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8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8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800字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庞沛如川流、精密似针尖的细节描写,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四、以局外人的第三只眼俯视大地,并不介入(或者说“沉溺于”)人物的情感;
五、遍布每个角落的黑色幽默。
又回到我的效率问题。
《霍》并不以情节取胜,和《百》相同,进度中的任何一次中断都不足以引起对之后情节的好奇。
但与此相对的是,无论何时从何处接续,抑或任意翻开一页,我总能毫无障碍的阅读下去。
引起我兴趣的不是还会发生些什么,而是当下文字所描绘的无限逼真的人物个性和相对处境,由于进行了拉美式的夸张,这种现实赢得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魔幻现实。
身心舒畅时每天十来页,疲劳低落时每天三五页,缓慢享受这一过程真真是极好的。
情节说来也很简单,可以用一个没有逗号长句来概括——这是一个男孩儿因为年少时与相互爱慕的女孩儿因种种原因分离而后苦苦等候半个多世纪最终重逢的故事。
看起来像是琼瑶式的苦情戏加上大团圆的结局,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我看到的不是男女主人公心心念念、自怨自艾、梨花带雨、伤春悲秋,而是途径懵懂初开的童年、变幻莫测的青年、渐趋平和的中年、颓然老去的暮年,各自穿越时间长廊抵达彼岸的人生历程。
而这样的人生除去一些文学夸张的成分,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已然走过而且有待完成的普通人的一生。
有人说这是一部爱情的百科全书,囊括了爱情的所有表现形式,我则更倾向于把它看作人生的百科全书。
岁月在每人身上镌刻下不同的印迹,而重合的部分则被马尔克斯悉心撷取,投射在了三个主人公(还有女主人公的丈夫)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当中。
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字是让别人了解你的同时,看到他自己。
马尔克斯就是这样一面充满魔力的镜子,他拨开世俗世界的重重迷障,让你直面赤裸裸的现实,备受煎熬,勉力挣脱,心魂甫定,喟然长叹,而后重新点燃生活的勇气,整装待发,杨帆起航。
这篇小说既是一卷写实的胶带,又是一个传奇,一则神话(很有《飞屋环游记》的意思),男主人公便是其中的诸神之神——朱庇特(该说法在书中自寻)。
马尔克斯极尽荒诞之幽默以免男主人公坠入感情挫败的无底深渊,使得时隔半个世纪他重新站在她面前的一幕好似一个滑稽的笑话。
但正如长大后的麦兜所言,现实一点都不好笑,错过便是错过,失败就是失败,甚至没有一句辩白,没有半句解释。
自此的岁月,他在幽暗逼仄的回廊徘徊,在空荡荒芜的原野行走,在黎明的窗舷下吞咽苦涩的浓咖啡,在日暮的甲板上谛听汽笛的呜呜声。
日复一复,年复一年,命运之轮来回碾压,黑暗的重量让他喘不过气来。
万念俱灰之际,光线缓缓浮上地平线,暖意渐渐收拢过来,天使和魔鬼竞相为他指引道路,他在高耸的云端和湿热的泥土间颠沛起落。
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他望向十八岁时高傲的光环渐渐陷入琐碎的平庸,自己却在不停更换着伴侣填补爱的空洞,在这间隙之中见证时间无情的流逝,等待远在大地尽头的机会。
幸运地,他等到了。
千回百转之下,在她的丈夫罹难的葬礼上,他又获得了重申爱情的权利。
这时,他年少的炽热早已荡然无存,骨子里的阴郁气质也早已烟消云散,生活积淀的睿智帮助她摆脱了丧偶的苦痛。
他们踏上了也许是生命最后一次的旅程,过往的情愫在夜半的船舷上渐次复苏,在死神的阴影下共享迟到半个世纪的温馨。
他们燃起与垂垂老矣截然相反的雄心,像孩童一般挥舞爱的旗帜。
“她看到的是他不可战胜的决心和勇敢无畏的爱,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2
前一阵子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去世引起各个媒体的各种形式的怀念。
由于媒体对他几部经典作品的各种解读又掀起了重读《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热情,这也是我读过的大师为数不多的作品中最爱的一部,据说也是大师的最爱。
虽然几年前小说电影都看过,再读起来依然有全新的感觉,这让我想起电影《醉乡民谣》里那个摇滚歌手说的话:
如果一首新歌听起来像一首老歌,那它就永远不会老。
我套用一下概念:
如果一本老书读起来却是常读常新,那么它将永远不会过时。
重温这本书给了我久违的阅读快感,到了欲罢不能废寝忘食的地步,以至于把我原定今天去潘家园淘宝的计划搁置。
当然今天的天气在家读书也是莫大的享受。
马尔克斯不愧是结构大师,在小说的第一章,就发生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事件和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每个细节都是不可省略的真实与有趣。
(故事情节不在此赘述,有兴趣的话就找书来看看)
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是马大师塑造了一个颠覆世人爱情观的阿里萨,他靠着走马灯似的女人和五花八门的猎艳维系着他认为的对费尔明娜的51年的忠贞爱情,并让我们相信这爱情是合理的。
如果这爱情是合理的,那么这个世界的秩序就不合理。
“婚姻是个只有靠上帝的仁慈才能存在的荒唐的创造”,这是小说中乌尔比诺医生的观点。
那么爱呢?
