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英国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
1856—1860年。
(3)侵略者:
英国、法国。
(4)主要经过(暴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5)结果:
签订《北京条约》: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6)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沙俄趁火打劫。
(1)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2)手段:
先武力强占,再强迫清政府签约。
(3)概况: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4)结果:
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包括库页岛在内)。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
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
自然灾害严重;
受西方宗教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组织群众。
2.领导人:
洪秀全等人(农民阶级)。
3.时间:
1851—1864年。
4.经过
(1)金田起义: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洪秀全称天王,并封杨秀清等为王,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2)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定为都城,改名为天京。
(3)巩固政权①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
②重兵保卫天京,举行北伐和西征。
洪仁轩制定《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
(4)转折:
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5)结果:
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5.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6.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②提出了鲜明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
③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在华势力。
第4课洋务运动
1.背景: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
使清政府一些官员认识到中国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
2.目的:
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机构:
1861年,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奕䜣主持,是清政府
专门的外交机构,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4.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5.代表人物:
中央:
奕䜣;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指导思想: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7.主张:
“师夷长技”,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建设近代国防。
8.内容①前期: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如:
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等;
雇佣工人采用机器生产的方式。
②建立新式海军:
筹建了北洋、南阳、福建三支海军。
③后期:
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这些企业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
④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
9.评价(作用/地位)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标志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不过,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是一次失败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0.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受洋务企业的影响,部分官僚、绅商也开设工厂,雇佣工人采用
机器生产的方式。
著名的有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
1.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朝鲜发生农民起义。
2.时间1894—1895年。
3.简单经过:
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清政府被迫应战,史称“甲午战争”;
9月北洋舰队
与日本舰队进行了黄海大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之后,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求和。
4.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1)时间:
1895年。
(2)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①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5.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2)扩大经济侵略:
除商品输出外,又进行资本输出、投资设厂。
(3)瓜分方式:
建立“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美国还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第6课维新变法运动
一、维新变法运动
1.背景:
1895年,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洋务运动破产。
2.兴起/序幕:
1895年春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3.目的:
救亡图存,“自强保种”。
4.维新思潮的传播
(1)方式: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
(2)代表人物: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他的译著《天演论》,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生存竞争”学说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3)作用:
批驳顽固派派,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5.开始1898年(旧历戊戌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令,标志变法开始。
6.主要内容
(1)经济:
发展工农商业(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2)军事:
训练新式海陆军;
(3)文化教育: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即北大的前身),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4)政治: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7.结果:
操纵实权的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谭嗣同等维新人士被逮捕杀害,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仅持续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
8.影响:
①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启资产阶级思想之蒙);
②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倡导君主立宪制),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③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第7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运动①背景: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主要活动地区:
以山东、直隶为主,后发展到京津地区。
③行动纲领:
“扶清灭洋”。
④性质:
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⑤抗击八国联军:
在廊坊、杨村等地狙击敌人,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等。
⑥结果: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⑦影响: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但其迷信及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原因:
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
②时间:
1900年6月—1901年9月。
③八国联军:
英、俄、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
④经过:
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7月攻陷天津;
8月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与清政府联合绞杀了义和团运动。
⑤结果:
清政府战败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①时间:
1901年(农历辛丑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俄、美、英、日、德等11国签订。
②内容:
经济: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军事:
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政治: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影响:
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
军事、外交措施,使北京门户大开,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国防安全;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8课辛亥革命
1.创建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创建,以“振兴中华”为志向,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性质)。
2.创建中国同盟会
(1)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2)纲领/旗帜:
“驱除鞑虏(推翻满清统治),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把它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
(3)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革命目标: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首义:
武昌起义:
1911年(旧历辛亥年),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发起,并取得胜利。
5.发展:
武昌起义胜利后,十几个省宣布独立,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6.中华民国成立:
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7.结果:
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8.历史意义
(1)历史功绩:
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建立了中华民国;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局限性:
①“失败”的表现: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②“失败”的本质: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9.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第9课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1.1913年,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控制国会,派人刺杀了宋教仁。
袁世凯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由于国民党力量分散,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最终失败。
3.1914年,袁世凯废除了《临时约法》,改行《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总统拥有和皇帝一样的权力。
4.1915年5月,袁世凯部分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
5.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自封“中华帝国”皇帝,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
二、军阀混战6.袁世凯死后,势力强大的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
直系军阀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主要势力在直隶、江苏、江西、湖北;
皖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掌握北京政府的实权;
奉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主要盘踞在东北。
7.此后10余年间,大大小小的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扶植下,割据一方,为了争夺地盘和政权,进行了连绵不断的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10课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为了维护专制和复辟帝制,下令尊孔读经,掀起一股封建复古逆流。
2.兴起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原名《青年杂志》)。
后迁到北京。
3.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