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7075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ppt

烟台大学,宏观经济学主讲教师:

李强电话:

13583557252,烟台大学,几点建议,准确理解相关概念、专业用语。

熟练掌握本课程的相关模型。

认真完成每章的课后习题。

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国家的经济动态和经济政策的变化。

推荐图书:

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企业或家庭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供求行为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以及政府如何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

怎样去看国民经济,在考察一国的经济时,宏观经济学家首先会关注如下的三个指标:

产出及其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美国,基本经济情况(2001)年:

人口:

285百万GDP:

$10万亿人均GDP:

$35179(2009)年人口:

307百万GDP:

$14.3万亿人均GDP:

$46381,美国,1960-2004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情况,美国近年来失业率变动情况,欧盟,2003年欧盟15国的基本经济情况。

人口(单位:

百万);GDP(单位:

美元),瑞典人口:

9.00GDP:

3016亿人均GDP:

33511,芬兰人口:

5.2GDP:

1375亿人均GDP:

26442,丹麦人口:

5.20GDP:

1619亿人均GDP:

31135,德国人口:

82.5GDP:

24000亿人均GDP:

29091,荷兰人口:

16.2GDP:

5115亿人均GDP:

31574,英国人口:

59.3GDP:

18000亿人均GDP:

30354,爱尔兰人口:

4.0GDP:

1537亿人均GDP:

38425,卢森堡人口:

0.4GDP:

265亿人均GDP:

66250,比利时人口:

10.4GDP:

3019亿人均GDP:

29029,法国人口:

59.8GDP:

18000亿人均GDP:

30100,葡萄牙人口:

10.4GDP:

1479亿人均GDP:

14221,西班牙人口:

41.1GDP:

8387亿人均GDP:

20406,奥地利人口:

8.1GDP:

2531亿人均GDP:

31247,希腊人口:

11GDP:

1722亿人均GDP:

15655,意大利,人口:

57.6;GDP:

15000亿;人均GDP:

26042,烟台大学,2009年各国人均GDP排名前30位,1Luxembourg104512卢森堡2Norway79085挪威3Qatar68872卡塔尔4Switzerland67560瑞士5Denmark56115丹麦6Ireland51356爱尔兰7Netherlands48223荷兰8UnitedArabEmirates46857阿联酋9UnitedStates46381美国10Austria45989奥地利11Australia45587澳大利亚12Finland44492芬兰13Sweden43986瑞典14Belgium43533比利时15France42747法国100China3678中国,16Germany40875德国17Japan39731日本18Canada39669加拿大19Iceland37977冰岛20Singapore37293新加坡21Italy35435意大利22UnitedKingdom35334英国23Spain31946西班牙24Kuwait31482科威特25HongKong,PRC29826中国香港26Greece29635希腊27Cyprus29620塞浦路斯28NewZealand27259新西兰29Israel26797以色列30BruneiDarussalam26325文莱,1960-2002年欧盟的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情况,欧盟,日本,日本的基本经济情况(2003年)人口:

127.6百万GDP:

$43010亿人均GDP:

$33720(2009年)人口:

127.7百万GDP:

$5.07万亿亿人均GDP:

$39731,1960-2003年日本的经济增长、失业与通货膨胀情况,日本,东亚,1960-2003年东亚的经济增长情况,中国,GDP在中国:

1952-2008GDP增长率在中国:

1953-2008通货膨胀在中国:

1978-2003,烟台大学,195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1952-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烟台大学,1978-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烟台大学,1978-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DP增长率在中国:

1953-2003,GDP增长率在中国:

1953-2008,烟台大学,通货膨胀在中国:

1978-2009,通货膨胀在中国:

1978-2009,烟台大学,总结,现代宏观经济学将整个经济活动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经济系统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一国经济的总体趋势。

换言之,它研究总量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关系。

如,总产出、总就业水平和平均物价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国际收支或汇率的变化如何影响这些总量。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家所关心的问题,1.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增长2.无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还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都会出现经济周期现象,引起经济波动的原因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失业的存在和增加4.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5.全球经济体系如何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6.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在改进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上面有多大的作用,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通货膨胀国际经济宏观经济政策,长期经济增长,环顾世界,可以发现不同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不同。

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固然来自于劳动人口的增长,但是更重要的源泉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961-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注:

俄罗斯联邦为1990至2008年增长率。

单位:

