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偿家教的原因、危害及对策.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056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有偿家教的原因、危害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师有偿家教的原因、危害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师有偿家教的原因、危害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师有偿家教的原因、危害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师有偿家教的原因、危害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有偿家教的原因、危害及对策.doc

《教师有偿家教的原因、危害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有偿家教的原因、危害及对策.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有偿家教的原因、危害及对策.doc

教师有偿家教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山东省昌乐外国语学校孙立萍昌乐县营丘镇阿陀中学张晓军

内容摘要:

家教成为有偿服务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特别是在职教师搞有偿家教引起的社会反响很大,主要是它的负面影响也很明显,容易使教育涂上功利化、商业化的色彩,容易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蜕变为金钱关系。

这些教师在获取个人利益的同时,会渐渐淡薄对本职工作的责任,渐渐失去师生互动中纯净的情感。

因此,人们对有偿家教的看法是:

在职教师搞家教,有损师德和师表;我的学生找家教,我的责任未尽到。

关键词:

有偿家教违规行为成因危害对策

正文:

一、案例

1、“有偿家教”害苦了孩子

  这些天,某中学初二学生李明(化名)刚吃完饭,就匆匆背起书包往老师家跑。

7时30分,包括李明在内的6个同学都到齐了,老师开始给他们上课。

  离中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李明所在的班大约有1/3的学生都要在晚间或周末时到老师家“加餐”。

班上的同学放学时往往都会相互问:

“今晚你去补课吗?

2、补课费成为家庭新负担

  李明当晚补的是数学。

第二天他还要去老师家里补英语和物理。

整天像个陀螺似的李明私下抱怨说:

“真是烦透了,没有一点玩的时间。

  笔者和李明的父亲算了一笔账:

李明每周要开三次“小灶”,按每次两个小时25元计算,他家每月需额外支出300多元。

  李明的父母都是机关的职员,因而300多元的支出还不是太大的问题。

而陈妍(化名)家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她的母亲6年前与父亲分手了,她跟着母亲过,母亲在一家超市打工,每月只有400元的收入,父亲每月给她支付400元的生活费。

好强的母亲不仅希望女儿能考上重点高中,更希望她能进名牌大学,所以,每月为给她补数学和英语,就要花200多元钱,约占家里总收入的1/4。

3、有偿家教雪球越滚越大

  做家教的教师中多数人一次带3至5名学生,一些人甚至一次带十多个。

一位知情者透露:

现在有不少老师买了新房或租借房子,为的就是“大批量的流水作业”,学生轮流换,一晚多达十来个,一个月下来,收入约三四千元,抵得上当地三四个工薪阶层者的工资收入。

4、辅导招生有绝招

有的教师为了挣些外快,亲自向学生暗示要课外补习,有的与其他班级的授课老师互相帮忙拉生源,极少数教师故意把一些问题留到“小班”上讲解,甚至在给学生评定考试成绩时故意加点水分,好让家长和学生看到经过家教补习之后的“进步”。

如此这般,学生们自然是投入“罗网”了。

二、有偿家教的危害

 1、“有偿家教”容易引发教师师德的堕落。

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守护天使,关心教育孩子,是老师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

对学生的辅导可以一直延续到课外,这也是教师分内的工作。

如果一旦这种辅导变成收费行为,纯洁师生关系就变成了金钱关系,教学行为变成了商业行为,充满了铜臭气息,这对孩子心灵也是一种伤害,也违背了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

     2、“有偿家教”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每个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是同样的教育,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这是政府保证社会公平、和谐的一份责任。

作为实施公平教育的主体——教师,如果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势必将造成教育上的差异。

教师的教学行为,实际上是社会责任、政府行为的具体实施者,所以我们的社会有责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荣誉。

目前社会上的各种差距还很难真正做到教育公平,但是至少在小范围内,在班级内,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公平的,这是对我们的教育最基本的要求。

而保证这个公平的责任人——教师,一旦实施了“有偿家教”,教师还能做到在班级内的教育公平吗?

