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4835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文档格式.docx

明朝经济恢复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

明朝皇权加强的影响

说明:

1.中国历代王朝建国之初都面临了经济恢复的难题,而开国皇帝的所作所为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朱元璋的一系列措施为明朝前期的国力强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加强皇权的措施是朱元璋政治统治的一大特色,使中国古代专制中央集权制发展到了极致,对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这两个内容应列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2.如何评价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既要看到近期的作用-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要认识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这对高一新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点,涉及到如何运用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史学方法来看待历史事件的影响。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图片《朱元璋》。

(见附录1)请辨一辨:

这两个皇帝是一个人吗?

是,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反差?

多数学者认为前者相貌合乎历史,后者进行了美化;

但是美国学者伊佩霞在所著《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认为,后世流传的丑陋的朱元璋像是由于画师的故意丑化。

这说明对朱元璋这位皇帝的评价有很大的争议。

你知道朱元璋吗?

在历代开国皇帝中,如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其中以朱元璋的经历最为奇特。

放牛娃--打短工--游方和尚流浪汉--参义军--招女婿--争夺天下之豪杰

那么朱元璋卑贱的出身以及早期的经历有没有影响他的执政风格呢?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和他的继承人是怎样巩固明朝统治加强君主专制的,君权加强的措施给明朝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2.讲授明初的经济恢复

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定都应天(南京)——北京

提问:

明初面临怎样一个社会状况?

出示材料:

经过元末的动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人皆流亡,地多荒秽”……对此朱元璋是如何做的?

出示材料: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比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整理)

一、明初的经济恢复

1、原因经济衰落、凋敝,土地大量抛荒

2、措施(教师整理见板书设计)

3、效果社会经济迅速恢复,生产力逐步提高

请学生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从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棉花栽种,手工业的规模、分工各个方面)并完成阅读谚语:

从以上谚语中,你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答案见附录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与测评

(1)朱元璋即位后,认为“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比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四《开国规模》)你认为,这一思想对明朝的开国政策有无影响?

具体表现如何?

(答案见附录3)

通过过程2的学习,学生应该不难完成此题,并能及时巩固学到的知识,训练了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讲授内阁制度和皇权的加强

朱元璋在致力于复兴经济的同时,还大力注重政治制度的建设。

目的只有一个加强皇权、稳固统治。

朱元璋又出惊人之举。

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面对严峻的形势,朱元璋为了朱家统治的长治久安,他开始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那就是要加强皇帝的权力,让所有的臣民都无条件地按照皇帝的意志行事。

在讲述之前,请同学回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过程(打出表格,见附录4)

(此举既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

又训练了学生联系前后,探寻制度的延续性、发展性规律的能力;

还为学生完成练习与测评

(2)“试从秦、唐、明三朝中央机构的变化中,阐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趋势”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内阁制度和皇权的加强

洪武13年杀了胡惟庸后,朱元璋下了一道诏书,将他的动机暴露无遗: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虽多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

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以后嗣君,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实录》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

序》

根据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得出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

目的、意义何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具体阐述。

1.废中书省、丞相

在中央,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权分六部。

讲解:

这里讲的正是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

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

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当时朱元璋的丞相胡惟庸即为后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朱元璋要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这实际上是集中央权力于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于被废除了,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我们已经说了丞相有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的积极作用,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

但废相之后,其积极作用也自然消失。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朕自即位以来,尝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晡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

由于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致使政务十分繁忙,遇事无人商量。

明太祖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

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处理这么多国家大事。

所以,明太祖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但无实权。

2.确立内阁制度

明太祖时期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明宣宗以后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地位变得更加重要,首辅权压群臣,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

在地方,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

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与测评(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后而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__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你认为明内阁权力与前朝宰相权力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现象的出现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见附录6)

3.建立“厂卫”制,法外行事的特务政治

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小故事见附录7)。

朱元璋是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

听了故事,我们发现朱元璋单靠机构上的变更来加强皇权,还嫌不够,如何保证这些机构的官员都能忠诚地执行皇帝的命令呢?

为使明王朝长治久安,明太祖还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他专设一批特务人员监视、侦察官民。

授权侍卫皇帝的亲军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专门的特务机构。

后来又设立东厂、西厂、内行厂,与锦衣卫性质相同,关系亦密切,故合称“厂卫”。

东厂与锦衣卫不同的是由宦官统领,宦官被赋予重大的职责,逐渐成为明朝统治的一个危险的毒瘤。

特务机构层层叠叠,密如蛛网,严刑滥杀,使人感到随时会有杀身灭家之祸,如同头上悬剑,这种惨酷的恐怖气氛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

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

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整顿吏治,严禁玩忽职守、蠹政害民。

明太祖在加强皇权的同时,十分重视整顿吏治,不仅改革机构,还严惩贪官污吏。

有一次,明太祖查出一个县官贪污,便下令杀掉那个贪官,并剥下他的皮塞满稻草,挂在衙门公堂的旁边让下任县官引以为戒。

明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由于明太祖出身于社会下层,深知官场腐败会激起人民反抗,所以,他对贪官污吏严惩不殆。

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因为官吏贪污,不仅侵犯了明王朝的经济利益,而且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会激起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威胁到明朝的统治。

措施:

(请学生回答)

高级官员——中、下级官员——(贪赃银子60两以上)——

效果:

明朝前期的官场比较清廉。

4.总结:

出示“明朝中央集权”表格(见资料附录8)和[板书设计])

5.组织学生讨论:

“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

这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了什么?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他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

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通过今天课文学习,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明朝强化君权的措施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作用?

(作用:

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提示学生注意当时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与中国封建的社会形态相对,当时的西方发生了什么大事啊?

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进步思想啊?

从巩固国家的统一来说,起了一定的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经济;

但加强了对人民的镇压,特别是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说明皇帝对谁都不信任,封建帝王高度虚弱,只有依靠特务统治、高压政策来维护统治。

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而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

而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君主专制制度实在是罪魁祸首之一。

6.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争鸣

参考答案:

明代是继元朝蒙古统治后,恢复汉族传统政治的再建。

然而,由于朱元璋全面强化专制政权,废丞相,设内阁;

屠戮功臣,建立厂卫,使得政治局面全盘恶化。

比如,厂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政府司法部门之上,并有自己的监狱和法庭。

况且,厂卫特务的活动遍布各地,上至文武重臣,下及平民百姓,都被列为侦缉对象。

中国历史上,以法外行事的特务政治加强专制统治,明朝皇帝确实开了一个恶例。

可能与朱元璋本人生性疑忌的个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集权政治即将走到尽头的大趋势是一致的。

[资料附录]

1.图片《朱元璋》

2.谚语历史信息:

“苏湖熟,天下足。

”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超出北方,成为主要粮食生产基地;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说明一是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二是在此基础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练习与测评

(1)参考答案

有,主要是抚百姓,因为他是由农民起义而得天下,深知官逼民反的教训。

具体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