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43免疫失调艾与爱》教案Word下载.docx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43免疫失调艾与爱》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43免疫失调艾与爱》教案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关于艾滋病的生物学相关知识,更多的是形成了保护自己的良好认知,并且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向他人宣传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等。
二、教材分析
《免疫失调》属新课标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而本节课中所讲的艾滋病是高中生物课程中对于免疫系统失调的各种类型的一个延伸课程,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重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出现,病毒的相关知识成为了高考中的一个重点,而HIV病毒也是现存于世上造成危害比较大的一种,可以说是传染病中的“头号杀手”,也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节课对艾滋病的讲解,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会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契合高考考点。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生物学的学习、健康课及媒体的宣传,已经对艾滋病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HIV感染人体的机理和艾滋病的发病过程是陌生的,并且这个过程又涉及到微观结构以及必修二的相关知识。
一方面,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必修二中关于中心法则的内容已经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学生仍然会感到这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
基于此,帮助学生理解HIV的侵染细胞机理和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通过问题推进,构建模型的方式合作互助的方式使学生深刻地认识HIV的具体结构,通过播放小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明白HIV侵染的具体过程。
四、教学目标:
1.分析说明HIV感染人体的机理及发病过程。
(理性思维)
2.通过“换水实验”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及危害。
(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3.阐明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学会保护自己。
(社会责任)
4.正确认识到艾滋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我们的关爱。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HIV感染人体的机理;
(2)艾滋病发病三个阶段
2.难点:
HIV感染人体的机理。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资料收集法等。
课前活动: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艾滋病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创设:
复习回顾上节课知识点,播放视频,让学生猜测一下本节课要讲什么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
1.HIV与艾滋病
提问:
关于艾滋病,你了解多少?
学生:
讨论并回答问题
展示:
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教师提问:
HIV病毒是如何侵染细胞的呢?
完成教案HIV结构图的填写
视频播放:
HIV的结构及其侵染人体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
学生总结:
HIV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
展示图片:
艾滋病的发病的三个阶段曲线图
小组合作,完成教案相关问题
A阶段代表:
B阶段代表:
C阶段代表:
(1)A阶段,HIV的数量为什么上升后又快速下降?
(2)B阶段,辅助性T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
(3)C阶段,临床出现艾滋病症状,最终患者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表明患者丧失了免疫系统的哪项功能?
艾滋病的危害,关于艾滋的部分数据。
让学生明白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实验探究:
为了更直观的感受不安全的性行为导致艾滋传播速度有多快,进行换水实验
艾滋病的“换水实验”
(1)目的和意义:
通过“换水实验”,模拟艾滋病经体液传播的过程,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感受不安全的性接触可能带来的危害。
(2)实验原理:
利用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试剂变为红色的原理。
每人取二只装有无色透明液体的锥形瓶,外观没有任何差异。
其中三只杯子中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其他均为纯水。
实验过程中每人都将自己杯子中的液体与他人交换,若干次后,看有多少杯中的液体混入氢氧化钠溶液。
(3)实验材料:
锥形瓶20只,清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剂,10名实验人员
(4)实验过程:
a.随机确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未感染者”身份:
每人在不知道哪杯被加入氢氧化钠的情况下,随机选择一个装有液体的杯子,拿到氢氧化钠溶液杯子的三人则代表“艾滋病毒感染者”。
b.“换水”:
在接下来三轮“换水”环节中,20人会在每轮选择不同的对象进行“换水”,即交换杯中液体,代表不安全性行为,可能会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
c.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
使用酚酞试剂检验溶液是否为碱性,若为碱性,则代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进行实验,展示成果,得出结论,提出预防措施。
辨析哪些行为不会感染HIV。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
知识拓展:
如果发生了有可能感染艾滋的情况,如何自救?
尝试回答
(三)课堂巩固:
完成练习题
1.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2.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感染了HIV后T细胞的数量会迅速减少
B.HIV与寄主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后,部分蛋白质和RNA进入寄主细胞
C.HIV的高变异性,致使研制的疫苗效果难以长久
D.HIV病毒可以用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
3.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4.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6个月后,因母源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B.该病可以通过注射抗原的方式治疗
C.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生来就有的
(四)
【课堂小结】
(五)作业:
完成背诵任务、及同步练习册的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艾与爱
教学反思
我认为本节授课有如下亮点:
1、知识层面:
因为是新授课,所以主要是引导学生接受新的知识点,由于本节课与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在平时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了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但同学们了解的都是生活常识,对于HIV的侵染细胞的过程,艾滋病的发病过程等都比较陌生。
所以我才用了层层设问,逐步递进的方式去讲解,帮助学生构建模型认知,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方法层面
利用了构建模型及多媒体展示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HIV结构图,并播放HIV侵染细胞过程的小动画,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全过程,同时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辩证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合作协调能力,通过“换水实验”的进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层面
小组合作中的互帮互助,增强了集体凝聚力,通过对防治艾滋病措施的总结,学生更加体会到了国家的责任担当,认可国家的防治政策,并明白艾滋病患者并没有做错什么,要用爱去消除歧视,人人平等。
保护好自己就是为国家的防艾做出了贡献,防艾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4、授课效果层面:
课堂气氛紧张又活跃,做实验时,很多同学踊跃的上了讲台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
学生总结收获时,对这节课的知识总结的较全面,巩固练习时,能较好的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说明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好。
不足之处:
本节课涉及到的微观结构部分,对学生来说的确不是很好理解,应该再加以强调。
老师的引导作用还可以加强,部分同学比较害羞的没有投入到小组讨论或者实验中。
并且实验过程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说明部分同学只顾着看热闹,并没有真正的明白实验原理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