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340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cx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年级:

六年级科目:

语文主备人:

吴雯

第三单元 科学与发现

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科学与发现”为题材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两小儿辩日》《种瓜得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是精读课文,《飞天圆梦》《童年的发现》是略读课文。

《两小二辩日》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

文中记叙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各凭自己的直觉,认定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的人远近不同,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对此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尽,学习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故事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飞天圆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文中记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不懈的追求,重点记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课文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

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课文讲述了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语文百花园三》安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等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随课文识字17个,会写生字11个。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说明的道理,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迪。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热爱科学,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探究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揭示的道理,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难点:

指导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的科学,学会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领悟文中的道理。

关键:

查阅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亲自探究科学,认识科学探究的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方法和措施:

1、通过拼读、组词、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等让学生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2、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理解内容。

根据文本中的内容,引用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丰富文本内容,深化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认识。

3、品析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4、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调查一下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科学知识。

单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字词卡,图片、预习提纲、限时作业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和作品读一读。

预习提纲;

导语: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吗?

你想知道其中的科学知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本册的第三单元“科学与发现”,看书中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现象及科学知识。

1.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及“语文百花园三”。

“语文百花园三”中的“句子与关联词”部分主要认识_____________的用法及其作用;“阅读平台”是讲述科学发明的文章《》;“积少成多”是让我们积累有关的名言;“语文大课堂”实践活动主题是;“习作”内容是。

2.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

认真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

3.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小产品的性能、特色,为本单元语文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4.借助资料,积累有关科学与探索的名言,写在下面。

单元实践活动:

语文大课堂:

小产品大推介

课时安排:

《两小儿辩日》1课时

《飞天圆梦》1课时

《种瓜得豆》2课时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2课时

《童年的发现》1课时

《语文百花园三》5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单元检测2课时

单元讲评1课时

 

10两小儿辩日总第(32)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4、指导学生认识“汝、盂、孰”。

课文重点:

两个小孩的对话

感情朗读训练点:

文中的对话

读说结合训练点:

你喜欢文中的两个小孩吗?

为什么?

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能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用科学知识解释两个小孩的问题,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预习提纲

学生:

收集相关资料

预习提纲:

导语:

同学们,听说过孔子吗?

对,他是学识渊博的大圣人。

但有一天,他却被两个小孩难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在文中标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能正确听写。

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辩斗

3.把下列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

(注音并组两个词)

4.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读课文2—5段,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看看两个小孩各自的看法是什么?

理由呢?

在文中用横线标出来。

(2)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判断的?

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从两小儿的辩斗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可现在科学发达了,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6.领悟表达方法。

本文是什么体裁?

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7.拓展阅读。

搜集整理与《两小儿辩日》有关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1)阅读《列子·汤问》

(2)收集阅读孔子的名言。

.质疑:

至少提三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存疑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古文。

(板书课题:

两小儿辩日)齐读题,理解:

“辩”——争辩、辩论,“日”——太阳。

学生质疑:

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他们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

二、成果展示

1、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

盂孰汝

指名认读,集体纠正字音

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这些字词时的记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接读课文,相互评价)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要读破句子。

3、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远,什么时候离人近,双方各持己见,就连孔子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辩斗”的观点: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辩斗”的理由: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由于两小儿观点不同,看太阳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也不同,两小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把自己的理由说得有理有据,我们分组来读一读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3、开展“辩斗”。

(1)理解“辩斗”的意思。

(争辩、辩论、辩驳)

(2)学生反复诵读两小儿“辩斗”的内容。

(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理由)

(3)小组合作展开“辩斗”。

激烈的“辩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为了赢得这场比赛,请你与小组的辩友合作,好好练习。

(4)请两学生上台当两小儿进行“辩斗”,老师友情出演孔子,师生一起上演一出《两小儿辩日》。

4、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两小儿的观点,孔子赞成谁?

反对谁?

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2)介绍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3)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感受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四、评价人物,抒写感受:

1、读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这两小儿吗?

为什么?

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

2、结合实际写一写自己的感想。

五、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辩斗:

探汤: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加探汤。

四、《两小儿辩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早晨                          中午

            近    大 车盖               盘盂  小  远

            远    凉 沧沧凉凉           探汤  热  近

 

11、飞天梦圆总第(3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搜集资料,了解我国的航天工程,举办手抄报。

4、体会炎黄子孙为与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从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激发民族责任感与探索科学的热情。

感受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激发民族荣誉感。

课文重点:

5-----13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7-------13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你还知道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炎黄子孙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难点:

了解炎黄子孙与实现飞天梦所付出的努力你所取得的成就,从中体会他们执着追求、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搜集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资料。

教师:

课件、预习提纲

学生:

搜集有关资料

预习提纲:

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而今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凌云壮志积劳成疾锲而不舍嫦娥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把下列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

(注音并组两个词)

载著

5.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这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结合课文说说,“这”指的是什么?