“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
”当费尔明娜对丈夫大声嚷到:
“难道你看不出我不幸福吗?
”医生淡然地答道:
“恩爱夫妻的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稳固。
”这就是冰冷的现实。
而故事的结局中的伟大爱情只能像浮萍般地飘浮在海上,一刻不敢停泊,更不可脚踏实地,因为当上岸之后,他们将面对现实的残酷,所以他们只能借着霍乱之名永生永世漂泊着…
最后引用朱伟的一段话;
我喜欢这部小说是因为,我从马尔克斯的叙述中感到了一种高贵,无论哪个人物,无论是如何的性本能冲动,都干净而绝不丑陋卑鄙。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3
“霍乱能致人死命,也能让人懂得生之珍贵,激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前言
霍乱就像一杯成分极其复杂的伏特加,喝了它,便能切身感受爱情。
而我之于霍乱时期的爱情,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心境像是着了霍乱的魔——心情复杂。
对于爱情,每个人大抵都是期待的。
联系艾?
费洛姆曾在《爱的艺术》中提到的“人—所有时代和生活在不同文化之中的人—永远面临这同一个问题,即:
如何克服孤独感,如何超越个人的天地,实现人类的大同。
”对此我给出的解释是:
人与生俱来的拥有孤独感,而为了适度的消除这份孤独,不可或缺的唯一元素便是爱情。
作为一枚单身贵族,对爱情所持的态度更多的是憧憬而非审视。
因此,读“一生一世”时,我心中除了对爱情伟大的感叹外,更多的,是心中悬着的那颗石头安稳落地了——费尔明娜与费洛伦蒂诺的圆满之爱终于修成正果!
提到圆满之爱,这里有个小插曲。
我曾问过父母,如若把爱情的组成要素分为:
亲密、激情、承诺。
那么,你们哪种比重占更多?
回答同我所料一致,“更多的是承诺和亲密”,这在爱情心理学中,属于典型的友伴之爱,这也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爱情。
而即便是最常见的一类爱情,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医生也用了将近一生才从空有承诺的爱情过渡而来。
由此观之,费洛伦蒂诺口中的“一生一世”该有多么难能可贵。
这短短的四个字,该是怎样的一种坚韧与难以割舍?
又该是怎样的一种执着与爱得深沉?
正如书中所述“五十三年七个月十一天以来的日日夜夜”一直准备着。
我耳畔仿佛回响着这四个字,心中却五味杂陈。
为什么我在开头说自己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来呢?
