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1147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同时也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抗美援朝战争:

①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过程:

1950年10月,彭德怀为司令员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

1953年7月,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③意义:

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④最可爱的人:

a严守纪律、不暴露目标的烈火英雄:

邱少云;

b用胸膛堵机枪眼、为突击部队开辟道路的英雄:

黄继光。

2、土地改革:

为了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②依据:

1950年6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时间:

1950年夏至1952年冬。

④意义:

1952年冬,除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省外,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

一化三改)①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主要任务:

以苏联帮助发展重工业。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王崇伦。

成就: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②三大改造(1953-1956年):

改造的方式: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的形式。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优势,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时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大法。

它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运动:

①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总路线:

1958年5月,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原因: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

③主要表现:

农业的“浮夸风”,工业的“全民大办钢铁”。

④影响:

人民大会堂。

危害:

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

2、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8月。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③主要内容:

“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一平二调”----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与发展:

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a、“大跃进”运动的失误;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c、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

d、苏联撕毁合同和取消科学技术合作项目,撤走专家等。

③经济调整:

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①“铁人”——王进喜:

1960年打出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

②两弹元勋——邓稼先: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④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1、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的发动:

①原因:

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

②前期表现:

红卫兵运动、“大字报”。

1968年10月,刘少奇被开除党籍,次年在河南含冤去世,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2、林彪集团与“四人帮”的覆灭:

①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林彪出逃,在温都尔汗机毁人亡;

②“四人帮”:

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

③四五运动——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的群众运动。

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③1976年9月9日,周恩来、毛泽东相继逝世。

④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政治)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经济)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十年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

(文化)严重摧残了社会文化。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最重要、最具深远影响的成果是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①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②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揭开了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1978年12月在北京。

②内容: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③影响: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它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公有化程度过高。

②开始: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四川。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⑤补充改革:

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发展乡镇企业。

2、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农村改革。

重点:

城市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国有企业的改革。

②改革:

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

管理:

放权让利、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利改税。

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经济特区的建立:

①1979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办特区。

②1980年:

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广东省);

厦门(福建)1988年:

海南岛(海南省)。

特点:

发展市场经济,利用侨资和外资建设。

2、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上海浦东新区[扩大开放的窗口]——(1992年)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

3、对外开放的意义:

①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②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③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1、社会主义民主:

①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②人大代表的选举:

县和县以下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2、社会主义法制:

①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修订《宪法》。

②法律框架体系——宪法为核心。

③司法原则: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人平等。

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

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依据:

我国的国情)③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④“三步走战略”:

a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基本实现现代化。

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江泽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3、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4、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奋斗目标: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写进党章: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1月至2月,①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④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

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

⑤南方谈话的意义: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①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拥有56个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少数民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③5个自治区:

内蒙古、广西、新疆、宁夏、西藏。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新型民族关系:

①国家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1、一国两制构想:

①依据:

邓小平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

②一国两制的含义:

在一个统一的中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①香港回归:

中英两国。

1997年7月1日,行政长官——董建华。

②澳门回归:

中葡两国。

1999年12月20日。

行政长官——何厚铧。

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的新时代,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共产党为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