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1611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Word下载.doc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Word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述题Word下载.doc

(2)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人民是政权转移的最后决定力量。

民心的向背是政治成败的决定因素。

在以民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依据民意选贤举能。

4、荀子继承了以民为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论。

民本就是爱民恤民,富民利民;

第一次把国家的赋税制度与社会生产和富国富民结合,站在国家经济利益的立场上去解释国家的经济政策。

他的思想和政策使广大民众大大受益。

5、墨子的“兼爱”“非爱”“尚贤”重民思想。

“兼爱”:

他主张爱他人,爱国家,使社会达到一个和睦理想的社会。

“交相利”:

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非攻”战争都是不义的,反对战争带来的灾难。

从爱惜民力出发,他还提出了“节用”、“节葬”的要求。

6、老子:

反对战争,反对封建专制的暴政。

主张不贵难得之货、慎征伐等。

核心体现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小国寡民社会理想中。

老子既反映民众的愿望,又兼顾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起到上下调和的作用。

(三)唐代贞观统治集团是民本思想发展的高潮。

李世民继承了儒家的传统思想。

特别注重君民、民国的关系,提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命题。

李世民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而且将儒家传统的重民思想运用到治国实践中去。

(四)1、宋代朱熹“足食为先”的民本思想。

要维护封建统治,就要获得民心,而民众的根本在足食,足食的首要问题务农。

朱熹以重农,满足人们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

2、宋明王守仁的“明德亲民”政治思想:

发扬内心光明仁德,亲爱于民,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明德为体,亲民为用,体用兼备,从而达到大治;

体现了重民思想。

3黄宗羲提出的“君为民害”论、“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对儒家传统民本思想是继承也是超越,因而可称之为“新民本”思想。

黄宗羲提出“公天下”的政治理想。

法治上反对一家之法,反对天下之法。

在经济上提出了“工商皆本”“均田”“齐税”等主张。

(五)评价及意义。

古代重民思想史载承认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提出的。

其本质是“名为重民,实为治民”,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以人为本”的政治文明建设,针对中国古代重民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今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政治上:

吸收重民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民为本。

民心向背对于国家的兴衰、民族复兴作用重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发挥民众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另一方面使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公民思想意识: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引导人民群众确定正确的公民意识,抛弃“清官意识”、“官本思想”。

(3)经济:

吸收重民思想的“轻徭薄赋”“置民之产”等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又重大的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告诉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以维护社会安定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和谐社会建设。

吸收重民思想的利民爱民注重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黄宗曦反专制思想及历史意义

明末清初,面对封建专制的腐败,封建专制的迫害,产生了反专制主义社会统治的思潮,黄宗羲就是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明末清初具有启蒙意义的思想家。

(一)政治上:

以天下为公原则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批判。

(1)、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

专制君主以天下为私产,实为天下大害。

古者“天下为主,君为客”。

而今君主把天下化为私有“君为主,天下客为”。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不顾天下苍生的死活,君主不再是公利,不再能够代表天下。

是对君主合法性最为尖锐的批判。

(2)、对专制君主进行批判。

君主本身不仁。

天下把教养民众的责任托之于君主,而君主并没有担负起这一责任。

历史上尽责尽职的君主很少,而不仁不义的君主甚多,现实社会一切不仁不义的现象根源是君主不仁。

(3),秦汉以来近两千年的中国社会是没有法度的社会,是一家之私法代替了天下的公法。

“三代以上有法,以下无法“他所讲的法度,不是中国古代社会没有法,而是没有良法,没有公法。

用一家之法主宰天下,不符合天下至公的原则,最终必然是没有法。

这揭露了君主专制主义政治统治的本质。

(4),对封建时代的纲常名教进行了批判。

儒家都主张极端的尊君,所谓君臣关系就是无条件的服从关系,一味的按君主意志办事是愚忠的表现。

臣下出仕应该以道和万民为重。

对臣下行为原则的陈述就是对专制权力和封建纲常伦理原则的批判。

(5),批判中国古代为专制主义政治服务的政治理论批判。

历代儒家思想家都在理论上论证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然而“天”代表公平,而天子是天子化身,实际上是天子将公天下转化为私天下的工具。

这恰好击中了儒家这一理论的要害。

从理论上批判了君主专制体制。

2

(1)批判内容广泛,有君主权力的合法性,统治原则的合理性。

(2)批判尖锐,他“前不见古人“的批判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真相以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3)他的结论为后人思考这些问题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深刻的批判思维,批判精神和勇气启迪我们思考今天的政治经济。

总之黄宗羲的思想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重要精神资源。

3黄宗羲没有仅仅停留在批判层面,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后提出变法救世的主张。

黄宗羲提出

(1)传统儒家法先王和法先祖是谬论。

因为政治活动受到极大的时空限制,秦汉以来的君主专制的法统均是非法之法,没有效法和继承的价值。

(2)天下动乱的根源在于非法之法。

欲求大治,在法不在人。

如果法制不变,即使有贤明君主也无济于治国。

(3)非法之法的根源君主专制,因此黄宗羲的变法是围绕君主权力而展开的。

(1)置相权以分君权。

(1)君主的目的是治理天下,设相分而治之以求得大治。

(2)天子传子,宰相传贤,天子不能保证人人尽贤,宰相传贤可以补救君子的不贤。

(3)明朝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废除宰相制度,因此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2)设学校以监视朝政。

