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6745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最全文档格式.docx

老子(李耳,创始人)

(1)“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崇尚自然

(2)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3)朴素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4)政治:

“无为而治”,幻想“小国寡民”社会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庄周)

(1)道,无为自然

(2)齐物论(3)逍遥说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法家

李悝

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法典

《法经》

商鞅

秦国两次实行变法,奖励耕战、依法治国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韩非

君主集权、法治(严刑峻法)、改革。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异”

墨家

墨翟

兼爱、非攻、尚贤、提倡实践、节俭。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认识论,逻辑学

3、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产生

【政治】1)“仁”的思想【核心】2)“礼”的思想(贵贱有序)指周礼代表没落奴隶主3)德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4)注重政治与人事5)敬鬼神而远之

【文化教育】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开创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等

【基本文献及地位】整理文化典籍(六经)孔子言论被编为《论语》开创儒学

2、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成为大宗

1)“仁政”思想2)民本思想:

民贵君轻3)性善论——人皆有仁、义、礼、智四端

3、荀子

1)仁义、王道2)民本思想:

君舟民水3)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使之向善

4)“天行有常”(唯物):

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5)深入讨论“礼”,学习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二、汉代儒学(儒家思想的兴起)

秦皇汉武在思想专制上目的同;

秦亡汉兴的原因是政策不同,措施决定结果。

相同:

①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治,建立大一统国家②实质:

文化专制。

③作用: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不同:

①政策:

秦对儒学排斥打击;

汉尊崇。

②原因:

秦面对刚统一的国家,需要巩固君主专制;

汉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成为政治需要。

③影响:

秦时儒学进入低潮;

汉时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背景:

①王国:

诸侯实力膨胀,威胁中央②边境:

匈奴威胁西汉③土地: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代表作:

《春秋繁露》)

主要观点:

①加强中央集权: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限制皇帝残暴行为。

③阶级矛盾:

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④统治秩序:

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夫妻,仁义礼智信、孝)

特点:

1、外儒内法(阴阳、道)2、儒学神化3、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

二、西汉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原因:

1、董仲舒改革2、董仲舒改造的儒学适应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

措施:

1、思想上:

肯定董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政治上:

任用儒士为官3、教育上:

设立太学和各郡国学校(官方化、制度化)【第一次出现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方学校、太学清议(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4、规定儒学经典为教科书(五经)

评价:

积极:

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统治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政治:

巩固大一统封建国家,缓和矛盾。

③教育:

推动古代教育事业发展,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传播

消极:

①束缚人们思想,限制学术自由

②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泛滥

三、宋明理学

一、宋明理学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理学的开创者:

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2、特点:

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理学。

(又称新儒学,是儒道佛三教融合的产物)

基本主张:

周敦颐:

解释《太极图》,把人与天地万物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基础。

邵雍:

排列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道路。

张载:

开创“气学”(理学中的唯物主义),理学概念的区分与表达。

二程:

如下。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兴起的背景

①政治:

吸取唐藩镇割据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民族、阶级问题尖锐)

②经济:

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③思想:

魏晋至隋唐,儒佛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④儒学复兴运动地推动(韩愈)

⑤宋“重文”的国策

2、创立:

二程(北宋,程颢、程颐)

主张:

理是万物的本原理的核心是“仁”格物致知

3、成熟:

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①理气论“客观唯心论”:

理先于气,理生万物;

万物有理,终归“太极”

②修养论:

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仁”和“格物致知”,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③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儒学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④明确“格物致知”的目的:

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代表作: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教科书)

三、陆王心学(特点:

“心”为世界本原,强调做人,直奔主题。

心学出现标志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1、创立:

陆九渊(南宋)

理学家们对具体问题产生分歧,不满意程朱理学对理探究方式的繁琐。

①心是万物本原(本心即天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发明本心”:

只要不断进行内心反省,就可以得到理。

2、成熟:

王明阳(明朝,心学集大成者)

①心是世界的本原(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良知为本心

③“知行合一”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

四、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界本原

理在心外

理在心内

如何认识“理学”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发明本心

哲学价值观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相同点

“理”是世界本原=“三纲五常”;

都强调伦理道德;

都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都是对儒

学的发展;

吸收佛道中有益内容;

更加强调伦理道德;

完成儒学理论化、思辨化历程

五、宋明理学的影响

1、成为后世封建王朝官方正统哲学,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儒学新发展)

2、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3、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4、注重气节、社会责任感、自我节制等,有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四、明清末期的思想活跃局面

一、明末清初思想

1、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源)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理学心学脱离实际,封建礼教日益腐朽,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开阔眼界

④阶级:

工商业阶层不断扩大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思想家

思想主张

代表言论

李贽(明中后期、《藏书》《焚书》《续~》《续~》)

1、“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

2、反对以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3、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提倡男女平等,反对程朱理学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黄宗羲(明末清初《明夷待访录》)

1、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君臣平等

2、限制君权,学校是决定是非最高机构

3、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顾炎武(明末清初《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1、提出“经世致用”,非常注重实学

2、批判、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众治”

3、提出“亡国”(改朝换代)与“亡天下”(整个民族国家的沦亡)的区别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王夫之(明末清初《船山遗书》《读通鉴论》)

1、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循天下之公”,抨击“孤秦”“陋宋”

2、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唯物论“天地之化日新”,辩证法

“循天下之公”“天地之化日新”“六经责我开生面”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主张(和时代、个人经历有关):

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倡民主

反对空谈“义理”,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4、作用:

①冲击儒学正统思想地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理学正统地位

(原因:

经济—自然经济仍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政治—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对新思想压制

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理学束缚)

②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使儒学重新焕发生机

③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近代民主思想的先声;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影响后世

④反对君主专制(不反对封建制度)

补充: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具有民主色彩,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实质:

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

二、明清时期儒学的地位

春秋:

产生,备受冷漠

战国:

蔚然大宗

秦:

遭到打击

汉:

成为正统思想,主流

魏晋隋唐:

受佛、道冲击

宋:

发展为理学,再次产生为官方正统

明清:

受到批判、冲击,但没有动摇

维新运动:

康有为借鉴

新文化运动:

全盘否定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承创新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儒学可贵在于能定乱除暴安百姓,批判君主专制,抨击“官”,没有跳出儒家。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古代中国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小农(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③各民族间的融合和频繁中外交往推动

④各时期科技工作者的刻苦钻研,聪明智慧

三、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①重道轻器

②重视经验总结,轻视理论概括

四、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呢?

(“李约瑟难题”)

答:

中国——经验技术;

西方——实践,科学理论概括

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导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思想:

文化专制;

理学束缚

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的政策

科技:

少理论探讨,重视经验总结

文人:

重道轻器、重文轻技

西方:

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代议制,文艺复兴

二、四大发明

发明

外传

影响

造纸术

西汉:

最早的纸

东汉:

蔡伦改进

唐公元8世纪阿拉伯

12世纪欧洲

宋,12世纪时期通过丝绸之路经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

最为久远,有利于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