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六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27261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六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六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六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六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六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六章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六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六章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二十六章Word文件下载.docx

  (3)叙述方式:

回到了直接描摹、具体再现的简单粗陋的形式上。

  3、抗战初期诗歌形式的探索与改造

  

(1)旧瓶装新酒:

在诗歌民族化、群众化的强烈呼声下,诗人们在诗歌形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

首先是运用小调、大鼓、皮簧、金钱板等民间形式来宣传抗战的热潮。

如老舍的《剑北篇》就是用大鼓调写的长诗。

但这种实验并不太成功,诗的形式不够现代化。

  

(2)诗朗诵运动:

为了寻找诗为现实斗争服务、与人民接近的方式,诗人们掀起了诗朗诵运动。

为了朗诵,就必须把诗从视觉艺术变成听觉艺术。

如高兰的《我的家在黑龙江》,光未然(张光年)的《屈原》等。

这些诗采用了自由无拘的形式,而且融进了戏剧中抒情独白的某些特点。

  (3)街头诗运动:

这主要出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国统区诗人也在重庆做过街头诗、传单诗的试验,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压制未能推广。

  4、诗歌的散文化倾向

  抗战前,新诗由散文化向纯诗化发展;

抗战爆发后,新诗又由纯诗化向散文化逆转。

自由体诗在中国诗坛再次崛起,成为抗战时期诗歌形式的主流。

  如田间的《给战斗者》:

  (五)我们/必须/战争了,/昨天是懦弱的,是惨呼的,是挣扎的/四万万五千万呵!

//斗争,/或者死//我们/必须/拔出敌人的刀刃,/从自己的/血管。

//我们/人性的/呼吸,/不能停止;

/血肉的/行列,/不能拆散;

/复仇的/枪,/不能扭断,/因为/我们/不能屈辱地活着,也不能屈辱地死去呀////太阳被掩覆了,/疆土的/烽火,/在生长着;

//堡垒被破坏了,/兄弟的/骨骸,/在堆积着;

//亲爱的/人民,/让我们战争,/更顽强,/更坚韧。

  (六)///我们,/往哪里去?

//在世界,/没有大地,/没有海河,/没有意志,/匍匐地/活着;

/也是死呀!

//今天呀,/让我们/死吧,/但必须付出我们/最后的灵魂,/到保护祖国的/神圣的/歌声去/亲爱的/人民!

//亲爱的/人民!

/抓出/木厂里,/墙角里,/泥沟里,/我们的/武器,/挺起/我们/被火烤的,被暴风雨淋的,被鞭子抽打的胸脯/斗争吧!

//在战争里,/胜利/或者死

  (七)在诗篇上,/战士的坟场/会比奴隶的国家/要温暖,/要明亮。

  1937.12.24.武昌

  田间是抗战初期最受欢迎的诗人,被人称之为时代的鼓手。

《给战斗者》创造了鼓点式的诗,表现了闪电似的感情的突击。

他用诗句的分行(中止、间歇)形成急驰的旋律;

诗行的精而短,以诗句的连续反复,渲染雄壮的气势。

田间的诗对诗歌散文化、是间化无疑是一个创造与推动。

  二、抗战中期的新诗

  1.关于新诗发展方向问题的论争:

  

(1)有人认为,今天,我们需要政治内容,不是技巧;

诗人必须是人民的号手与炮手,时代的发言人。

讲求诗歌的艺术规律,向古典传统学习就是开倒车主义。

  

(2)有人认为,文学应有独立的价值,主张为文学而文学。

  (3)也有人认为,诗歌应注意如何丰富和提高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表现力,推动现实主义诗歌走向成熟。

如力扬《我们的收获与耕耘》,它批评了新月派和现代派,但又肯定了二者对新诗的贡献。

他认为:

中国革命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与新月派、现代派这两支河流,也并不像长江、黄河一样,南北分流,丝毫没有脉息相通的地方,而有着许多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交点。

  他的长篇叙事诗《射虎者及其家族》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如艾青,为扩大现实主义诗歌思想艺术的容量,就向象征主义诗歌艺术借鉴,追求语言的暗示性和总体象征抒情手法的运用。

  2.对新诗形式美的追求

  

(1)现代诗学的雏形:

通过历史与现实经验的总结,对诗歌艺术的探索成为理论家、诗人们注意的中心,出现了许多关于诗歌艺术理论的著作,如艾青的《诗论》、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朱光潜的《诗论》等。

这些著作把新诗的探索提高到理论的高度,使新诗终于有了自己的现代诗学的雏形,这是现代新诗趋向成熟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2)艾青的诗的散文美:

他把诗歌形式散文化提高到了美学的高度,他说:

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摈弃;

是脱去了华服的健康的袒露;

是挣脱了形式的束缚的无羁的步伐;

是掷给空虚的技巧的宽阔的笑。

他的目的是要为雄伟奔放的民族情绪寻找一种朴素的外观。

中国现代新诗终于有了适合于自己的外在形式。

卞之琳的《十年诗草》出版后,更使现代新诗对形式美的追求达到更自觉的阶段。

  3.对诗的个性新的自觉追求

  抗战初期的诗歌有共性而缺少个性,这时,曾经失落的诗的个性又开始成为诗人们自觉的追求。

  

