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Word文件下载.docx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让小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Word文件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
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
学生是自己的事。
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
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
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教师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解放学生双眼,不要只盯住课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解放学生大脑,点燃思维的火花;
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解放学生嘴巴,使学生谈天谈地谈真理;
解放学生空间,让学生在大自然里寻觅丰富的食粮。
再次,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讲行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充分地激发出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比如鼓励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鼓励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鼓励学生采用新颖的思路;
独特的思维方式、准确快速的分析推理。
二、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
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
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
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
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
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讲故事引入:
现在的小朋友都爱看喜洋洋动画片,在教授加减的时候可以用动画片里的人物来引入新课:
懒洋洋给了美羊羊15个苹果之类的。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数字加减。
2、新旧知识相联系。
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
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
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
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
你认为可以吗?
c、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
2的道理。
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
3、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a、转变观念,迎接“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
对学生而言需要其认识到交往合作的必要性及感知模式转变带来的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的投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b、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六人一小组。
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c、不断丰富,激发“合作”:
不但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学习加减法时候要小朋友带来小饼干、糖果、做小卡片互相赠送;
每周搞一次小组娱乐活动,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4、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
如除数是整数的数除法复习时,可让学生思考:
a、你学到了什么?
举例说明。
b、还有什么不懂?
c、你还想知道什么?
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表现。
“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
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
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建构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铺垫:
复习旧知,引向新知;
设疑:
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
内化:
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
练习:
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三、实行民主教学,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
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有话想对老师说,有事想请老师做,有困难想请老师帮的良好氛围。
其次,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
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
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
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
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
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
有按颜色分类的;
有按长短分类的;
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
也有胡乱分的。
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
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
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
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
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如:
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
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五、适当的正面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
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
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
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
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
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课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否则,在沉闷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就要受到压抑,创新意识很难得到培养。
致谢
感谢马家河小学毛老师在教学中的悉心指导,感谢我校图书馆的大力支持。
感谢我校各个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感谢我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关心和指导。
余金波
二0一三年九月十一日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
rdenpersö
nlichenfü
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
é
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
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