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1624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管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管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管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管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

《管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

n拟定可行性行动方案: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对演法;

n六制定主要计划

n 将所选出的计划用文字形式正式地表达出来,作为一项管理文件。

拟定计划要清楚地确定和描述5W1H的内容。

n七制定派生计划

n即与主要计划相匹配的其他相关计划。

n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n预算是计划的定量化过程,具有较硬的约束。

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

财务收支预算是其主要形式。

(财务收支预算包括:

利税计划、流动资金计划、财务收支计划、财务收支明细计划、成本计划等。

n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方法。

它的主要优点是它促使人们去详细制定计划,去执行计划。

由于预算总要以数字表现,所以它能使计划工作做得更细致、更精确。

计划的类型及作用?

n滚动计划有何特点?

“分段编制,近细远粗”(P375)

何为目标管理?

组织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目的和理由。

回答的是“我是谁”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是确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组织设计的原则

一)任务目标原则

n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首先要明确组织的发展战略及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确定组织内应设立什么机构、建立什么部门、设置什么职位以及选用什么人等问题。

(二)统一指挥原则(unityofcommand)

n统一指挥是指按照管理层次建立统一指挥、统一命令系统。

(三)管理幅度原则(spanofcontrol)

n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一个主管人员能直接领导下属的数目。

换句话说,管理幅度指的是有多少人共同向同一上级汇报工作。

n管理跨度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组织中管理层次的数目及管理人员的数量。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管理跨度越大,则组织效率就越高。

n既要在管理组织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划清责任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又应注意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在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协作。

(四)责权对等原则

n责权对等原则要求职责与职权保持一致。

职责是指各种组织职位所承担的责任。

职权是指一定职位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完成其责任必须具有的权力。

(五)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n为保证组织的各项工作正常进行及秩序的连贯性,组织结构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但组织本身在发展,环境条件在变化,组织应有一定的柔性,随组织环境及战略目标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P396)

一环境的影响

二经营战略的影响

三技术用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四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五规模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权变领导理论

n“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

n权变管理理论产生之后,被应用于许多管理领域,但应用最为普遍的还属权变领导理论。

n权变领导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

n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权变理论认为任何领导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与下属的相互作用去实现组织目标。

n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决策的类型

(一)按决策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v程序化决策又称常规决策,是指具有一定程序、模式标准的例行决策。

§

如企业管理中的定货程序、原料储备、劳动定额制订

其决策由一般管理人员或基层作业人员掌握

v非程序化决策是不经常出现的偶然性决策,没有既定的程序及模式为依据。

非程序化决策一般用于解决重大行动方案的选择,如企业经营方针、基建投资新技术引进等等。

因无章可循,要求决策者具有创造性,决策风险也较大。

其决策权一般为组织的高层人员所掌握。

(二)按决策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v战略决策是指组织高层和管理层所做出的、对全局和长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决策。

如组织目标、发展方向的确定及改变;

技术革新与技术与技术改造;

新产品开发等等方向性的决策问题属之。

v战术决策是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的合称,指在战略决策指导下,为实施战略目标,针对具体问题而作出的决策。

战略决策界定了战术决策的范围及方向,战术决策则是战略决策的实现形式。

战术决策多为组织中层管理者与基层执行者作出,例如,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和改革决策、组织内部资源协调与控制决策;

生产决策、存货决策及销售决策等。

(三)按决策的方法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四)按决策问题所面临的对象不同,可分为非对抗型决策和对抗型决策。

v非对抗型决策指不针对特定的竞争对手的决策,其所面临的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变动。

v对抗型决策又称对策或竞争性决策,是指针对特定竞争对手、为获得竞争胜利而作出的决策。

v如下棋、体育竞赛等,历史典故齐王与田忌赛马也属之。

对这类决策问题的研究已形成了一个数学分支——对策论(GameTheory),又称竞赛理论或博弈论。

系统管理模式

o所谓系统管理模式,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典型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系统优化。

系统原理在管理中的应用:

系统管理的观念,管理系统的分析方法,系统管理模式。

效益原理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

n管理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章立制的工作,要建立健全各种有效的规章制度,如统计制度、核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计量制度等等,这些工作能为我们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低效率因素提供有用的分析资料,从而能使我们从管理上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工作

o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工作技术和方法,直接高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使单位时间内的效益产出增大。