(1)臧克家:

重又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农村题材上来,强调始终保持信住自己。

如《泥土之歌》,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下一幅幅农村人与自然的素描。

《泥土之歌》收短诗52首,这些诗一部分写于叶县寺庄,大部分写重庆张家花园56号文协的小楼。

臧克家称《泥土之歌》和《烙印》是他的一双宠爱。

该诗集中的诗质相、凝练、洒脱、流畅。

它用最平淡、朴素的字句,三言两语就传达出乡村生活特有的情趣和特有的美。

这本领是现代诗人少见的。

如《夏夜》、《海》、《三代》等:

  臧克家《泥土之歌》中的诗

  如《夏夜》:

夏天的晚上,/乡村大解放,/黑影给人遮羞,/混身剥个精光,/蓝天做被单,/大地是床,/一天的辛劳,/夜,来给补偿。

  如《海》:

乡村/是我的海,/我不否认人家说/我对它的偏爱。

/我爱那:

/红的心,/黑的脸,/连他们身上的疮疤/我也喜欢。

/都市的高楼/使我失眠,/在麦秸香里,/在豆秸香里,/在马粪香里,/一席光地/我睡得又稳又甜。

/奇怪吗?

/我要问:

/世界是的孩子/哪个不爱他的母亲?

  如《三代》:

孩子/在土里洗澡;

/爸爸/在土里流汗;

/爷爷/在土里葬埋。

  

(2)戴望舒:

这个时期写出了《灾难的岁月》,其中《我用残损的手掌》等篇曾传诵一时,被认为是戴望舒最成熟的诗作。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

  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

  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

  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

  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

  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

  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

  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

  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

  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予爱和一切

  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

  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1942。

7.3.

  诗人把自己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外化为爱抚祖国版图的动作,除了以地图象征祖国土地外,还增加了梦幻的色彩。

全诗的调子仍然是戴望舒式的舒缓而又柔婉,但却内含着一种庄严乃至悲壮的情思。

这首诗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又是个性化的。

  4.七月诗派

  1.关于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等人。

他们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体诗为主要旗帜,在抗战与解放战争中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七月诗派的诗歌主张

  

(1)继承中国诗歌会派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因而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诗歌与人民的融合;

追求诗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功利主义,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

  

(2)纠正中国诗歌会派的诗歌观,主张正视现实,但反对对生活追随的态度和卖笑的态度。

强调发扬主观战斗精神,能动地去影响和改造世界。

  A、主张突入生活,从生活现象突进、突入到生活的底蕴,从客观对象具体形态中开掘出内在的深广的历史社会内容,创造出既包含个别对象,又比个别对象深广的、更强烈地反映历史内容的艺术形象。

  B、反对冷淡地模写生活,主张将诗人的人格、情感、审美趣味渗透到客观对象中,达到主客观的相互拥抱和融合。

  3.七月诗派的艺术成就

  

(1)阿垅的《纤夫》:

  嘉陵江/风,顽固地逆吹着/江水,狂荡地逆流着,/而那大木船/衰弱而又懒惰/沉湎而又笨重,/而那纤夫们/正面着逆吹的风/正面着逆流的江水/在三百尺远的一条纤绳之前/又大大地跨出了一寸的脚步!

  偻伛着腰/匍匐着屁股/坚持而又强进!

/四十五度倾斜的/铜赤的身体和鹅卵石滩所成的角度/动力和阻力之间的角度,/互相平行地向前的/天空和地面,和天空和地面之间的人底昂奋/的脊梁骨/昂奋的方向/向历史走的深远的方向,/动力一定要胜利/而阻力一定要消灭!

/这动力是/创造的劳动力/和那一团风暴的大意志力。

  诗中纤夫的形象既是一个普通的纤夫,却又包含着更加深广的历史内容:

表现出一种深藏在普通人民身上的坚韧强劲的民族精神和古老民族的顽强生命力。

全诗具有象征意味。

  

(2)绿原从《小时候》到《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

  小时候/我不认识字/妈妈就是图书馆//我读着妈妈//有一天/这世界太平了/人会飞/小麦从雪地出来/钱都没有用//金子用来做房屋底砖/钞票用来糊纸鹞/银币用来飘水纹//我要做一个流浪的少年/戴着一只镀金的苹果/一只银发的蜡烛/和一只从埃及国飞来的红鸟/旅行童话/去向糖果城的公主求婚//但是/妈妈说/现在你必须工作。

  绿原是七月诗派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他从充满浪漫憧憬的诗集《童话》到振聋发聩的《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等政治抒情诗,既显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在诗艺上的进步。

《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是一首直面现实生活、无情地揭示脓疮,以打破粉饰现实的天真的乐观主义的诗。

诗人同时向生活底蕴开掘,看到了地下奔突的地火。

  4.七月诗派的价值

  

(1)郭沫若:

在《女神》中塑造了具有破坏精神与创造精神的自由解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五四历史青春期的时代特征。

  

(2)徐志摩、戴望舒:

塑造了迷惘、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部分青年的时代情绪。

  (3)七月诗派:

塑造了行动着的历史强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反映了经过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趋于成熟的民族性格。

  5.七月诗派总体倾向中的个人独特性

  

(1)绿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