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7801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docx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docx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QC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

 

QC小组名称:

葫芦岛TESCO乐都汇购物广场QC小组

施工单位:

南通五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三月

 

一、工程概况

葫芦岛TESCO乐都汇集购物广场、生活中心为一体,地下二层,地下二十六层地上商,总建筑面积137000平方米,其中生活中心为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商业裙房为多层框架结构。

生活中心转换层位于地上第二层,层高7.0m,其竖向结构框支柱以1250mm×1250mm的方柱为主;剪力墙体宽度为450mm、500mm、600mm;水平结构主要为高大截面的框支巨型转换梁,其截面尺寸及跨度为:

800mm×2400mm,跨度9600mm、10500mm;800mm×2600mm,跨度8400mm、10500mm;1000mm×2800mm,跨度8400mm、9600mm;1000mm×3000mm,跨度10500mm。

钢筋采用HRB400,水平结构梁配筋规格直径多为16mm-32mm,下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多四排,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多三排,箍筋直径为12mm;该层楼板厚180mm,板中配筋为双层双向三级钢12@150。

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

墙柱C55、梁板C40;转换层下部各层板厚为:

首层顶板140mm、负一层顶板180mm、负二层顶板150mm。

二、小组简介

本QC小组成立于2011年6月,注册号为NTWJ2011-06,小组成员共10人,均受过市级TQC培训学习,开展活动正常有序。

针对葫芦岛TESCO乐都汇购物广场项目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本QC小组认真讨论和分析,决定选择的课题为“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情况见表2-1。

QC小组成员基本情况表表2-1

小组名称

葫芦岛TESCO乐都汇购物广场项目部QC小组

注册日期

2011.6.15

注册号

NTWJ2011-06

课题名称

大跨度巨型梁模板支撑系统施工质量控制

年检注册日期

2012.1.10

年检注册号

NTWJ2012-06

活动日期

2011.6.15~2012.2.20

课题类型

攻关型

培训学习

小组成员均受过TQC学习培训

学习课时

60学时

序号

姓名

年龄

性别

组内职务

岗位/技术职称

文化程度

1

缪永山

43

组长

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本科

2

潘华

35

副组长

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硕士

3

朱祥林

42

副组长

技术负责人

大专

4

季何建

41

组员

工程师

大专

5

杨国楼

32

组员

工程师

大专

6

孙菊香

28

组员

助理工程师

本科

7

王晓峰

33

组员

工程师

本科

8

郭小军

29

组员

工长/技师

大专

制表人:

孙菊香制表日期:

2011年6月15日

三、选题理由

1、国家要求:

根据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应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

2、本工程是重点工程,质量目标为确保工程质量达市优,确保工程结构的优质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基础。

3、创精品工程,树企业形象,提高市场声誉,势在必行,立公司品牌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锻炼一批技术骨干,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四、现状调查

针对设计意图和现场实际情况,对公司承建的高支模框架结构工程,进行了一次系统调查和评价,本次调查总计检查280个点,有62个点不合格,合格率为77.9%,列出了常见质量问题及频率频数图表,确定了施工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关键环节。

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调查表表4-1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处

合格处

合格率%

1

立杆搭设

40

16

40

2

纵横杆搭设

40

18

45

3

剪刀撑搭设

40

35

87.5

4

连墙柱杆搭设

40

36

90

5

扫地杆搭设

40

36

90

6

顶托使用

40

38

95

7

其它

40

39

97.5

合计

280

218

77.9

按表4-1调查表,列出了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频数、频率统计表(表4-2)

 

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频数、频率统计表(表4-2)

序号

检查项目

频数(处)

频率(%)

累计频数(处)

累计频率(%)

1

立杆搭设

24

38.7

24

38.7

2

纵横杆搭设

22

35.5

46

74.2

3

剪刀撑搭设

5

8.1

51

82.3

4

连墙柱杆搭设

4

6.4

55

88.7

5

扫地杆搭设

4

6.4

59

95.1

6

顶托使用

2

3.2

61

98.4

7

其它

1

1.6

62

100

合计

62

100

按表4-2,绘制出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排列图见图4-1。

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排列图(图4-1)

