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题申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11082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课题申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校课题申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校课题申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校课题申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校课题申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课题申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

《高校课题申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课题申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课题申报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

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

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精神屏障,始终是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围绕意识形态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习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2018年4月,习总书记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

“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也提出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包括“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等。

以上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

毋庸置疑,移动互联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占领意识形态制高点、掌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动权提供了诸多机遇,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一些所谓的公知在微博上炒作的“李文亮舆情事件”,即是明证。

因此,开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探讨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对策,已刻不容缓。

这既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是高校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风险的需要。

课题界定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界定尚未完全达成共识,但均认为意识形态安全属于国家安全的子内容。

本课题对“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界定,基本采用《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一书中下的定义,即“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代表某一阶级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在经过宣扬和推广,逐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并上升为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后,保持稳定和健康,保障其不受外来侵害和内部挑战的一种没有危险的状态。

”本课题中的“移动互联网”,指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并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兴媒体形态,它具有传播的即时性与互动性、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交流的个性化与群体化等特征。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国内来看,学术界近年来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

第一,以互联网为视角。

魏晓文、邵芳强的《论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王金玲的《论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机遇与挑战》,葛晨光的《网络发展与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李康海和秦宏毅的《网络舆论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机制探究》,林玲的《新世纪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研究》等论文,都是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为视角,分析网络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聂立清教授的《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一书,也有相关论述。

  第二,以新媒体(自媒体、微媒体)为视角。

代洪宝的《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顾晓静、王苑的《自媒体环境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李治勇、李兴的《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再探》,于桂花、张士军的《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改进策略》,熊小健、殷勤等的《微博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宣传话语体系传播:

问题与创新》,徐佳的《“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舆论引导机制及实践路径》,于孟晨、苏倩、孙钟伟的《微传播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影响及对策探讨》,王英英、吴兴华的《微传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安全的挑战与应对》等文章均认为,新媒体(自媒体、微媒体)的迅速发展,既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新载体,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针对新媒体的特点,作者也探讨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解决路径。

  第三,以“中国梦”等政治话语为视角。

如肖泳冰的《“中国梦”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博弈的主动权》,楚国清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张敬斌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陶培之的《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等。

  第四,以文化影响为视角。

如张果、崔健、黄蓉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植凤英的《论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郭明哲与汪怡洋的《祛魅与超越:

美国影视剧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观的影响研究》,等等。

  第五,其他视角的研究。

如莫岳云与李娜的《境外宗教渗透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几个问题》,薛花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情感视角探析》,秦宏毅、张雅君的《基于管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机制研究》,李林的《网络微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挑战与对策》等。

总之,国内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但整体来看,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学术界尚缺乏实证性的研究,而对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具体路径,也缺乏详细论证,多数仍限于泛泛而谈。

鉴于此,今后有必要通过路径创新的探讨和实证性研究,为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从国外来看,笔者未查询到有关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的著述。

但不少学者从网络发展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如何应对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例如英国安德鲁•查德威克的著作《互联网政治学》等。

此外,还有学者从互联网技术的角度研究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例如巴雷特的《塞伯族状态:

因特网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等。

以上论著,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开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研究,分析和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既是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需要。

  具体而言,本选题的现实意义体现在:

第一,有助于高校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公报2019年第24号)、《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国务院公报2019年第33号)、《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等文件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有助于高校切实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重大风险,在新形势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本选题的研究价值体现在:

第一,可发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相关理论,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第二,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研究如何抓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将主流意识形态向互联网“数字化迁移”,可拓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研究的视角。

二、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就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提出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举措,以使国务院公报2019年第24号和第33号、教思政〔2020〕1号等文件中的相关要求尽快落地生根,从而切实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研究内容拟定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高校教育、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第二部分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新思路。

具体而言,一是结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阐述如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

二是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阐述如何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

三是结合《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阐述如何加强网络育人,发挥校园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促进作用。

研究重点:

第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重大风险;

第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

创新之处:

第一,选题方面。

目前从路径创新的角度,来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著述较少,结合三份中央文件开展的相关研究则几乎空白,而本选题将为推动这方面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同时,由于本选题涉及的《指南》中的“高校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研究”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均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本选题具有较强的前沿性、创新性。

第二,研究内容方面。

一个重要创新,是结合国务院公报2019年第24号和第33号、教思政〔2020〕1号等文件,来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

第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课题拟运用的观察分析、个案评析、“问卷星”在线调研等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思路: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逻辑,针对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围绕如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如何发挥校园新媒体网络育人的作用等议题,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创新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阅读的研究方法。

主持人和参加者将仔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论文、官方文件报告和新闻报道等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安全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等有关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

  第二,观察分析的研究方法。

拟对省内高校大学生使用网络新媒体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侧重关注“人民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多个以大学生为主要订阅用户群的微信公众账号和“央视”、“人民日报”等多个热门微博,搜集第一手材料,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影响。

第三,个案评析的研究方法。

拟借助主持人和参加者所在高校的相关资料,挑选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评析,归纳总结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剖析这些案例的内容、影响、原因和启示,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改进措施。

  第四,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

为体现实证研究的特点,拟借助“问卷星”这个集“问卷调查、数据采集、测评投票”于一体的专业网络平台,针对省内5所以上高校的大学生,开展题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问卷调查。

实施步骤:

2020.8-2020.12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继续收集资料、研读文献,对写作提纲进行细化,视具体情况调整研究思路。

2021.1-2021.12参加学术会议、组织成员座谈、开展社会调研和个案分析,发表阶段性成果。

2022.1-2022.10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整理、修改完善,撰写结题报告。

预期成果形式:

预期成果是一篇研究报告和三篇研究论文,详见《申请·

评审书》第六部分。

四、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包括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成员共有7人,其中研究专长为思想政治教育的4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1人,法学的1人,网络营销策略的1人。

主要参加者之一×

×

,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仰的重要论述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主持教育部基金项目等课题5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

道德修养》、《×

人的发展×

》两部与本课题相关的著作,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

其前期相关论文类研究成果有:

《论马克思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