三个“最”字让你体会到什么?

 

(2)“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消磨掉炎黄子孙为实现梦想而势力的决心和意志。

他们从失败中爬起来,顽强地继续着圆梦的行动。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7.领悟表达方法。

本文是什么体裁?

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8.拓展阅读。

搜集整理“神州”5号航天飞船升入太空的有关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9.质疑:

至少提三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许多美丽的传说,鲧禹治水、夸父逐日、女娲造人,还有“嫦娥奔月”,这个传说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飞上天空的美好愿望。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许许多多的科研人员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不懈地努力,让我们把目光投向2003年10月1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吧。

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飞船带着杨利伟叔叔----这位中国第一名航天员来到了太空,首次取得了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成为美好的现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飞天梦圆》。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成果展示

1、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

嫦娥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积劳成疾绚烂苍穹

指名学生认读,其他同学可以纠正字音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相互纠正错误

3、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不懈的追求。

三、研读汇报

1、出示思考题,学生自学课文:

(1)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2)在圆梦的每一步里,你体会到什么?

作者是用哪些词语、句子表达出来的?

(划一划,写一写)

(3)用谈体会或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感受。

2、集体交流

第一步: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品读第6自然段:

“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了太空。

”体会了中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定一步。

(2)出示东方红一号卫星图片,及相关资料增进学生的了解。

并进一步体会它的重大意义。

第二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1)学生读第7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

(2)展示杨立伟等在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时向国人招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人的自豪、高兴之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3自然段。

欣赏描绘载着飞航的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的句子。

体会航天人的执着追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小结:

介绍“神六、神七、嫦娥一号”三步走的计划。

四、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我国航天工程的有关资料。

2、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学习科学家的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

五、系统总结

1、谈一下自己学完本文后的的感受

2、学习体会作者用好词佳句来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六、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只填序号)

①zhuÓ②zhù

执著()著()名卓著()著()衣

①zài②zǎi

载()人飞机三年五载()记载()载歌载舞()

三、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凌云壮志:

积劳成疾:

四、《飞天梦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回顾课文,想想炎黄子孙瑰丽绚烂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七、板书设计:

做梦:

飞离地球古人勇于实践

圆梦:

默默奉献新中国锲而不舍

梦圆: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12、种瓜得豆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意思,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3、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4、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强烈欲望。

课文重点:

2------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6----9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根据转基因技术,说一说自己的新设计。

如果你是一位掌握了转基因技术的科学家,你会运用这项技术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

难点:

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文中打比方写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学生:

字词卡、收集相关资料

预习提纲:

导语:

俗话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种瓜得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中标画出来。

发号施令前所未有水土不服玫瑰供不应求分泌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把下列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

(注音并组两个词)

供应

5.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6.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

基因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3)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

(注意加点的词语,读读,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4)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请用横线标出并读一读。

7.领悟表达方法。

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

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8.拓展阅读。

阅读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的书籍或报道,准备课上交流。

9.质疑:

至少提三个问题,并在文中做好标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34)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

(板书课题:

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二、展示成果

1、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

西红柿搬家玫瑰供不应求分泌

指名学生读字词,让学生说说自己学习这些字词时的记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检查读课文(指几名学生分段读)

要求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三、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

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

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总第(35)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

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

基因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

教师简介:

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

基因有什么作用?

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

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

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三、“新闻发布会”,介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一个转基因食品——保鲜西红柿上市以来,许多科学家研制出许多转基因技术的新产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及医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来召开一个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的“新闻发布会”。

2、要开好这个“新闻发布会”要做哪些准备?

“新闻发言人”要认真读课文,能说出转基因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还要想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要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

“记者”要自己读懂课文,了解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还要针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向“新闻发言人”提问。

3、学生研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

4、召开“新闻发布会”。

每组推选一名“新闻发言人”上台汇报,其他学生当“记者”向发言人提问。

5、师生共同点评“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表现。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

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五、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为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只填序号)

①gōng②gòng③yīng④yìng

供()不应()求提供()应()该

三、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供不应求:

前所未有:

四、《种瓜得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加点词语运用了什么写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些基因是每种植物或动物的“大管家”。

 

板书设计:

种瓜得豆

基因    动植物 “发号施令”“大管家”

(搬)       (创造)

转基因技术 一种生物的“大管家”→另一种生物 → 新生物

 

13、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四个会认字和“惰、稚、疚、液”四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课文重点:

第1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9-----13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读了本文,你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迪或教益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印度科学家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难点:

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予人们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学生:

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预习提纲

导语:

同学们,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篇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并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