制图人:

王晓峰制表日期:

2011.6.18

 

由排列图可见,影响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的A类缺陷为:

 

五、设定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1、设定目标

总目标: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一次性验收合格。

目标值:

立杆和纵横杆符合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大梁处立杆横向(垂直于梁方向)间距500mm;纵向间距≤800mm,其它位置≤800mm;纵横杆底层步距≤1800mm、以上1225mm左右;横竖成直线,连接符合JGJ130-2001、JGJ162-2008要求,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7%,经加固合格率达到100%。

2、可行性分析

有利条件:

1)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本工程大力支持,并得到设计单位的大力支持,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组织、经济和技术保证。

2)公司领导层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以此项目为突破口,为高质量的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支持,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3)近几年来我公司成功完成过几项高支撑案例,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我们小组有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又有锐意进取的年轻技术骨干,大家立志发扬企业精神,展示铁军风采,对圆满完成本分项工程施工充满信心。

难点:

1)支撑高度高:

达14.34m;最大施工荷载为400mm×1600mm大梁和500mm×1600mm预应力大梁。

2)缺乏高大模板支撑安全教育,立杆和纵横杆搭设规范性差。

3)材料质量控制难度大。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有业主和监理单位的支持,有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虽然有困难,但我们有信心能够圆满完成本工程高支撑模板的施工。

六.原因分析

小组成员根据调查结果各抒己见,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并归纳出因果分析图:

制图人:

杨国楼制图日期:

2011.6.20

七.要因确定

要因确认表表7-1

序号

末端

因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验证人

日期

确认

结果

1

缺乏高支模板架安全教育

操作工人,大多没有受到高支模板架施工的安全教育,以自身经验,以为与普通满堂架一样,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按方案施工不以为然,在施工员指出问题时,会引用经验进辩解,管理人员和工人想法不一样,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控制,很不利。

现场验证

朱祥林

11.6.21

2

岗位责任制度不落实

岗位责任制度不落实,奖罚不分明。

一次性验收合格,不影响进度计划,没有安全隐患,对管理人员和施工队如何进行奖励,没有明确。

对没有如期完成,催三催四才动手整改,留下安全隐患,如何处罚,没有规定。

要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或者进行整改难度很大。

调查分析

傅明

11.6.21

3

缺乏技能培训

操作工人,都来自劳务公司,对满堂架搭设,都有技术基础,作业前还要进行技术交度。

调查分析

杨国楼

11.6.21

4

没有用测量工具确定钢管位置

由于立管,一经搭设,很难再修改间距,或者费用很高,在进行立管搭设时,按要求先拉钢尺定下距离,用墨斗弹线,定点。

由于工人不认真执行,或者执行时打折扣,而工人人数众多,一下子,就立好钢管了,待发现时,已经晚了。

调查分析

潘华

11.6.21

5

力矩扳手不合格

工人使用的扳手都经过检查,都是合格的。

现场调查

王晓峰

11.6.21

6

搭投时没有使用检测仪器检查

交底中要求搭立管和纵横管时都用钢尺量测,过程中使用力矩扳手检查扣件,只要工人安全意识有了就会按要求操作。

调查分析

郭小军

11.6.21

7

进场材料没有检验

采用分级控制,辅以现场抽查,保证了材料质量可满足设计要求。

现场

调查

孙菊香

11.6.21

8

技术交底不清

按公司要求,工人操作前,都要进行技术交底,查相关记录,所有工人已接受技术交底。

现场

调查

朱祥林

11.6.21

9

允许偏差控制不严

允许偏差的控制:

板下立杆纵横向间距不大于方案中设定的800mm;大梁下立杆纵向间距不能大于800mm,横向间距不大于500mm;底层步距不能大于1800mm,以上为1225mm左右;横竖成直线,立杆、纵横向杆连系成整体,才能符合JGJ130-2001、JGJ162-2008的构造要求,否则,承载力受到的影响很大,为支撑体系安全控制的重点。

