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2709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义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顺义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顺义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顺义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顺义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顺义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顺义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义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顺义区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副组长:

胡尚云顺义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雷显武顺义区委组织部部长

成员单位:

组织部宣传部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委教委卫生局统计局科委奥管委国资委文明办团区委新城管委会工业局

规划编制人员名单

曾湘泉董大明赵金荣金向东张春和田吉方

人才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为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推动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实现全区“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的战略目标,为构建和谐顺义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有关要求和《顺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顺义区人事人才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全区人事人才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制定了“十五”人才发展规划并认真加以落实,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理念,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加强人才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人才资源总量持续增长,队伍结构逐年改善

“十五”以来,全区各部门以个别引进、团队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多种形式,吸引聚集了大量优秀人才。

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180人,外埠本科以上毕业生150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5人;

坚持“凡进必考”,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325人。

截止2004年底,区属人才资源总量达27664人,与2000年的21000人相比,增长31.7%,年均增长7.13%。

区域人才总量达76352人,比2000年的30638人,增长了149.21%。

在人才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人才结构也得到了明显优化,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层次不断提高。

全区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数达2180人、占2.9%;

本科学历人数增长最快,达21703人,占28.4%;

大专学历达34825人,占45.6%。

公务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变化尤为显著,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69.4%上升到89.6%;

本科学历所占比例由8.57%增加到41.33%;

研究生由9名增加到100名。

二是人才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

与“九五”末相比,党政人才平均年龄由44.35岁降到40.6岁,总体降低3.75岁。

国有(集体)企业负责人平均年龄为50.4岁,比北京市经营管理者的平均年龄低0.9岁;

区属专业技术人才中35岁以下的7428人,占36.58%。

三是人才行业分布结构有所改善。

企业人才尤其是非公经济组织人才数量增长迅速,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总量和所占比例已经有所下降,而企业人才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二)培训体系逐步完善,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各系统、各职能部门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和培训投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区委党校、行政学校和人事考试培训中心为主的党政人才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公务员队伍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能力不断增强;

以“1+1”工程为核心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专业技术人才的科研攻关和科技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各系统、各单位根据行业工作特点,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及能力素质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结合构建学习型社会,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全区人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人才环境明显优化

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科级职位竞争上岗、公务员凡进必考等各项制度,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台,党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制度,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初步建立;

广泛开展“拔尖人才、学科和技术带头人、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工作者”等评选表彰和宣传活动,营造尊重人才、学习先进的舆论氛围;

出台了引进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人才激励和人事代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打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人才引进、招聘大学毕业生、职称评审、经费资助、选拔专家等方面的政策限制,积极从生活上、待遇上解决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为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四)市场服务体系日益成熟,人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服务机构的积极作用,为人才自由流动、实现市场化配置搭建平台,使各类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专长,做出贡献。

目前全区共有人才中介服务机构6家,劳务机构32家。

积极拓展人才服务范围,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注重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农村的服务力度,逐步建立起了适应所有制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需要的服务体系,人才服务不断向精细化、科技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面临着顺义重大发展机遇,人事人才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密度较低。

根据2004年全区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全区区域人才总量为76352人,占当年从业人员总数的27.8%,而在2000年,北京市(含郊区县)的平均水平已达到34.7%,与全区经济超高速、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不相协调。

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党政机关人才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有待优化,影响着党政机关整体效能;

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例偏低,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匮乏;

企业高级技工、技师短缺现象突出,不能满足企业日常生产需要;

农村实用人才十分短缺,学历结构偏低,年龄老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国际会展、奥运、商贸、金融和信息等新兴产业人才尤为匮乏。

三是人才引进政策尚需完善,投入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缺乏配套的人才开发与引进政策,致使在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够,重项目、轻人才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对科学的人才观以及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的推介和传播不够,对全区的发展前景、人才发展环境和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增强。

四是人才开发的力度不够,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创新。

有的单位对职位职责、业绩标准、任职资格等缺乏清晰、科学的界定,考核、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人才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有的单位对人才培养和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不够,人才培养、开发机制有待健全。

二、“十一五”时期人事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是全区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种风险相互交织的“矛盾凸显期”,我区人事人才工作面临的机遇十分难得,形势相当严峻,任务倍加艰巨。

(一)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对人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目前,顺义区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必须依靠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跨越阶段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因此迫切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有专长、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随着区域经济的强劲增长,地方财力的不断增强,群众收入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高层次、高质量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各项社会事业将蓬勃发展,必然对教师、医生、文艺等各行业的人才提出新的挑战;

随着首都机场扩建、现代二期、奥运场馆和新国际展览中心等重大项目的相继启动,迫切需要一批熟悉资本运作和大型项目运作的高级人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任务空前艰巨,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以及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面临着巨大压力。

按照中央、市委有关精神,今后几年我们将面临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顺义等多项重大任务,迫切需要大批各行各业的新型人才。

(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顺义新城的功能定位对人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顺义为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将建设成为面向国际的首都枢纽空港,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临空产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成为最适合人居住的绿色宜居新城,承担现代制造业、物流、会展、国际交往、体育休闲和居住等重要功能。

要把蓝图变成现实,把未来的顺义建设成为具有显著滨水、生态、活力、国际、宜居特征的现代化新城,关键取决于全区上下各条战线上人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因此,必须引进和培养一批精通城市建设的专业人员,确保顺义新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运营;

必须引进和培养一批从事汽车、航空、物流、会展等行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推动现代制造业和临空产业健康发展;

必须打造一支重实干、务实效、敢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党政干部队伍,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为顺义新城建设献计献策,共同奋斗。

(三)承办2008年奥运赛事的紧迫任务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考验

能否按照市委提出的“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是对全区人才队伍的一次重大考验。

如何全力做好奥运筹办和举办期间的各项工作,高质量地建设一流的奥运场馆,高水平地做好安全保卫、志愿者队伍以及通信、交通、住宿、餐饮、医疗卫生和各项组织保障工作,保证奥运赛事顺利进行,迫切需要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场馆建设、筹办和举办期间的各项工作以及奥运场馆赛后利用进行指导、策划;

围绕搞好奥运赛事服务,如何大力推进“市民学外语、讲外语”活动,积极组织对公务员、奥运工作组织管理者进行赛会期间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精神风貌、语言沟通、突发事件应变等方面的培训,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奥运志愿者”队伍;

如何紧抓我区承办奥运赛事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奥运资源,大力发展奥运经济,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全面提升“绿色国际港”的国际形象等等,这些都是急需相关人才破解的重大课题。

三、“十一五”人才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认真贯彻全国和北京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增加人才总量为基础、以提高人才素质为核心、以优化人才结构为重点、以开发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为关键、以创新机制和营造环境为保障,不断加强人才建设,全面提升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着力建设与全区“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和人才发展环境,将顺义建设成为各类优秀人才的集聚区、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摇篮。

到2010年,区属人才总量由目前的27664人增加到3.5万人,区域人才总量由目前的76352人增加到12万人,临空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新兴产业、重点建设领域急需人才基本得到满足,人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结构逐步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具体目标如下:

——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解放、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党政人才队伍。

加快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创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部门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和政务公开,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进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工作规范化、服务标准化,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党政人才队伍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年龄、学历、专业等结构,形成合理的梯次配备,到2010年全区40岁以下公务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达到90%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达到10%。

——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改变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增长缓慢的现状,力争到2010年区域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

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中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

改善专业技术人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使全区大专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人才比重达到或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