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24553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Word格式.docx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Word格式.docx

t=s÷

v

(3)路程÷

时间=速度可简记为:

v=s÷

t

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二、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

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重点难点解析】

1.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2.平均速度的概念

3.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

【竞赛考点挖掘】

1.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

【习题精讲】

【例1】

(难度等级※)

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上坡路,8千米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1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

【分析与解】

法一:

先求出去的时间,再求出返回的时间,最后转化为时刻。

①邮递员到达对面山里需时间:

12÷

4+8÷

5=4.6(小时);

②邮递员返回到邮局共用时间:

4+12÷

5+1+4.6=2+2.4+1+4.6=l0(小时)③邮递员回到邮局时的时刻是:

7+10-12=5(时).邮递员是下午5时回到邮局的。

法二:

从整体上考虑,邮递员走了(12+8)千米的上坡路,走了(12+8)千米的下坡路,所以共用时间为:

(12+8)÷

4+(12+8)÷

5+1=10(小时),邮递员是下午7+10-12=5(时)回到邮局的。

【例2】

甲、乙两地相距100千米。

下午3点,一辆马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每小时走10千米;

晚上9点,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为了使汽车不比马车晚到达乙地,汽车每小时最少要行驶多少千米?

.

马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100÷

10=10小时,在汽车出发时,马车已经走了9-3=6(小时)。

依题意,汽车必须在10-6=4小时内到达乙地,其每小时最少要行驶100÷

4=25(千米).

【例3】

(难度等级※※)

小明每天早晨6:

50从家出发,7:

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

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

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

问:

小明家到学校多远?

(第六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题第1题)

【分析与解】

原来花时间是30分钟,后来提前6分钟,就是路上要花时间为24分钟。

这时每分钟必须多走25米,所以总共多走了24×

25=600米,而这和30分钟时间里,后6分钟走的路程是一样的,所以原来每分钟走600÷

6=100米。

总路程就是=100×

30=3000米。

【例4】

韩雪的家距离学校480米,原计划7点40从家出发8点可到校,现在还是按原时间离开家,不过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那么韩雪几点就可到校?

原来韩雪到校所用的时间为20分钟,速度为:

480÷

20=24(米/分),现在每分钟比原来多走16米,即现在的速度为24+16=40(米/分),那么现在上学所用的时间为:

40=12(分钟),7点40分从家出发,12分钟后,即7点52分可到学校.

【例5】

王师傅驾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交货.如果他往返都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正好可以按时返回甲地.可是,当到达乙地时,他发现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只有每小时50千米.如果他想按时返回甲地,他应以多大的速度往回开?

【分析与解】

假设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300,那么按时的往返一次需时间300÷

60×

2=10(小时),现在从甲到乙花费了时间300÷

50=6(小时),所以从乙地返回到甲地时所需的时间只能是10-6=4(小时).即如果他想按时返回甲地,他应以300÷

4=7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开.

【例6】

刘老师骑电动车从学校到韩丁家家访,以10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下午1点到;

以1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上午11点到.如果希望中午12点到,那么应以怎样的速度行进?

这道题没有出发时间,没有学校到韩丁家的距离,也就是说既没有时间又没有路程,似乎无法求速度.这就需要通过已知条件,求出时间和路程.

假设有A,B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到韩丁家,A每小时行10千米,下午1点到;

B每小时行15千米,上午11点到.B到韩丁家时,A距韩丁家还有10×

2=20(千米),这20千米是B从学校到韩丁家这段时间B比A多行的路程.因为B比A每小时多行15-10=5(千米),所以B从学校到韩丁家所用的时间是

20÷

(15-10)=4(时).由此知,A,B是上午7点出发的,学校离韩丁家的距离是15×

4=60(千米).刘老师要想中午12点到,即想(12-7=)5时行60千米,刘老师骑车的速度应为

60÷

(12-7)=12(千米/时).