调查

分析

杨国楼

11.6.21

10

方案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施工方案已经公司主管部门审核,对1000*3000梁支撑、模板的进行了具体验算,经总工审批、监理批准,并经专家组论证,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调查

分析

缪永山

11.6.21

11

基层

不平

基层不平,通过其它方法进行调节,易控制。

现场

调查

潘华

11.6.21

12

作业所处位置风很大

作业所处位置比较,对立杆定位及垂直度有影响,但是客观存在,只能克服。

现场

调查

季何建

11.6.21

制表人:

郭小军制表日期:

2011.6.21

经过要因确认,我们找出了影响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的5大要因:

八、制定对策

针对影响高支模支撑体系安全问题的五个要因,小组成员根据5W1H的原则,研究对策、制定目标、采取措施、专人负责,具体见对策表(见表8-1)。

对策表表8-1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负责人

时间

1

缺乏高大模板架安全教育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

工人安全培训率100%,提高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一次性验收合格的意识。

1、对全部操作工人进行交底;2、在检查中发现安全操作不规范的,进行纠正,如经三次纠正无效的,停止作业资格。

现场

朱祥林

11.6.21

2

没有用测量工具确定钢管位置

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并按交底执行。

使工人从一开始,就树立一次验收合格的意识,不返工,不浪费支撑材料和劳动力。

1、放线后定好立钢位置后才允许工人操作;2、工人立管必须立在划定范围。

现场

杨国楼

11.6.21

3

进场材料没有检验

严把材料关,分级监控。

材料质量全部符合方案要求。

分级控制,从材料准备、材料进场、随机抽查分级控制,保证村料质量。

现场

潘华

11.6.21

4

允许偏差控制不严

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并掌握技术要领并按交底执行。

不允许超过施工方案要求的的情况出现,避免返工,浪费劳动力。

1、建立间距工艺卡,发放给工人,不按要求搭设立杆、纵横向杆的,返工费用,由作业工人自己承担,并张榜公布。

2、对按要求作业的,也按制度进行奖励。

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现场

傅明

11.6.21

5

方案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对1000*3000梁支撑、模板的方案进行了验算

对1000*3000梁支撑、模板重新编写了计算书,使方案具有可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专业人员对1000*3000梁支撑、模板重新编写计算书。

确保计算书的准确及可操作性。

现场

缪永山

11.6.21

制表人:

季何建制表日期:

2011.6.21

九、实施对策

实施一:

针对缺乏高大模板架安全教育的要因

1、2011年06月23日,对29名操作工人进行高大模板架安全教育,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进行淘汰,共淘汰3名工人。

2、2011年07月01日组织工人学习项目部根据《安全生产法》、JGJ130-2001技术规范、JGJ162-2008技术规范及专家论证方案编制的专项技术交底。

3、在项目部开展高支模板支撑体系安全劳动,施工过程中,吴军队表现良好,项目部对该队奖励900元,队中表现突出的张强等三人,每人另外奖励100元。

4、加强安全制度宣传,在现场设置宣传栏,让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并对部分管理规定作出利害关系的分析;公示违规者和获奖者以张强三人为榜样。

实施二:

针对没有用测量工具确定钢管位置的要因

1、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技术交底并按交底执行,让工人明白不按交底施工,后果自负,承担安全隐患整改的费用,并上工地现场批评名单。

2、作业前,要求工长及作业工人与施工员一起放线,定下立管位置后才允许搭设架子,并按纵横方向间距搭设支撑。

3、工人立管不按要求搭设,不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要承担整改费用,包括多使用的钢管及扣件的租金。

实施三:

针对进场材料没有检验的要因

1.在设计方案确定后,由周俊杰负责对材料部门作出专项交底,对各种材料规格、质量要求作出具体要求。

2.由张栋梁具体负责对进场材料进行控制,主抓进场材料的现场检查,保证进场材料质量符合设计方案要求。

3.在高支架施工过程中,由郭建华对高支架材料进行随机抽查。

严把材料关,禁止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实施四:

