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7191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doc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完善保障环境,推动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应用和服务水平,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

(二)二、框架的构成

(三)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组织运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构成。

其中,数据体系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也是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的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服务是宗旨,共建共享是关键,基础设施是支撑,政策法规标准是保障。

(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是一个全国统一的整体。

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等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在总体结构、数据体系、标准体系、网络体系和运行平台等方面是统一的和不可分的。

(五)测绘部门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主体,拥有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建设。

国家、省级和城市测绘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分别负责数字中国、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其对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分别为全国1:

50000-121000000、省级1:

moo-1:

10000和城市1:

500一1:

2000等比例尺数据,并通过不同地区、部门和用户之间的共建共享和业务协同,不断丰富和完善数据体系,实现信息更新。

三、“十一五”目标

(六)到201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确保全国测绘基准的完整统一;

实现多分辨率、多类型遥感影像对陆地国土的必要覆盖,明显提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自主保障能力;

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其中1:

50000基础地理信息对陆地国土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1:

10000基础地理信息实现必要覆盖,1:

2000或更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基本覆盖县级以上城镇,内海水与领海基础地理信息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制定一批关键、急需和适用的技术标准,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应用服务主体之间基本建成基础地理信息目录和交换体系,明显提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和网络化服务水平;

建成一批业务化运行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和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基本满足国家机关决策、社会公益性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

建成政府基础地理信息服务门户网站,为全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公共服务;

培育若干地理信息产业基地,明显增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四、重点任务

(七)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

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大地控制、正射影像、地表覆盖、高程、交通、水系、地名、境界、地籍测量等数据的获取,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

加快西部1250000地形图空白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对现有1:

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和更新。

加快1:

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更新,中东部地区重点加快信息更新和整合,西部地区着重提高信息覆盖率。

积极推进市、县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整合地形图、地籍图和规划图等方面数据,形成统一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八)加强基础地理信息公益性应用服务。

加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开发,支持政府基础地理信息门户网站建设,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系统。

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经济与社会为政府决策、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城镇管理、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提供服务,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

(九)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妥善处理基础地理信息利用与保密的关系,鼓励对基础地理信息的增值开发和商业化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通过政府采购,重点支持海量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集成管理、网络共享、安全处理等方面技术装备和软件产品的自主开发,不断提高国产化水平。

大力支持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中心和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地理信息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推动导航定位、智能交通、电信服务、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测绘基准体系现代化步伐,建设陆海统一、三维、动态的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和覆盖全国的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在国家统筹对地观测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加快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以及导航卫星系统应用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先进航空遥感平台。

依托已有网络基础设施,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体系和信息安全监测系统,逐步推进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中心与同级政府数据交换中心互联互通,推动测绘部门内部和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

(十一)健全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加强政策研究和法规建设,重点完善基础地理信息分级分类管理、信息使用权限管理、信息采集与更新、信息交换与共享、信息开发应用、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建立和完善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重点加快信息要素分类编码、信息更新和质量控制、数据库建设和产品模式、信息网络传输、交换和服务、信息安全保密处理等标准规范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工作,逐步建立标准和产品一致性测试认证制度。

(十二)加强试点示范工作。

联合有关地方和部门,稳妥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共享服务平台、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和信息维护、更新等方面探索有效的体制、机制,在资金投入、信息共享、信息更新、绩效考评和国产软硬件应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积累成功经验。

重点开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县域经济信息化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建设等试点示范工作,有效地支持城市信息化和新农村建设。

五、保障措施

(十三)加强统筹规划和联合协作。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统筹开展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服务,将其纳入各级基础测绘规划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并确立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按照“一数一源”和“权威部门提供权威数据”的原则,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合协作,建立健全分工明确、互利互惠、顺畅高效的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和协同更新机制;

引导和督促各部门、各地区在建立地理信息应用系统时,依法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避免重复投入和重复建。

(十四)加大投入力度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公共财政对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绩效考评机制,制定评价标准,严格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公共财政投资建设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应当向公益性事业无偿提供,并尽可能方便全社会使用。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对地理信息产品开发和应用服务的投入,争取相关优惠政策,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十五〉加强安全保障和市场监管。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的分级保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应用。

加强地理信息市场准入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和信息安全监管,依法打击侵权盗版、非法采集和发布数据以及各种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信息安全,维护市场秩序。

(十六)加大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力度。

大力宣传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广泛应用地理信息的良好环境,拓展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发挥教育培训体系的作用,积极开展相关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应用服务提供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撑。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服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各级测绘部门和信息化部门要结合实际,加强沟通协作,认真组织实施。

测绘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重点做好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更新、集成和分发服务工作。

信息化部门要担负起政府参谋与助手的职责,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在政策法规、总体规划、共建共享、应用服务等方面做好支撑工作。

 

二00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工作总体情况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平台,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

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先建设任务,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是转变基础测绘服务方式、提升基础测绘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与高效开发利用,切实履行测绘部门政府职能,国家测绘局明确把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测绘工作的重要任务,从立法、规划、政策与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入手,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抓手,全面展开了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

  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意义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发展最快速、信息最丰富、资本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对地理信息需求最旺盛、更新要求最快、分辨率要求最高的区域。

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对于测绘服务于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管理科学化、方便百姓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的迫切需要。

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举措。

人类社会的各类信息绝大部分都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和互联互通,需要统一、标准、权威的地理空间载体提供支撑。

加快推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对于集成、整合和共享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各类信息,避免数字孤岛,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避免重复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对其他地区而言,城市地区经济活跃、发展快速、信息丰富、资本集中。

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健全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推进城市信息化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

  

(二)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促进城市管理科学化的客观要求。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认识物质城市打开了新的视野,在地理信息基础上叠加专业信息,可以实现对经济、社会和人文信息的空间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使城市管理和服务空间化、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将管理和决策立足于具有综合集成能力的现实的观测信息,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支持下,城市管理工作能够在每个地方、每个时段准确覆盖,实现由部件管理到事件管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由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