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1405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重点建设项目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1978年,原浙江农业大学(现已并入浙江大学)在土壤农业化学系中开设了环境保护专业并招收了第一届本科学生,以后山东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也相继设立了农业环境保护类专业。

至90年代中期,约有近20所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了此专业。

1992年,原北京农业大学将土壤与水、植物营养、农业气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与信息管理等系组建成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其后南京农业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等校也陆续组建了资源与环境(或环境与资源)学院,但学院内部专业组略有不同。

二十年来,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培养出了一大批农业资源及环境保护专业人才,为环境保护部门、农业及其它有关产业部门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环境保护的骨干人才,仅农业环境保护专业就培养了约1000名本科毕业生,150名硕士生,12名博士生。

这些毕业生分布在大学、研究所、各省市县的环保局、农业局、环境监测站、环境科学研究所、设计院以及工矿企业,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一支骨干力量,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分化出农业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管理或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

9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国范围内农业资源环境学院的成立,部分院校又增设了信息管理、环境工程等专业,有的把农业气象专业也纳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

1998年国家教委新公布调整的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由原农业气象、渔业资源与渔政管理、土壤与农业化学及农业环境保护、土地规划与利用等专业的一部分组成。

由于农业气象学专业大部分属于应用气象学学科范畴,故主要归属于大气学科类(理科门类),而渔业资源及渔政管理专业大多属于水产类(农学门类),公共管理类和农经管理类(管理门类)学科范畴;

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则主要归属管理学门类。

因此,新目录中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主要涉及原土壤农化和农业环保两个专业,部分涉及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

由于农业环保专业是从原土壤农化专业分化扩充而来,因此二者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农业环保专业受社会需求拉动,部分院校的这一专业已经转为环境工程。

从上述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国家在新旧世纪交替的历史时刻,根据国内外农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提出新的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

(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产业;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也是发展农业的必要条件。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在20世纪,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到21世纪,资源与环境问题依然是人类应该面对的重大问题。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发展绿色农业,生产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绿色农产品,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迫切的任务,农业资源中重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肥料资源及生物资源等,对这些资源高效而合理的利用将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与此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则更是本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质量、高素质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应是当今及今后社会发展之必需。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西部开发战略,农业资源和环境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优化配置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稀缺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治理和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十分迫切,对新世纪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划时代的要求。

广西又处在西部开发省区,加上其特殊的区位优势,作为广西大学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更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机遇。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组建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专业调整后颁布的新专业名称,将原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土化)及农业环境保护专业(环保)两个专业融合(整合)组建而成。

但新的专业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综合势在必行,但要达到真正的综合十分困难。

从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本身来看,农业资源、农业环境本身就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综合性很强的专业领域,而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再将其综合,尤其是在本科教育层次上如何把握十分困难,尤其是原有的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分工比较窄,一下子扩充到整个农业资源和环境范围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

2、原有专业的发展难以兼顾。

原有的土壤农业化学专业是一个特色十分突出的传统专业,仍然具有较好的社会需求和新的发展空间,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设置后完全取消了这一专业,而在新的专业中又很难兼顾原有的专业要求,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不容回避。

3、与新的相关专业的关系有待协调。

在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设立的同时,与原土壤农业化学专业和资源环境专业相关的专业还有环境工程、农业气象、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如何处理好与这些并存专业的关系,将直接影响所有这些专业的发展。

4、与资源、环境、技术产业化的结合有待强化。

原有的土壤农业化学专业甚至刚设置的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中都较少涉及资源产业化、生态产业化和环保产业化问题,仍然集中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分析评价与适应性利用方面,未能与产业发展密切联系,没有摆脱传统的“保驾护航”的资源与环境观,这与农业产业化、技术产业化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5、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农业资源和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即将加入WTO,常规的贸易关税壁垒将大大削弱,而新的技术尤其是环境贸易壁垒将大大加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将面临着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这一历史性转变的要求。

6、作为地方性院校的一个专业,既要符合全国的统一目标,又要结合地方特色,因为农业资源本身有着较强的地域性,应该从广西特色出发,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同时要考虑地方性院校就业的特点。