      3、“有偿家教”影响教育的整体形象。

目前的社会状况,客观上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出于对孩子成才的渴望,家长在教师面前是弱势,对于教师的提出要求,为了孩子家长很难去拒绝。

“有偿”行为,事实上就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商业行为的前提双方的地位的均等,是公平竞争。

白居易写的“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和“有偿家教”有多少区别呢?

家长敢怒不敢言,勉强接受。

这势必会影响教育的形象。

   4、“有偿家教”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培优促差”、“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整体水体,是贯穿在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

如果把一部分待提高的学生延伸到课外的“家教”上,势必会冲淡教师正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环节。

另外教师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有偿家教”从组织到实施,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对学生来说,这种“有偿家教”,会使学生产生依赖的情绪,降低在正常学校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

短时期看,家教会产生一定的效益,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旦离开了这种家教,成绩会有大幅度下滑。

三、有偿家教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1.社会需求

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日益加大,应试教育的逐步开展,高考压力的日益增加,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让其子女能够取得高分,通过中考高考,不惜重金送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为了增加其子女取胜的砝码,即使不想补习,但为了“取悦于”教师,也不得不参加补习。

这无疑助长了其从事有偿家教的气焰,让其更加肆无忌惮。

2.制度的缺失

有偿家教作为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现象,早已被默认为一种“合理的形式”,由于我国关于《教师法》、《劳动法》中并没有明文规定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是否合法合理,所以即使这种风气不正,也没有相应的措施予以制止。

法律法规的空白也为有偿家教的开办开了绿灯。

再加上人们的维权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这也为从事有偿家教的教师开了方便之门。

3.社会风气影响

社会中不正之风的盛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大侵蚀了教师队伍。

在教师从事大量工作却没有获得对等的收入的情况下,一些教师抵不住诱惑,面对丰厚的额外收入,更是让一些教师拜倒在“金钱”、“享乐”的脚下。

(二)学校原因

1.规章制度不健全

一些学校存在管理制度不当、规章制度不健全的现象。

由于学校管理的粗管粗放,往往令一些本身自控能力较弱的教师在无监管的情况下去开副业,挣取额外收入。

并且规章制度的设立有的只是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真实的约束与管理的效果。

2.评价机制单一

在学校中往往存在单一的评价机制。

以“分”作为教师能力高低的评价标准,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全面性评价。

这样往往会打消教师的积极性,进而打消教师的从教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错误的认同了“分”便是衡量他们教学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

并且,在进行有偿家教的过程中可以赢得一定的社会声望,又可以带来一定的收益,在这种双赢的激励下,何乐而不为?

3.教师培训不力

学校没有为在职教师提供有效的学习进修的机会,一些教师往往在从教后就再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根本没有进行过在职培训。

而有关师德方面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

这样不仅导致教师职业道德观念的退化,同时也为其提供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有偿家教。

(三)教师自身原因

1.师德的沦丧

过去教师一直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可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商品化,一些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迷失了自我。

为了金钱,他们将教育转变为谋生的手段,也将学生视为来钱的源头。

教师们开始缺少从事教育工作的信仰、责任与热情。

因此,师德的沦丧将从根本上影响教师的发展。

2.教师素质偏低,自我学习能力不足

首先,教师素质普遍偏低对教育没有深入的认识。

据相关资料介绍,“1990年之前,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缓慢,国家在师范院校的资金设施及师资队伍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受传统观念和待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不愿考师范院校。

这就是导致师范院校的生源不足、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先天不足的情况仍极大地影响教师专业素质和道德发展水平的提高。

”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些教师素质质量稍差。

其次,这类教师很难将我国大力倡导的终身教育思想落实到实处,有的故步自封,有的力不从心,从而导致教师们素质偏低。

通过对产生“有偿家教”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家、社会、学校等多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四、预防对策

