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7356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

《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

五、调查结果

1、消费总额:

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学生占11.2%;

月消费750—1000元的学生占30.3%;

月消费500—750元的学生占39.4%;

月消费500元以下的学生占19.1%.

从调查结果可知,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

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元~1200元这一幅度,少于5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

而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

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个别同学生活费超过2000元甚至高于3000元,与月均500元以下的人数相当。

约90%的同学表示,他们的生活费全部来源于父母,其余同学有过兼职的经历

2、消费项目(每份问卷处理后所得的上限、下限):

A.伙食费:

40.8%——89.7%(平均40.2%)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75.4%,每次消费20到200元不等。

B.服装:

0.3%——32.5%(平均11.3%)

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

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

马上就不穿了。

C.自主学习:

8.9%——40.3%(平均10.4%)

学生买书的花销不在少数,尤其在考证考研上。

此为,课外补习班的学费并非小数,英语班,考研班,过级班等。

大学生买书看书以提示自我的现象存在,但仅限于少数。

D.恋爱:

0%——50.7%(平均12.3%)

5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

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通信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

大头"

,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E.网费:

0%——10.1%(平均5.3%)

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室友校园网,即每月20元的网费。

F.通信费:

7.0%——41.3%(平均9.6%)

所有被调查的学生都拥有手机。

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平。

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

G.人际来往:

6.2%——50.2%(平均8.9%)

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点。

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3到9次各类同学聚会。

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

理由多种多样:

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

另一方面,大一至大三的同学娱乐花销主要用于社团活动等,而大四的同学由于实习工作等原因使交际开销快速增长。

H.出游旅行:

1.3%——20.3%(平均2.0%)

“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

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

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

六、调查结论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其中,部分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增长速度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性,也反映了“消费主义”确实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

消费主义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甚至是“负债消费”,也导致了在消费时的“攀比心理”、“炫耀心理”,给大学生本人和家庭都带了了一定的经济压力,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也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因此,在消费方面,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合理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

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

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

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

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

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

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七、原因分析

我认为出现大学生社会交往型消费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1、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整体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起到了强大的控制作用。

由于社会行动出现越来越依赖人际交往的趋势,大学生也与时俱进地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未来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从生活、情感还是事业上,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使人心情舒畅,获取信心;

还能够扩大人脉,办事顺利,有利于“提职”,对于现在乃至今后工作和学习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是大学生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不仅要获取友谊,结识朋友,发展恋爱关系,结交男女朋友,参加社团组织,获取社会经验,人际关系都是重要的因素。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相对自由的阶段,没有中学时期的压力,也没有日后工作的压力,追求享乐的想法便逐渐蔓延。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强调个性的张扬,把欲望的满足放在第一位,极力证明自己的存在,喜欢自我表现。

他们将钱用于满足社会交往欲望的消费,用来沟通感情,联络关系。

这类社会交往型消费有时也是出于无奈,迫于整体价值观的压力,陷入不得不做的境界,在社会交往上消费以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学生们慢慢将价值观认定的角色规范化,形成自己的意识,并慢慢习以为常。

2、家庭环境塑造:

家庭在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化作用。

从调查中发现,当前高校的大学生,都是八零九零后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社会交往型消费形成的主要家庭原因有三:

(1).缺少独立意识:

这一代的大学生,有着优越的成长环境,“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时代观念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在生活上不曾遭受过半点委曲,是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独立意识淡薄,在调查的149名大学生中,只有60%的大学生愿意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自己挣取生活费,20%的大学生从未考虑过此类问题,也就是他们在意识里没有为家庭和父母减压的意识。

拿着父母的钱出去交际,很多大学生并未认为这有何不妥,此外,笔者发现拥有存款的大学生只有15%,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甚至从未考虑过储蓄的问题,因而在送礼请客方面的消费未免就显得经济压力沉重了很多。

(2).家庭的经济支持充足:

在家庭中,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何种家庭,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实力,父母总会千方百计地达到孩子的要求,由于计划生育制度的施行,整个社会孩子的减少,使得父母更把唯一的孩子当作宝贝,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后勤工作”,给予足够的经济支持。

(3).家庭消费观教育:

家庭的全方位的呵护,无疑使孩子从小就滋生了优越感,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和性格。

家庭的消费习惯,包括父母的习惯,都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有些父母喜爱交际,花钱大手大脚,孩子耳濡目染,将父母的行为习惯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逐渐就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交际的习惯。

3、同辈群体感染: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末期,从交往时间和交往频率来看,来自同辈的支持和认可对大学生行为的评价意义更大。

同辈群体是一群年龄相仿、关系密切、并且在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基础上进行互动的人群所组成的群体。

大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后,同学和朋友就成为他们最常交往的人群。

同辈群体的力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之间很容易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情况。

同辈群体中的社会互动是个人和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来源。

首先,他们互相学习彼此认为“时尚”的行为,当他们中的部分人认可社会交往,倾向于投资于此类消费时,其他大学生就会发现他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变好,他的状态正是大多数同龄人所渴望的,因此他们学习进行社会交往消费,互相赠送礼物、聚会、吃饭,只是为了满足共同的愿望和欲求;

其次,同辈群体中容易出现消费模式的攀比,当同龄人聚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他们彼此已经将对方作为比较的标准,从众已经不再是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行为,他们更加注重炫耀、盲目的攀比。

同辈群体的压力对青少年的行为取向有重要影响,排场和面子成为他们关注的问题。

再次,他们渴望融入一个与自己志趣相投、富有支持性的同辈群体,而广泛进行社会交往,这种想法使得他们的相互影响中出现了极大的副作用,不但浪费钱财并且耗费精力。

4、个人动机:

当考虑到社会交往型消费行为发生的个人动机时,笔者将调查中出现的结果总结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倾向。

从主动方面来说,进行社会交往型消费时,行动者出于为自己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的目的,他们所期望的行为结果是他们积极争取的,是他们采取主动的行为方式所进行的;

另一方面是出于被动的压力,不得不融入群体而被迫选择社会交往型消费的行动。

八、解决办法

1、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立人”是大学之本,大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而且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而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是大学生做人的一个重要体现。

因此,高校不能把学生的花钱、消费仅仅视为大学生个人的、“可管可不管最好不管的私事”,而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启发和教育。

(1)倡导节约消费。

要大力向当代大学生宣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乃至将来依然具有坚守和弘扬的价值。

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责任教育、爱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且也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方面。

坚持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起来,倡导学生从自身的点滴做起,比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点、尽量减少生活垃圾等等,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加以适当奖励和宣传。

(2)主张合理消费。

从年轻人的特点来说,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追求新颖、时尚,本无可非议,但必须与自身实际情况要相结合起来。

因此,学校要在学生中开展合理消费的教育,要教育学生:

一是量入为出,即告诉学生不要随大流、盲目攀比高消费,而要考虑身及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