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doc 45页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2526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8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doc 45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doc 45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doc 45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doc 45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doc 45页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doc 45页Word文件下载.docx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doc 45页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doc 45页Word文件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doc 45页Word文件下载.docx

《3101工作面采后工作总结》审批栏

会审时间

会审地点

主持人

组织单位

参加编

写人员

张智山胡宝岭李洪玉杨军马建利赵海生李良红

邓江郭庆瑞郑金城刘敬东钱国栋刘平苏向东

王炎宾田灵涛齐春利杨利刚钟彬肖磊孔繁龙

参加会

审人员

技术部

采掘副总

生产部

安全副总

通防部

机电副总

安健环部

机电矿长

机电部

掘开矿长

计划部

安全矿长

物资部

生产矿长

总工程师

矿长

审查意见栏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

1、地面位置

3101工作面位于副井工业广场南,K4-1钻孔北东294.3m,X4-1钻孔南西407.4m。

阿滚沟两支流从切眼附近经过;

距切眼81.2~100.9m、268.2~294.1m及2247.4~2310.9m范围,有三处居民房屋;

地面标高+1305.2-1380.7m。

2、井下位置

3101工作面西南为31采区与32采区分界线,东北为3103工作面回风顺槽,西北为井底车场,东南68m为3103设备列车顺槽运输措施联巷;

煤层底板标高+931.569-944.027m。

工作面设计推进长度2503.7375m,宽300.58m,工作面回采面积75.2573万m2;

实际推进长度2491.04m。

第二节煤层情况

3-1煤层位于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上部,属全区可采稳定煤层,是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走向165°

,倾向255°

,倾角为1~3°

煤岩组份以暗煤为主,亮煤次之,含少量丝炭及黄铁矿结核,沥青光泽,条带状结构,块状构造,参差状断口。

煤层厚度及夹矸分布情况见表1-1。

表1-13101工作面煤层厚度及夹矸分布情况对照表

预测情况

项目

煤层总厚

(m)

纯煤厚

夹矸厚

夹矸层数

岩性

煤层稳定性

最小

5.18

5.03

0.15

1层夹矸,灰白色砂质泥岩

较稳定

最大

7.10

6.70

0.4

2层夹矸,灰白色砂质泥岩

平均

6.42

6.02

2层夹矸,灰白色砂质砂岩

实测情况

4.45

2.65

1.8

1层夹矸,灰白色细粒砂岩

6.79

6.64

1层夹矸,灰白色砂质砂岩

说明:

煤层整体厚度稳定,煤层结构简单。

第三节煤质情况

3-1煤属不粘煤(BN31),低灰分,特低硫、特低磷,特高热值煤,容重1.3t/m3。

详细参数见表1-2。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情况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结论,除煤层底板的的个别点为半坚硬岩类外,其余煤层顶底板岩石均为软弱岩类。

根据全区钻孔工程地质编录成果,自然状态下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完整一般,岩石质量指标(RQD)值多数为40-60%,岩石质量等级为Ⅲ-Ⅳ级:

岩石质量中等-劣的,岩体完整性中等;

与岩石力学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因此该工作面岩石的总体质量为中等,煤层顶底板大部分为软弱岩层。

本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力学强度较低,以软弱-半坚硬岩石为主,岩石质量指标(RQD)均较低,岩石与岩体的质量均较差,因此,区内煤层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较差,岩石抗压强度自然状态平均为30MPa左右。

煤层顶底板对比情况详见表1-3。

表1-23101工作面媒质参数

Mad(%)

(水分)

Ad(%)

(灰分)

St(%)

(硫)

Vdaf(%)

(挥发分)

Qnet,d(MJ/kg)

(低位发热量)

工业牌号

5.1-9.55

4.19-11.21

0.34-0.43

32.61-37.65

28.05-30.5

BN31

表1-33101工作面煤层顶底板对比情况

分类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预测顶底板情况

老顶

砂质泥岩、中粒砂岩

9.15-24.85

18.7

灰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较好,半圆状,含少量云母碎屑,泥质胶结,炭质线理发育。

直接顶

砂质泥岩、粗粒砂岩

1.01-9.59

5.96

灰色,块状,致密,平坦-贝壳状断口,含植物叶化石碎屑,含黄铁矿薄膜。

直接底

泥岩、炭质泥岩

0.85-1.8

1.23

灰色,块状,平坦状断口,含较多植物化石碎屑。

老底

5.35-14.15

9.2

灰色,块状,贝壳状断口,粘土质含量较多。

实测顶底板情况

老顶

18.9-24.9

灰色,细粒砂质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具水平层理,泥质胶结,分选较好。

1.01-5.3

灰色,粉砂质结构,具水层理,由粉砂及粘土组成,泥质胶结,局部夹薄层细粒砂岩

第五节地质构造情况

掘进期间,3101设备列车顺槽430.2~529m顶部有一层厚0.1~0.3m的夹矸,岩性为砂质泥岩。

预计该层夹矸范围由3101工作面设备列车顺槽到3101工作面运输顺槽逐渐变小,对回采煤质影响较大。

地质构造:

在3101工作面设备列车顺槽掘进过程中,揭露一条落差0.2m的小断层,顶板破碎,影响范围8m,局部发育伴生小断层。

在3101辅助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揭露一条落差0.4-1m的小断层,由3101辅助运输顺槽向3201工作面延伸,该断层对3101工作面回采无影响。

