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课后习题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2768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文档格式.doc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课后习题文档格式.doc(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文档格式.doc

D.国境

3.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交易,对第三国来说这属于( B  )。

A.三边贸易

B.转口贸易

C.易货贸易

D.直接贸易

4.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B   )。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

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 

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

D.外汇流入小于外汇流出

5.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D  )。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想和进口商品来源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 C  )。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

7.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 A  )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

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

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

8.对外贸易量是以( A  )来表示的。

A.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

B.对外贸易额的增长比例 

C.对外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D.现价计算的对外贸易额

9.划分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标准是( A  )。

A.商品形态不同

B.贸易过程中是否使用单证

C.是否以现汇方式作为清偿手段

D.关境和国境

10.( C  )不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

A.现汇贸易

B.间接贸易

C.无形贸易

D.有形贸易

11.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是( C  )。

A.社会大分工,地理大发现    

B.出现货币,出现商品生产

C.社会分工的扩大和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国家的产生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2.对外贸易量可以反映一国( A  )。

A.贸易的实际规模

B.贸易商品的实际构成

C.贸易的实际利益

D.比较优势

三、多项选择题

1.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BC )

A.良好的商业信誉

B.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出现剩余产品

C.国家的产生

D.完备的组织结构

E.纸币的出现

2.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AB)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B.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

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

E.各国的进出口总量占世界进出口总量的比重

3.贸易差额包括(ADE)

A.贸易顺差

B.货物贸易差额

C.服务贸易差额

D.贸易逆差

E.贸易平衡

4.对外贸易按商品形态的不同,可分为(DE)

A.直接贸易

B.转口贸易

C.间接贸易

D.有形贸易

E.无形贸易

5.对外贸易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可分为(AB)

A.直接贸易

B.间接贸易

C.有形贸易

D.无形贸易

E.出口贸易

四、判断题

1.输入本国的货物未经加工制造再输入时,称为复出口。

(√)

2.国际贸易额即世界各国进出口总额加总。

(×

3.当净出口为正值时,可称为贸易盈余、贸易顺差或出超。

(√)

4.货物的生产国与货物的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货物买卖的行为,称为转口贸易。

5.国际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而国际贸易量是以数量表示的。

6.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

7.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则是转口贸易。

(√)

8.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一国进出口交易的地区分布或国别分布。

9.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

10.对一国的外贸和经济发展来说,长期的贸易顺差并不一定绝对有利。

11.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

12.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计量单位不同。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市场

1.国际分工是国民经济内部分工的延伸,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结果。

2.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与外部分工构成了国际分工重要的组成部分。

3.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彼此交换,这样对所有交换国家来说都是有利的。

斯密的这个理论也被称之为绝对利益理论。

4.赫克歇尔和俄林不仅认为不同国家不同的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而且还进一步论述了国际贸易将会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均等化,即所谓要素价格均等化。

5.世界市场是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销售渠道、运输通讯及管理组织等多项因素构成。

6.世界市场的标的是指世界市场上交易的各类商品,它包括货物、服务和要素等。

7.所谓直接出口,是指企业不通过国内中间商(或机构),而直接将产品销往国外客户的一种进入世界市场的方式。

8.一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接受的并具有代表性的成交价格就是这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9.调拨价格又称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为了在国际经营业务中最大限度地减轻赋税,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以及为了扶植幼小的子公司等目的,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易时采用的价格。

10.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是围绕着国际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的,而具体的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却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最终决定,即由国际市场上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所决定。

1.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B)。

A.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都是主张(B)。

A.公平贸易

B.自由贸易

C.保护贸易

D.管理贸易

3.中国生产一只手表要8个劳动日,生产一辆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泰国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要13个和11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A)。

A.中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泰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手表

D.泰国不宜参加社会分工

4.俄林认为(B)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

B.价格的国际绝对差

C.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

5.亚当·

斯密和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是(C)。

A.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

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C.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D.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

6.依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B)提出的。

A.亚当·

斯密

B.大卫·

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7.资本充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源于(C)。

斯密绝对成本说

李嘉图比较成本说

C.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说

D.里昂惕夫之谜

8.能够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价格是(B)。

A.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B.世界自由市场价格

C.国际商品协定价格

D.政府贸易协定价格

9.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价格称为(C)。

A.垄断价格

B.协定价格

C.调拨价格

D.经济贸易集团内价格

10.商品交易所里形成的价格属于(A)。

A.自由市场价格

B.封闭市场价格

C.国际市场价格

D.半封闭市场价格

11.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商品市场包括(C)。

A.商品交易所

B.拍卖

C.网上交易市场

D.博览会

12.在国际市场上,属于“自由市场”价格的包括(C)。

A.协定价格

B.垄断价格

C.商品交易所价格

D.调拨价格

1.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C)。

A.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

B.工业制成品比重下降

C.初级产品比重下降

D.初级产品比重上升

E.商品结构未出现明显变化

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ACDE)。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自然条件

D.政府行为

E.资本流动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深化表现为(ABDE)。

A.发达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B.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

C.发展中国家被日益排除在国际分工体系之外

D.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分工趋于加强

E.服务业国际分工逐渐形成

4.世界市场是由(ABCDE)等因素构成。

A.市场主体

B.市场客体

C.销售渠道

D.运输通讯

E.管理组织

5.影响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ABCDE)

A.垄断

B.经济周期

C.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D.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E.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等

二、判断题

1.产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英国等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

2.二战前,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3.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个国家在生产各自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且各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都假定不变。

(√)

4.需求相似理论又称作需求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它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发展。

5.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时期,由于要素密集性的不同,产品所属类型的不同,技术先进程度的不同以及产品价格的不同,从而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在产品不同时期时具有不同的比较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