针对允许偏差控制不严的要因

1、立杆和纵横杆的搭设要求量化后对工人进行交底,立杆和纵横杆符合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大梁处立杆横向间距500mm(垂直于大梁方向),纵向间距≤800mm,其它位置≤800mm;纵横杆底层步距≤1800mm、以上1225mm左右,横竖成直线,连接符合JGJ130-2001、JGJ162-2008要求,合格率达到100%,且每一跨格区间(8m×14m)中只允许出现一处不合格。

出现超过以上要求者,返工费用由个人和工长共同承担,项目经理和生产经理承担等额处罚,并通报批评。

2、编制工艺卡,让作业工人随身携带,可随时查阅工艺卡。

实施五:

方案没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

1.00;梁截面高度D(m):

1.50;

混凝土板厚度(mm):

18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

0.6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

0.10;

立杆步距h(m):

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

0.47;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

5.50;梁两侧立杆间距(m):

1.40;

承重架支撑形式:

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

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

2;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可调托座;

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

0.85;钢筋自重(kN/m3):

2.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

18.0;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

4.0;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

2.0;

3.材料参数

木材品种:

马尾松;木材弹性模量E(N/mm2):

100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5;

面板类型:

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

4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

90.0;

梁底纵向支撑根数:

10;面板厚度(mm):

18.0;

5.梁侧模板参数

次楞间距(mm):

150,主楞竖向根数:

3;

主楞间距为:

450mm,450mm;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

450;

穿梁螺栓直径(mm):

M14;

主楞龙骨材料:

钢楞;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0;

主楞合并根数:

2;

次楞龙骨材料:

木楞,宽度40mm,高度90mm;

次楞合并根数:

2;

二、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梁侧模板荷载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计算,得5.714h;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50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分别计算得50.994kN/m2、18.000kN/m2,取较小值18.000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

mm)

1.强度计算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W--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100×2.1×2.1/6=73.5cm3;

M--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σ--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面板跨中弯矩: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1.2×1×18×0.9=19.44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2=1.4×1×4×0.9=2.52kN/m;

q=q1+q2=19.440+2.520=21.960kN/m;

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150mm;

面板的最大弯距M=0.125×21.96×1502=6.18×104N·mm;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6.18×104/7.35×104=0.84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0.84N/mm2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21.96N/mm;

l--计算跨度(内楞间距):

l=15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95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100×1.8×1.8×1.8/12=48.6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5×21.96×1504/(384×9500×4.86×105)=0.031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l/250=150/250=0.6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31mm小于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0.6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1.内楞计算

内楞(木或钢)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二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60mm,截面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6×82×2/6=128cm3;

I=6×83×2/12=512cm4;

内楞计算简图

(1).内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σ--内楞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内楞的最大弯距(N·mm);

W--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

其中,作用在内楞的荷载,q=(1.2×18×0.9+1.4×4×0.9)×1=24.48kN/m;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450mm;

内楞的最大弯距:

M=0.096×24.48×450.002=4.76×105N·mm;

最大支座力:

R=1.1×24.48×0.45=4.039kN;

经计算得到,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4.76×105/1.28×105=3.718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

内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3.718N/mm2小于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13N/mm2,满足要求!

(2).内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l--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45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24.48N/mm;

E--内楞的弹性模量:

10000N/mm2;

I--内楞的截面惯性矩:

I=5.12×106mm4;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677×24.48×4504/(100×10000×5.12×106)=0.133mm;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450/250=1.8mm;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133mm小于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1.8mm,满足要求!

2.外楞计算

外楞(木或钢)承受内楞传递的集中力,取内楞的最大支座力4.039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钢楞,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截面类型为圆钢管48×3.0;

外钢楞截面抵抗矩W=8.98cm3;

外钢楞截面惯性矩I=21.56cm4;

(1).外楞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σ--外楞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

M--外楞的最大弯距(N·mm);

W--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根据三跨连续梁算法求得最大的弯矩为M=F×a=1.647kN·m;

其中,F=1/3×q×h=10.98,h为梁高为1.5m,a为次楞间距为150mm;

经计算得到,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1.65×106/8.98×103=183.408N/mm2;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205N/mm2;

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σ=183.408N/mm2小于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