效益的追求最终应体现在效益的提高上,同时,还要注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3.重视社会效益

o单个组织,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时,要重视社会效益的提高,这正是系统原理的要求,因为社会是我们单个组织存在的大体系。

o社会效益的提高,如环境保护的效益、公共设施的效益、社会保障的效益等等,都会反过来直接影响组织个体的经济效益,所以,要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匹配,以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一是顺应客观规律,扬其所长,发挥自身优势。

二是研究客观环境条件及自己相对位置,适时、适地、适力作出正确决策。

2.重视人的因素孔子:

“为政在人”说的是搞好管理的决定因素是充分发挥人的作用;

“举贤才”则要求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同时强调劳动管理中人与工具的作用,涉及到了生产中的问题: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抚恤其人,常遣欢悦”。

3.重视领导的作用

(1)领导的表率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领导者要慎选一批骨干,参加领导集团,共同发挥表率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3)领导者必须能取得被领导者的信任: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领导者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4.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人和就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行为科理论的产生背景

o行为科学早期称为人群关系学说,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

o行为科学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使之有利于达成组织预期的目标,同时使个人获得成长和发展。

o行为科学的诞生是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o20世纪初期,泰罗制逐渐行之无效,工人的组织化程度与谈判地位都已提高,罢工、怠工现象屡有发生,提高劳动生产率问题又成为一大难题。

这促使管理学家重新审视科学管理理论,研究新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应运而生。

(一)霍桑实验与人群关系理论

o霍桑实验的第一阶段:

研究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n起初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学者试图在工作环境和工人的健康与生产率之间寻求一种因果关系。

192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决定,在西屋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研究,于是开始了霍桑试验。

o先后对照研究不同温度、湿度、照明度、工资报酬、休息时间、工作日和工作周的长度、休息时提供茶点等一系列环境因素对生产率的影响。

o试验表明,这些改善工作环境及福利待遇的措施明显提高了产量。

但令研究者困惑的是,多数优惠措施取消后,产量反而增长更快,再恢复被取消的“优惠”措施,产量又大幅提高。

研究持续到1927年没有得到明确的结果。

o第二阶段:

社会心理角度的研究

n西屋电气公司检验部主任乔治·

潘诺克偶尔在纽约哈佛俱乐部听了梅奥的一次报告,得到启发,于是梅奥被邀请参加试验。

o梅奥解释了第一阶段试验结果,指出生产率持续上升的关键在于工人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因为作为试验对象的工人成为一个社会单位,对试验中受到的关心感到心情愉快,并产生了一种参与意识。

接着,他们从心理角度进一步设计了两项试验:

o一是访谈。

先后用了两年时间,对两万工人进行访谈,让工人们自由发泄心中闷气,收到良好的效果,工人们一吐心中抑郁之情之后,感到他们的处境改善了。

据此实行的改革是:

把以往从事压制监视方式的领班训练成为访谈者,以同情的态度征求和听取工人的意见,消除了工人和领班之间的对立。

结果,工人劳动态度大有改变,缺勤率大大减少,产量大幅提高。

o

o二是绕线室中的团体行为试验。

在梅奥之前的一些管理学者如泰罗等人都注意到了工厂中存在着有系统的怠工和团体压力,梅奥在绕线室中设计了试验来观察与分析这个问题。

结果发现,工厂部门中的无形团体能对各个成员的生产行为进行强有力的控制。

(二)人群关系学说

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建立了人群关系学说,1933年梅奥出版的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标志着人群关系学说的诞生。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工作条件、物质利益并不是决定生产率的第一性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

2.管理者的责任是提高工人的“士气”,增加工人的“满足度”,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为此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创造一种工人参与管理、自由发表意见、同事之间及上下级之间坦诚交流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3.企业中除“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它是影响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霍桑试验对管理学发展的影响:

n建立了“人群关系学说”,推动了“行为科学”理论体系形成。

试验中提出的“人性说”、“非正式组织说”成为行为科学理论体系中的“人性理论”、“个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的基石。

n促进了管理学理论的发展。

如“激励理论”、领导理论、企业文化等有关人本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产生于20世纪40~6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进步以及原用于军事战争的一些技术及管理思想转向发展社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