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docx
《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期末考试自然辩证法习题及其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厉了哪几个重要的形态?
简述其主要思想?
答:
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
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
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
意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它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局限性。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文艺复兴运动营造了氛围和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实验。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基本思想: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物质的运动是不灭的; ③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④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⑥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⑦人类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⑦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
l
基本特征:
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
①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②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③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③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2.结合所学专业,分析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做出应有的贡献?
答: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①.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②.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加快我过科技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而实践证明,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是靠市场买不来的。
我们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的弄潮儿,因此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③.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④.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刻不容缓。
三、对策与措施
1. 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3. 积极完善自主创新的法律和政策体系。
4. 创造和完善有利于企业的创新环境,积极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5. 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创新人才。
6.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7. 强化中介组织的联动集成,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四、当代大学生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新世纪的大学生,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
1.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位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1)是面临着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
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2)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3)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
”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
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
同学们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3.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4. 当代大学生面临很多时代和社会的形式和要求。
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提出,二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三是市场经济的现实,四是科技的快速发展。
这些形势都对研究生同学们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当代研究生将是创新大军中的主力,肩负着光荣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面对知识经济,要求研究生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知识经济的灵魂就是创新;面对市场经济和人才市场,研究生就业也要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和检验,也要服从优胜劣汰的法则,这就要求各位增强竞争意识,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竞争能力;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研究生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习能力,因为科技发展越快,知识的更新越快,新的知识不断出现,已有的知识大量被淘汰,这种形势下,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面对时代和社会的形式和要求,学习是首要任务,成为创新人才是应有的成长目标。
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应该自我发挥,主动专研,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学习状态上,我们应该围绕学过的内容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要勤于思考,乐于提问;在学习层次上,要继承,但更要发展、创新。
在当代,创新能力如何已成为一个民族的优劣,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人的强弱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创新是21世纪人才的本质特征。
如何成为创新人才?
一是创新意识的激发。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创新精神的双重力量。
”在创新方面,我们要唤起自己的创新意识,激发起自己的内在动力。
有了创新意识,就会利用一切机会,充分调动自己的一切潜力,时时处处进行创新活动。
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灵感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等等。
总之,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总的来说,大学生应具有创新思维、要向唯一挑战、向完美挑战、要同时具有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要向概念挑战,向“毋庸置疑”挑战,要具有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要学会缺点逆用法,要懂得类比法,要激发团队创造力。
同时,我们要落实贯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3.什么是科学精神?
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答:
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它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科学精神有广泛而深刻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其一,求真务实的精神,指在科学活动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用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其三,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于新问题的分析和创造。
科学不仅改变了世界,而且改变了人类本身。
作为最先进的生产力,科学必须产生出高于那个时代其他文化因素的科学精神,从而不仅缔造了科学本身,而且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系列先进的行为规范,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决定性影响.
4.如何理解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必考)
答:
(1)技术的本质: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
技术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2)技术的特征:
①自然性和社会性
技术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技术手段必须依靠自然过程,因此技术具有自然性。
技术作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必须服务于人类的目的,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因此技术具有社会性。
②物质性和精神性技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不仅是改造自然的资料和手段,包含物质因素,而且是运用于实践的科学,是实践的知识体系,包含精神因素。
③中立性和价值性
任何技术都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其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与技术的现实价值的统一。
④主体性和客体性 技术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备等的统一。
⑤跃迁性和累积性 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表现出技术的跃迁性。
技术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具有累积性。
5.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想法。
答:
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
①人类过度地利用自然资源,破坏自然,而且利用程度远远超过环境的再生能力。
工业三废的排放,使得很多生物失去了它们最适宜的生存环境。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虽有所改善,但仍是不协调的。
如上文所说,大量物种的数量正在锐减,可见人类还是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