1、建章立制,为杜绝“有偿家教”提供制度保障

这方面,全国许多地方已经有了很好的做法,比如:

武汉市教育局出台《关于禁止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

进行有偿家教或给他人介绍家教生源的在职中小学教师,情节严重的将被解聘。

首先,国家应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

应该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定到底哪些教师具有开办补习班的资格,也可以采取对从事有偿家教的在职教师进行资格认定的方式,通过对高中、初级教师按照不同水平而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的方法来规范家教市场。

其次,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通过媒体或者群众来对为了谋求利益而进行不法家教行为的教师进行监督和检举,从而缩小其进行家教活动的空间。

最后,建立严厉的惩罚机制,让中小学教师严格遵守国家、学校的相关规定,并且让其认识到法律法规的不可侵犯性,彻底打消其“违法”想法。

2、切实推行素质教育,为“有偿家教”釜底抽薪

有偿家教,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一个怪胎。

它的存在和滋生蔓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学习竞争的压力仍是居高不下,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矛盾依然异常尖锐。

我们面临的现实是,文凭依然是影响将来工作和收入的主要因素,那么,家长们怎敢不重视高考?

于是,在高考指挥棒下,家长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勒紧裤腰带,虽然都知道苦了自己也苦了孩子,但别无选择。

现有招生制度,强调分数为先、以分取人。

实际上,这种做法有失公允,不利于人才的真正选拨。

弊端如下:

(1)从人的本源讲,人是多面体,每个人存有多种智能和技能,它会适时、适地展现出来。

而一纸分数,受时空等因素限制,不能完全检测一个人的本源如何,以分取人具有片面性。

(2)从人的发展角度讲,以分取人,否定了辨证唯物主义发展观。

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动态性特征。

中、高考卷面选拨人才方式(一年一次)既有时间局限性,又有实践不可检测性,卷面考试不具备长期、全面、动态判定一个人能力素质的功能,因此,缺少科学性。

(3)从意识形态讲,招生考试为国家行为,具有指导性、严肃性、示范性、强制性等特点。

这样的招考录用方式,会直接影响全国的中小学教育方向。

纵观我国近30年来的招生考试形式,都是重分数、轻能力,这在相当程度上促使全国的教育向应试教育方向发展。

因此,立即采取以下措施,改革现有招考方式,突显重要和迫切:

(1)废除单一的全国统考形式,推行分层复考制计算学生成绩。

所谓分层复考,即从高一开始,(中考从初一开始)对学生成绩采用统考与分考、平时考与期末考,主要考与次要考,每次按分值比例计算成绩,累计总分。

然后据此确定是否录用。

(统考与分考指全国统考与地、市、县、区、校组织的考试)。

这样既公平,又排除了一次考试定终生的时运性倾向。

(2)扩大选人途径。

除组织卷面考试外,可以采用多样化、多途径检测学生智能和其它方面才能,让每个人有机会、场合和条件展示自身的潜能和才华,以此判定选拨人才,是否录用。

(3)强调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选人方式。

在招生选人中,尽量减少卷面分的比例,增加实践分比值,全方位、多角度把握人才

标准。

改革现有招生考试方式,实际上等于淡化了分数要求,学校浓烈的应试教育氛围会逐步得到消除。

3、加强教师文化修养,提高教师内在素质。

对待有偿家教,有的老师比较热衷,有的却显得淡然,这就关系到一个教师的素养问题。

通常对于一个素质较高的人,他会认为有偿家教有违教师职业道德,并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是教师不应为之事,会避免甚至杜绝。

但对于另一部分人,他们认为,花时间搞家教,自己付出了劳动,获得报酬理所应该,这也符合商品经济社会分配原则,无过错行为。

至于是否符合教师要求,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则无所谓。

显然,同样的人,不同的思想境界,看待同一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

笔者认为,站在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浓重的商品意识是与为人师表的称号不太相称的。

因此,在教师队伍中统一思想要求,组织有关教师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