地质构造对照情况见表1-4。

表1-43101工作面地质构造对照情况

预测构造情况

1.本工作面煤层底板总体为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局部段略有起伏,在3101设备列车顺槽距切眼1818.7m,揭露一条落差0.2m的小断层,顶板破碎,影响范围8m,局部发育伴生小断层。

2.工作面夹矸情况:

工作面煤层底部普遍赋存1~2层,厚0.15~0.25m,由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夹矸。

3101设备列车顺槽430.2~529m顶部有一层厚0.1~0.3m的夹矸,岩性为砂质泥岩。

预计夹矸范围由3101设备列车顺槽到3101运输顺槽逐渐变小,对回采煤质影响较大。

实测构造情况

1.设备列车顺槽距切眼1818.7m处断层向工作面内延伸8m,对工作面造成影响较小。

2.3101工作面回采至457.7m时,工作面内出现夹矸,夹矸厚度0.1-1.8m,岩性为细粒砂岩,夹矸分布于工作面煤壁中上部,整体呈中间厚,两边薄,局部为2-3层夹矸与煤层互层。

对工作面回采造成较大影响。

第六节水文地质情况

3101工作面切眼附近分布有阿滚沟支流,为季节性河流。

3-1煤上覆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隔水层,隔水性能良好,所以该支流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较小。

该区直接充水含水岩组以孔隙、裂隙含水层为主,直接充水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迳流条件不良,以贫乏的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

涌水对比情况见表1-5。

表1-53101工作面涌水对比情况

预测水文情况

正常涌水量100m3/h、预测最大涌水量160m3/h。

实测水文情况

正常涌水量18m3/h,涌水量最大59.1m3/h。

第七节其它地质情况

一、瓦斯

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35m3/min,与预测相符。

二、煤尘

火焰长度>270mm,煤尘有爆炸性,抑止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65-78%,更正为80%。

三、煤的自燃

煤样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Ⅰ类,容易自燃,自然发火期为2-3个月,最短39天。

煤的吸氧量为0.79cm3/g,更正为0.99cm3/g干煤。

四、地温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地温梯度<3℃/100m,本工作面为地温正常区,无地热危害。

第二章工作面设计优缺点

第一节3101工作面巷道设计优缺点

一、巷道设计说明

依据3-1煤层特点,3101工作面巷道布置设计说明如下:

1.31采区南翼煤层基本是东北向南西倾向,一水平东翼大巷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则3101工作面顺槽沿煤层走向布置,与一水平东翼大巷夹角为89°

2.考虑到工作面煤层底部普遍赋存1~2层,厚0.15~0.25m,由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夹矸,且夹矸及煤层底板遇水易泥化,造成底臌,掘进时预留底煤,留底煤厚度不超过0.5m。

3.3101工作面顺槽主要采用双巷掘进,每隔50米设置一个联络巷,煤柱宽度18.42米,主回撤与辅回撤之间煤柱宽度24.8米。

二、巷道设计优点

1.3101工作面顺槽布置比较合理:

煤层倾角为1~3°

,顺槽沿煤层走向布置,顺槽倾角相对较小,便于车辆运输,工作面倾角也不大。

2.进风、回风、切眼、回撤通道均采用双巷布置,且顺槽联络巷间隔为50米:

辅助运输简单、便利,通风阻力小。

3.掘进时巷道底板预留底煤:

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巷道底鼓量。

4.回采之前,设计施工了回撤通道:

大大缩短了撤面造条件的时间。

5.主回撤与辅回撤之间的煤柱两帮,采用锚索配钢带加强支护,支护效果显著。

3、巷道设计缺点

1.设备列车布置在回风巷内,供电设备的监测监控难度大,设备卫生、维修保养工作量大。

双巷掘进,下一个工作面回风巷受到过采动影响,维护工作量大,不便于设备列车的移设和巷道的维护。

建议采用机轨合一布置方式。

2.主回撤通道

位置选择:

主回撤通道两端头位置,处于斜巷段(相对于平巷来讲),给工作面与主回撤通道的贯通带来了难度,贯通底板标高难以控制。

建议主回撤通道选在平巷段(门口里外至少30米段为平巷)。

主回撤顶板支护选择与回撤工作的需要不配套。

建议主回撤通道顶板采用双层网支护,最上一层为菱形网,网格为50×

50mm,另一层为钢筋网,网格为100×

100mm。

主回撤掘进质量要求不高。

肩窝处理粗糙,凸出者多,正帮掘进,凸凹多,平整度差,这些给工字钢顶梁的布置带来了极大困难;

巷道底板探煤选点间距大且探煤厚度误差大,给回采贯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导向钻孔施工质量差,在回采贯通中失去了作用。

建议肩窝施工必须90º

角,凸出部分用风镐凿掉,肩窝的网片用大锤砸至紧贴煤壁;

正帮施工,与中线误差不得超过50mm;

钻孔施工沿水平角度钻进,钻孔内套上相应规格的pvc管,管内再注入白石灰。

无效硐室多,浪费大,与回撤工艺失去衔接。

为了满足大泰回撤的要求,原施工的正对联巷的绞车窝都被作废,又重新在正对主回撤通道中心的两侧煤柱内各施工一个绞车窝。

主、副回撤通道之间的联巷,顶底板支护强度不够,底板变形尤为严重。

建议抹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