影响

D.“S”型曲线和“J”型曲线一样,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

【解析】 “J”型曲线的增长率是不变的,而“S”型曲线的增长率是逐渐下降的。

14.向某天然牧场引入良种肉牛100头,任其自然放养,自然繁殖。

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

C.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t1时

D.在t1~t2时,该肉牛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t2时种群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即K值,所以t1时种群的数量约为N/2;

捕杀肉牛的最佳时期为t2;

在t1~t2时,种群增长速率下降,但种群数量仍然上升。

15.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解析】 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时,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小方格内。

16.下列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

A.种群种类的多少

B.种群密度的大小

C.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和劣势种群

D.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 A、C、D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种群密度为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7.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 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明显分层现象,故A、B正确;

动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正确;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D错误。

18.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解析】 由曲线图可知,丙主要分布在浅水层,乙主要分布于中部,而甲主要分布于水底,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由食物分布可知,甲、乙、丙三种鱼的食性存在较多重叠,因此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

由以上可知,三种鱼类之间不存在共生关系。

19.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解析】 由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表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研究小组在每一采样点采取分层定量采集

B.鞘翅目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

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农药的使用有关

D.蔬菜地较适合土壤动物的生活

【解析】 通过坐标图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