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答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7254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虹口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答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虹口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答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虹口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答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虹口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答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虹口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答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虹口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答案Word格式.doc

《虹口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答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虹口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答案Word格式.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虹口区2017年中考语文二模+答案Word格式.doc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诗中“随意”的意思是(2分)

7.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表现了秋雨初晴薄暮时分的空气清新怡人。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有声有色的突出了山居村民生活淳朴欢快。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地描绘了山间月夜景色幽静雅致。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寄托诗人洁身自好,清雅庄重的君子情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8.选文出自课文《》,作者。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10.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

A.介绍陈涉的身世,表现了他胸怀大志,不甘平庸。

B.“苟富贵,无相忘”表现出对陈涉重感情、讲义气。

C.陈涉的“太息”,表达了他对佣者的同情和怜悯。

D.本段文字为下文陈涉谋划和领导起义埋下了伏笔。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明末兵乱,时曾伯祖①年方十一,被掠至临清,遇旧客作②李守敬,以独轮车送归。

崎岖戎马之间,濒危者数,终不舍去也。

时太夫人,酬以金。

先顿首谢,然后置金于案曰:

“故主流离,心所不忍,岂为求赏来耶?

”泣拜而别,自后不复再至矣。

守敬性戆直,客作中有作奸者,辄奋起力争,故为众口所排③去,而患难之际,不负其心仍如此。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曾伯祖:

纪昀(纪晓岚)的曾祖父。

②客作:

雇佣的工人。

③排:

排挤。

11.解释句中加点词(4分)

(1)以独轮车送归()

(2)终不舍去也()

12.“时太夫人在,酬以金”是因为李守敬;

而李守敬“置金于案”是因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3.文中说李守敬“性耿直”,其“憨直”的具体表现是,

作者这么写的原因是(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

纳木错为什么越变越大

①纳木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背靠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

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约70千米,南北宽约30千米,面积达1980平方千米,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②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导致很多牧民的家园被湖水淹没,他们只好举家搬迁到更高的地方居住。

③中科院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在1970~2009年的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

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

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④人们首先想到就是“全球变暖”。

气候变暖使得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量加大,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下降。

按照这个推理,纳木错湖水的水位应该是下降的,为什么实际情况却是完全相反的呢?

⑤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是在内陆,上面提到的这种思路也许完全正确;

但这里是高原,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影响湖水水位上升的因素包含全球气候变暖,但并不能单纯地去考虑大气这一个因素,而是要综合考虑影响水循环的各个可能因素。

⑥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比较著名的冰川有西布冰川、扎当冰川、拉弄冰川、爬努冰川等。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⑦另外,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

气温升高后,特别是冬季气温加快上升,冻土层厚度减小,甚至很多多年累积下来的冻土和冰层都开始融化。

这些融化的水也会注入地势较低的纳木错湖中,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⑧既然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水体蒸发量加大,那么纳木错的湖水蒸发是否受此影响呢?

研究表明,蒸发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气象要素,伴随气温的升高,水体的蒸发量不一定随之增加,它还与云量、日照、辐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科学院的研究分析,在水位上涨的那几年,纳木错地区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增加了,但纳木错地区的蒸发量相比之前反而减少了。

这意味着,蒸发量的减少也是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的一个原因,但与冰川和冻土对湖水水位的影响相比,这一因素要弱得多。

⑨因此,关注气候、关注我们居住的地球,意义非常重大。

14.第①段从、、湖面面积、湖面性质等四个方面介绍了纳木错湖。

15.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6.从全文看,文章的第⑦段和第⑧段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请说说理由。

(5分)

17.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纳木错周围冰川融化量增大,造成水位上升。

B.纳木错湖水的水位升高与“全球变暖”无关。

C.纳木错周边地区的冻土和冰层融化,造成水位上升。

D.在水位上升那几年,湖水的增发量减少造成纳木错水位上升。

18.第⑤段加点部分“这种思路”指的是,段中的“但是”隐含的是第二种思路,推测作者的第二种思路是(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

(20分)

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

王安忆

①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

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

②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

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

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

她一定要问我:

“一丈等于多少米?

” 

我说:

“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

”可是,妈妈说:

“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

”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便只能无奈地跳脚了。

③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

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得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

④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

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

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等等。

妈妈便说:

“这是个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个散文。

”这时候,我已年过二十,大局已定,身无所长,半路出家的大提琴终不成器。

妈妈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

之后,闲来无事,写成一篇散文,不料想这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

⑤于是,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

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

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只好心服口服地按照她做了。

⑥然后,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给她看。

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

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 

xiá

了。

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

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会一头栽了下来,不过,风筝自己也无须有什么怨言了。

这后一封信是在我爸爸的劝说下写的,爸爸劝妈妈不要管我,随我自己写去。

这是爸爸对我们的一贯政策,他对我们所有的担心只有一点,就是过马路。

出门必须说一句:

“过马路小心!

”其他都不管了。

似乎普天下只有过马路这一危机,只要安全地穿过马路,人平安无事地在,做什么都行,什么希望都有。

⑦长大以后,说话行事,人家夸,总夸“你爸爸妈妈教养得好。

”有所不满,总说:

“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

”似乎,对于我们,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

或许也对。

⑧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老师,一周三次上英语课。

只能应付。

到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

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搏斗着,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

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

倒是这样似管非管,似不管也非不管,弄出了一个做小说的梦。

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

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

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

19.根据第⑥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应接不 

20.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21.根据全文的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8分)

成长过程

妈妈的行为

女儿的感受

小时候

临考时,妈妈辅导我换算

无奈、着急

后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