%,单位:

亿人民币,中国GDP的增长,1952-2008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国2000年GDP的地区分布,烟台大学,1952、1978、2000和2008年东中西地区工业总产值结构,经济周期,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不可能以一种不变的速度进行以美国为例:

在1929-1933年的大萧条中,美国经济中的产出水平下降了近30%。

在1939-1944年间,由于美国参加了二战,产出几乎翻了一倍。

1945年以后,美国经济增长相对平稳,但仍出现了如1973-1975、1981-1982、1990-1991年的衰退。

在下面的图中我们给出了美国经济的产出波动,1950-1990年间美国经济的产出波动来源于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P14页,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实际GDP增长率)衡量的经济活动中周期性的、但没有规律的向上或向下的变动。

经济周期不是一种有规律的、可预期的,或反复出现的现象,它的时间有随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预测的。

一个经济周期由顺序通过四个阶段组成:

收缩、谷底、扩张、顶点。

如果收缩非常严重就发生了经济衰退(recession)。

较严重的谷底也称为萧条(slumpordepression)。

(1)经济周期与失业:

在经济周期的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在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失业率下降;在经济周期的顶点,失业率最低;在经济周期的谷底,失业率最高。

(2)股票市场价格与经济周期:

总的来说,股票价格能够提前反映经济周期的演变,但经济周期与股票市场价格没有准确的对应关系。

(3)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一般情况下,通胀与经济周期的走向吻合,通胀的波动往往更剧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具有周期性,我国经济的周期变化,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经济增长率(%),失业,经济衰退所伴随的另一个经济现象是失业的增加。

失业与经济增长、商业周期一起成为宏观经济学中探讨的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进入9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欧,失业率有上升趋势,西欧的失业率有的达到百分之十几。

在那些国家有的失业并不是由于经济衰退所引起的,甚至在经济复苏时期,失业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这说明当前失业情况更趋于复杂化和长期化下图我们给出了美国1890-1990年间的失业率变化情况,1890-1990年间美国失业率变动情况来源于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P6页,烟台大学,烟台大学,中国失业率数据扑朔迷离,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中国城市失业率为9.4%,其中男性为8.7%,女性为10.4%。

国家统计局在2001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认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认为:

中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已经达到了7%的警戒线。

中国社科院于2008年12月16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已经超过了7%的国际警戒线,比政府公布的截至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的统计数据多出一倍!

2006年,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曾燕波认为,如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

如果把“下岗”和“失业”实现并轨,失业率的数字将更高。

在此之前,台湾经济学家测算中国大陆失业率在30%以上,亚洲开发银行测算在34.3%。

烟台大学,城镇登记失业率与调查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在报告期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期末城镇从业人员总数与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重。

分子是登记的失业人数,分母是从业的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之和。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中国政府决定,从2011年(十二五期间)开始,不再使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这一指标,而采用“调查失业率”。

调查失业率是通过城镇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所取得的城镇就业与失业汇总数据进行计算的,具体是指城镇调查失业人数占城镇调查从业人数与城镇调查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1)失业的衡量就业(employment)用有工作的成年人数量来表示。

失业(unemployment)是那些没有工作而且正在寻找工作的成年人的数量。

劳动力(laborforce)是就业者与失业者的总和。

衡量失业的指标是失业率(unemploymentrate),是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是:

失业人数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常变动的,即失业队伍的流动性比较大。

失业队伍中有一些是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的人。

不同劳动力集团之间失业率的差别相当大。

一般来说,女性高于男性,青年人高于中老年人,非熟练劳动力高于熟练劳动力等等。

(2)失业的类型根据失业的原因,可以将失业分为三类:

摩擦失业、结构失业、周期失业。

摩擦失业(frictionalunemployment)是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变动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失业(structuralunemployment)是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不一致时引起的失业,即有事没人能做,有人没事可做。

周期失业(cyclicalunemployment)是由于对劳动力的总需求减少(而不是个别部门对劳动力的减少)而引起的失业。

如经济衰退时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经济繁荣时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3)充分就业由于经济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失业是自然失业(naturalunemployment)。

充分就业并不是人人都有工作,没有一个人失业,而是仍有失业,此时的失业为自然失业,或者说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的失业为自然失业。

摩擦失业和结构失业为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的大小用自然失业率(naturalrateofunemploym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