【例7】

(难度等级※※※)

小红上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下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5分钟.已知小红下山的速度是上山速度的2倍,如果上山用了3时50分,那么下山用了多少时间?

上山用了3时50分,即60×

3+50=230(分),由230÷

(30+10)=5……30,得到上山休息了5次,走了230-10×

5=180(分).因为下山的速度是上山的2倍,所以下山走了180÷

2=90(分).由90÷

30=3知,下山途中休息了2次,所以下山共用90+5×

2=100(分)=1时40分.

【例8】

老王开汽车从A到B为平地(见右图),车速是30千米/时;

从B到C为上山路,车速是22.5千米/时;

从C到D为下山路,车速是36千米/时.已知下山路是上山路的2倍,从A到D全程为72千米,老王开车从A到D共需要多少时间?

设上山路为x千米,下山路为2x千米,则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

(x+2x)÷

(x÷

22.5+2x÷

36)=30(千米/时),正好是平地的速度,所以行AD总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是30千米/时,与平地路程的长短无关.因此共需要72÷

30=2.4(时).

【例9】

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

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想求汽车的平均速度=汽车行驶的全程÷

总时间,在这道题目中如果我们知道汽车行驶的全程,进而就能求出总时间,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此我们不妨采用“特殊值”法,这是奥数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在很多题目中都有应用。

①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视为1千米,总时间为:

72+1÷

48,平均速度=2÷

(1÷

48)=57.6千米/时。

②我们发现①中的取值在计算过程中不太方便,我们可不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好计算的数呢?

在此我们可以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视为[72,48]=144千米,这样计算时间时就好计算一些,平均速度=144×

(144÷

72+144÷

【例10】

如图,从A到B是12千米下坡路,从B到C是8千米平路,从C到D是4千米上坡路.小张步行,下坡的速度都是6千米/小时,平路速度都是4千米/小时,上坡速度都是2千米/小时.问小张从A到D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从A到B的时间为:

6=2(小时),从B到C的时间为:

4=2(小时),从C到D的时间为:

2=2(小时),从A到D的总时间为:

2+2+2=6(小时),总路程为:

12+8+4=24(千米),那么从A到D的平均速度为:

24÷

6=4(千米/时).

【例11】

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

某人骑自行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米/秒、米/秒和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假设上坡、走平路及下坡的路程均为24米,那么总时间为:

4+24÷

6+24÷

8=13(秒),过桥的平均速度为(米/秒).

【例12】

汽车往返于A,B两地,去时速度为40千米/时,要想来回的平均速度为48千米/时,回来时的速度应为多少?

假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480÷

2=240千米,那么总时间=480÷

48=10(小时),回来时的速度=240÷

(10-240÷

40)=60(千米/时).

【例13】

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电动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11米/秒、22米/秒和33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假设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均为66米,那么总时间=66÷

11+66÷

22+66÷

33=6+3+2=11(秒),过桥的平均速度=66×

11=18(米/秒)

【例14】

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A点开始爬行一周.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50cm,20cm,40cm(如右图).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

假设每条边长为200厘米,则总时间=200÷

50+200÷

20+200÷

40=4+10+5=19(分钟),爬行一周的平均速度=200×

19=(厘米/分钟).

【例15】

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80+70)÷

2=75米,走完全程的时间是6000/75=80分钟,走前一半路程速度一定是80米,时间是3000÷

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80-37.5=42.5分钟.

第二讲相遇与追及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来研究行程问题中的相遇与追及问题.这一讲就是通过例题加深对行程问题三个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养成画图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在行程问题中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运动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

一、相遇

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甲和乙一起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相遇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

相遇时间+乙的速度×

相遇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

=速度和×

相遇时间.

一般地,相遇问题的关系式为:

速度和×

相遇时间=路程和,即

二、追及

有两个人同时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路程,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路程之差(追及路程).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的时间(追及时间)内:

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追及时间-乙的速度×

追及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

=速度差×

追及时间.

一般地,追击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