因此,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是适应社会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新专业,由于资源与环境的范围和内容相当广泛,因而专业的内涵相当丰富。

只有依靠我们现有的基础,着眼学科及社会的发展要求,一方面从牢牢把握土、水、肥等资源的农业高效利用,同时切实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

另一方面必须结合广西特点,从发挥区位优势,体现区域特点,做好特色文章上下功夫。

这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立足点,也更是我们生存发展的基石。

我们改革和建设就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而不断努力的。

本项目建设的总目标:

国家最新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中规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根据新专业要求,在原土壤农业化学及环境保护两专业融合的基础上、改革旧的模式,根据广西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对人才的需求,调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设好既符合新专业要求的,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专业;

培养面向广西,服务广西,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及农业现代化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学院领导重视,课题组成员积极努力,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配合,共同进行专业的改革和建设

在该项目申报答辩中,时任院长周厚高教授亲自带队参加答辩。

在教学计划的修订以及师资队伍的规划,实验室及教学基地的建设会议中学院顾明华院长,主管教学的黎起秦及杨美纯副院长,都十分关心,多次参加有关任务落实的会议。

项目实施期间召开过20多次有关会议,研究布置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体系的调整及实验室及教学基地,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学科建设及学位点建设。

项目立项后,学院先后由黎起秦副院长组织课题组成员及专业骨干教师到区内各地市开展毕业生供需情况及毕业生就业预测调研活动,先后到河池、百色、桂林、梧州、钦州等地调研考察,通过调研掌握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真实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评价,以及今后毕业生需求情况,以便我们在进行专业改革建设中,在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更有的放矢,明确我们要奋斗的目标。

期间,杨美纯副院长组织相应的队伍到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等兄弟院校调研、参观学习,了解他们的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情况。

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启发了我们改革建设的思路,丰富了我们的相关知识。

本项目组自行组织先后到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调研学习,这既到国内重点院校学习,同时又向地方性院校学习,借鉴各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

此外,我们还发动在兄弟院校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借机了解他们所在学校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修订、课程建设、教材及多媒体建设的经验,通过努力,一些院校无偿提供了如土壤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地质地貌学等电子课件及多媒体课件,为我们进行相应课程及相关内容的改革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项目建设的自始至终,学院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专业老师积极配合,上上下下为专业的改革建设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才使得本项目顺利完成。

三、专业建设与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

(一)教学条件建设

1、师资队伍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重教必先兴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前提,正所谓“名师才能出高徒”。

为此,我们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更着眼于立足校内培养,通过有选择、有重点地派出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同时积极鼓励年青教师报考硕士及博士,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这方面已取得明显的成效。

(1)学历提高,带头人凸显

2000年5-6月,留学日本的顾明华及黎晓峰两位教师,学成归来并获博士学位,两位博士已于2002年获教授职称,从而结束了本专业的教授都超过60岁的现状,也是本专业有史以来有了“洋博士”。

顾明华教授不负众望,担任了农学院的院长,正带领农学院全体教职工进行着朝气逢勃的教学和科研改革和建设的各项工作。

黎晓峰教授已从老一辈的陆丰年教授、白厚义教授、陈佩琼教授手中接过学科的接力棒,挑起了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担。

真可谓,本专业后继有人,且大有一代胜过一代之势。

几年来报考浙江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先后到西北农业科技大学及广西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有2人毕业获博士学位,尚有5人在攻读博士,有1人在日本做博士后。

(2)在职培训

专业建设期间,本专业与西南农大联合培养了硕士生2名、博士生2名。

而2名硕士生均已考取博士,其中1人已获博士学位。

在校委培1名硕士生已获毕业,三名在职研究生已获毕业。

(3)职称在提高

2002年,我专业获晋升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

(4)选派进修

选送二名到浙江大学进修1年,一名到西南农业大学进修半年,送2名年青教师到上海惠普分公司学习测试技术。

另外,选派了一名年青教师作为广西自筹经费出国进修,准备赴荷兰学习。

所有这一切,表明了本专业师资队伍有了较大提高。

改革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