是因为文中爱情过于坎坷,使我心中爱情与幸福的天平,过度失衡。
我曾一度揣度费尔明娜的冷漠和数次无奈费洛伦蒂诺的固执。
人往往有利己主义,可他生生为了毫无结果的爱情榨干仅剩不多的心智。
与之付出呕吐、腹泻的代价,不过是精神的`懦弱让肉体去承担罢了。
这与利己主义形同陌路。
许是因为我也焦虑,也曾因为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而痛苦,将肉体当作伤害灵魂的盾牌。
尽管他对初恋的如此渴望、如此忘我、如此殚精竭虑,真的令我费解,但我又似乎颇有代入感。
于是格外能理解他,就像中了霍乱一样,难受着他的难受,害怕着他的害怕。
可在他一头扎入充满激情的空爱中时,我的心为之一颤。
那个曾今誓要为了她而保持童贞的他,再也没有了。
本就曲折无望的爱情,现在更是失去了唯一的纯洁。
当时我把这看作“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
”以致于我到最后不得不佩服他撒下的弥天大谎,就像费尔明娜听到费洛伦蒂诺说“那是因为我为你保留了童贞”时喜欢他说话的勇气一样。
关上书,再品味,又觉那“一生一世”四个字所带给我的感动为之前所有一切的荒唐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在失去挚爱时,作为一名读者强行要求弗洛伦蒂诺仍无动于衷、只是一心在画门廊写着情书、唯一的反抗只是像个祥林嫂般不停抱怨,这本就不公平。
也违背了他本性。
相反,将对费尔明那的思念寄托在622位情妇的空爱上更切合实际,也符合他自尊心强且不失野心的本性。
而他最后回归于费尔明娜,也证明真正的爱即圆满之爱,无法缺失激情,即性,却又不仅仅是性,还需要亲情与承诺,即稳定与和谐。
我的心境随着这样的思考不知不觉中趋于平静。
说来好笑,“一对男女疯狂的陷入热恋,却因为仅有二十岁太年轻而不能结婚;
等他们经历了人生的风雨沧桑,却因为八十岁太老而不能结婚。
”——这是马尔克斯在《国家报》中的原话。
虽然简单粗暴却不失本真。
我对父亲曾说过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很多时候,相爱的人未必会在一起,在一起的人未必就相爱。
”尽管他俩将在海上航行一生一世,但终究抵不过寻常百姓家恩爱夫妻。
可已属幸运,毕竟“一生一世”脱口而出之际,便预示着爱情最终大获全胜!
当然,这只是表象,或许作者更多的是对于生命及生存的思索。
对于生命,人生总有那么异常艰难的几年让你的生命变得辽阔而美好。
尽管费洛伦蒂诺用了半个世纪,但终究是值得的。
至于生存,人为了生存总会相互羁绊、麻烦、寒暄。
由此,费洛伦蒂诺与费尔明娜的生活隔着万水千山,无形中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将他们之间的感情反复咀嚼品味,在终于确信自己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时,一股暖流在心田处缓缓涌动……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4
像是介绍说的那样,马尔克斯试图将世间的一切爱情包括进去。
似乎他做到了,我读完后情绪久不能平,我一遍又一遍的咀嚼着小说中那些精彩的部分。
我停下来思考了很久,我想我找到了我的爱。
爱情,这个曾经一直令我迷惑和怀疑的东西。
我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爱情只不过是荷尔蒙一时的吸引罢了,其实在说的时候在心底里,何尝不渴望得到一份真真正正,切切实实的爱呢?
只是用否认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贫瘠而已。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这句话像是一把锋利的尖刀,刺穿了爱情它神秘的皮囊,也将人毫不留情的分为了两派。
阿里萨在一边,乌尔比诺医生在另外一边。
像是乌尔比诺医生内心的诉说:
他心里明白,自己并不爱她。
同她结婚是因为喜欢她的高傲,她的严肃,她的力量,也因为自己的一点儿虚荣心,但当她第一次吻他时,他确定,没有什么障碍能阻止他们建立一份完美的爱情。
他明白他的爱,他认为的爱情,是稳定的婚姻生活,也就是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加起来近乎等同于爱情。
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而费尔明娜懂得爱,却为了一些东西放弃了爱,就像是书中所说。
当初,为了换取一种安全感,她们不仅放弃了自己家庭的姓氏,甚至放弃了自我,可那种安全感不过是她们做姑娘时许多幻想中的一个罢了。
最后在乌尔比诺医生去世之后,她也只不过觉得自己是一个在房子里游走的幽灵罢了。
回忆起婚姻生活,满是争执与无奈,在这里面竟然还有幸福。
她又是何其幸运,有一个不能更好的丈夫,有阿里萨这样懂得爱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