设置学校

(1)培养教育人才。

(2)制造舆论、议论朝政、判断是非的中心总之设置学校的目的就是影响国家的政治事务,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3设方镇以去集权之弊。

专制政治的根源是过度的中央集权,因此主张设置方镇,给各方镇充分的自主权力。

以放弃对地方的统治来解决过度的中央集权实际上是矫枉过正,但是对于反对君主专制有一定的意义。

(二)历史意义

(1)、黄宗羲的“民主君客”论和“万民忧乐”论,伸张了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以万民忧乐为治乱标准的思想观念。

(2)、黄宗羲关于“治法”与“治人”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法治、德治、人治”的关系及其利弊,促使我们为建立基于民主政治的现代法治社会而作出不懈的努力。

(3)、政治主张是对君主专制政体根本性的变革。

恢复宰相是对君主权利过于集中的纠正;

学校议政是恢复儒家为学的传统。

设置方镇,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但是设置相权,学校以制约君权在当时专制主义日益强化下市不可能实现的。

3.马基雅维利和韩非思想异同

马基雅维利是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其人之一。

韩非是中国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者。

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不同,然而政治思想却类似。

由于具体环境和人物不同,思想也有些差异。

相似点

一、关于人性的观点主张人性恶政治思想理论基础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最初和动物一样,追求权力和财富是人最基本的欲望。

而权力和财富又是有限的,因此在争夺中人与人关系总是虚假的、伪善的。

人性也是本恶的。

韩非认为人都有好利之心,人的行为都是好利的本性支配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利益交换关心,因此在本质上是经济关系。

因此针对人性本恶提出用礼和法约束,节制和矫正人性。

因此韩非和马基雅维利都是倡导性恶论。

二、具体命题的阐述

1、国家政治统治都倡导君主专制制度、法律和暴力机关的依法治国、政治权术。

(1)韩非子以性恶论和礼治为基础,主张尊君爱民,君主利益高于一切的极端君主专制制度。

对于君主来说,国家是君主的私有物,君主应有臣下的辅佐,但是臣下的利益绝对服从君主的利益。

民众的存在价值就是能为君主所利用。

君主法术势并用极端的君主专制制度。

强调依法治国。

(2)马基雅维利从人性恶和人的行为出发,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而维护国家统治基础是法律和军队。

基于现实的意大利分崩离析情况应采取君主专制制度,君主的统治方法是手段应为目的服务的政治权术。

2、、政治与道德关系都主张政治高于道德。

(1)马基雅维利从人的经验出发,否定了人天生是一个政治动物的命题,首次把政治从伦理道德中分离出来,由于受文艺复兴的科学精神和马本身是功利主义者,提出政治应高于道德,可以牺牲道德来维护政治。

但是我们应看到政治与道德纵然不能完全混淆,但绝对不可完全对立,政治以道德的合理为支撑,道德以政治的正当性存在。

因此他这种思维方式是经不起历史推敲的。

(1)韩非从人性恶出发,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利益交换关系,本质上是经济关系,因此作为潜移默化的道德本来就是无效的,因此主张法术势兼用进行政治统治。

韩非反对儒家的德治,何道德规范都不应该与现实的政治相冲突。

这是一种严重的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不同点

1、利益观:

马基雅维利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韩非持君主利益高于一切。

(1)马基雅维利是坚定的国家至上主义者。

对于统治者来说最重要不是美德,而是自己的地位和国家安全。

为了国家的利益即使暴力也在所不惜。

一个君主完全可以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

而基础是法律和强大的军队。

(2)韩非强调,“国者,君之车也”国家是君主的私有财产。

君主应有臣下的辅佐,但是臣下的利益绝对服从君主的利益。

民众的存在价值就是能为君主所利用,君主利益高于一切。

2、思维逻辑

马基雅维利从现实问题出发,从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结束分崩离析的混乱状态,因此需要强有力的君主专制。

而韩非子是为着实现天下君主私利的角度出发论证了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合法性。

(三)两者思想影响及评价

影响:

(1)两人都是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马基雅维利贡献:

A政治与道德分开,强调政治的本质是权力。

最早提到“国家利益”和认识到近代专制君权新特征的人。

B但是以目的说明手段合理性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对后世影响较大,这一思想也遭到后来人的强烈反对。

(2)A韩非集法家之大成,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理论。

适应了由诸侯割据向中央集权国家过渡的需要。

B但是必须看到这种理论的局限性,韩非的君主利益至上的极端专制主义一旦付出实践出现的只能是暴政,这也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4、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一)理论基础。

在老子看来,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人类社会最理想的状态,而无为正是到达理想境界的途径。

因此主张无为治国,无为而无所不为。

即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二)1、政治上无为而治

(1)政事清简,不扰民,愚民。

以及

(2)柔弱谦下的为政策略

A不尚贤,使民不争。

人的夺之心根源在尚贤,不尚贤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