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02358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含答案Word下载.docx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含答案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唐宋诗词鉴赏教学案第一部分 第六课 先向歌诗求讽刺社会写真含答案Word下载.docx

◎赏形象

1.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遭遇。

提示:

审清题干中的“遭遇”。

参考答案:

三男戍,二男死;

孙方乳,媳无裙;

翁逾墙,妪应役。

◎品语言

2.“听妇前致词”,谁听?

又向谁致词呢?

诗的结尾处有一句明显写诗人侧耳倾听的句子,找出来,并说说其中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说话对象,把握诗人情感。

杜甫听;

老妇向县吏致词;

结尾处“如闻泣幽咽”也表示倾听。

有意倾听实则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

战乱使人民灾难深重,表达出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人民深切的同情。

◎析技巧

3.从诗题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中对差吏描写得很少,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即侧面衬托的作用。

诗人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

通过老妇人的悲惨境遇的诉说,更能揭示导致这种境遇的官吏的残暴无情。

◎悟意旨

4.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吏”与“老妇”的对话,老妇的回答是从几个方面来说的?

抓住老妇回答的话语概括。

三个方面。

第一,服役惨景: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第二,家中困境: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第三,被迫服役: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5.这一首叙事诗表现了什么主题?

联系背景,抓住“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叙述差吏趁夜间捉人服役、连老妇人也不放过的见闻,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现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百姓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卖 炭 翁

卖炭翁,即卖炭的老人。

这是白居易描写宫市买卖的一个镜头,卖炭翁的遭遇概括了社会底层人民的遭遇。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写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但是,《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

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从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

1.根据文章内容可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遭遇——“苦”,那么卖炭翁都遭受了哪些苦呢?

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卖炭翁遭受了烧炭苦、运炭苦、炭被抢的苦。

这苦也有所不同,其中,烧炭是艰苦,运炭是困苦,炭被抢是悲苦。

落实到具体词句上就是烧炭艰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外貌);

运炭困苦——“衣正单”“一尺雪”“晓驾”“辗冰辙”“牛困人饥”“泥中歇”;

被抢悲苦——“惜不得”(心理)写出了卖炭翁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试加以赏析。

疏通大意,从技巧、用词、表意等角度分析。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

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能卖个好价钱。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而用“可怜”两字则又直接倾注了无限同情,禁不住令人泪下!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把握“卖炭翁”形象来体会感情。

诗人通过卖炭翁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有力地鞭挞了统治者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并对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关 山 月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名。

吴兢《乐府解题》:

“关山月,伤离别也。

”主要是表现战士思乡的。

陆游[见第五课《落梅二首(其一)》]

《关山月》作于陆游闲居成都时。

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以“燕饮颓放”的罪名,又一次被免官,从此闲居成都。

次年,他在成都曾用乐府旧题写了三首诗,即《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三首古诗自成一组,集中表现了作者谴责和议、要求恢复中原的爱国精神。

《关山月》写得尤其沉痛悲怆,是陆游乐府诗中的名作。

1.诗人是怎样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情感的?

抓住“细节”,构成画面,表达情感。

诗人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来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

2.这首诗思想内涵丰富,共有几层内涵?

请概括。

赏析每一个句子,体会诗人情感。

(1)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怒谴责和对朝廷大臣不顾国家安危,不修战备,醉生梦死行径的无情鞭挞。

(2)对将士们壮志难酬、白白死去的遭遇的同情和叹惋。

(3)对金人盘踞中原现状的愤怒。

(4)对渴望恢复故土的中原遗民的同情与哀叹。

田 家 词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

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德宗贞元中明经及第,复书判拔萃科,授校书郎。

宪宗元和初,授左拾遗,升为监察御史。

后得罪宦官,贬江陵士曹参军,转通州司马,调虢州长史。

穆宗长庆初任膳部员外郎,转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为相三月,出为同州刺史,改浙东观察使。

文宗大和中为尚书左丞,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任所。

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流畅,但在当时颇有影响,世称“元白”。

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

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补注解

唐朝自安史之乱起,战祸连年不断,繁重的军事开支压得劳动人民直不起腰、喘不过气来。

元稹自幼家贫,并亲眼看到战争给人民尤其是农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他在参加制科考试时所写的《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中,就鲜明地提出了“息兵革”的主张,认为天下要长治久安,非从“息兵革”入手不可。

元稹于元和五年(810)贬斥为江陵士曹参军,元和九年再出为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

元和十二年,他得到刘猛、李余写的古题乐府诗数十首,读后十分感动,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见所闻一一写进这组古题乐府诗里,《田家词》就是其中的一首,再一次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张。

1.开篇六句运用叠字写当时农民之现状,通俗易懂,请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吒吒”,农民的叱牛声。

“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

“趵趵”,牛蹄声。

三组叠字,状形写声,把农民耕地时的那种艰苦、忙碌、急促的情状绘声绘色地突现在读者的眼前。

“簇簇”,丛集的样子,以兵器的丛集象征战事的频繁。

“辘辘”,车轮声。

“月月”“辘辘”,标志着农民军输的繁重和急迫。

2.“愿官早胜雠早覆。

农死有儿牛有犊,誓不遣官军粮不足”三句以忠厚之辞表愤激之意,耐人寻味。

请分析。

这三句表面上是说:

但愿官军早日胜利,以报藩镇叛乱的仇恨,我们不要紧,累死了还有下一代,牛被杀了还有小牛犊,不会让官军的军粮缺少的。

实际上是农民的极端愤激之词,背后的意思是说:

我们这一代被压榨、折磨死了,下一代还要继续受压榨、折磨;

老牛被杀了,小牛还会面临同样的命运,战争一天不停止,农民的沉重灾难就会永无止境地继续下去。

全诗就在田家的这种沉重而痛苦的呻吟中结束了,而农民的深重灾难却延续到整个封建社会,意义极为深远。

咏 田 家

聂夷中(837-?

),唐代诗人。

字坦之,河东(今山西省永济西)人。

出身贫寒。

咸通十二年(871)登进士第。

久滞长安,后授华阴县尉,仕途颇不得意。

不知所终。

其诗多为五言,尤工乐府。

内容充实,多反映农民的痛苦生活,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淫奢。

语言质朴无华,深切动人。

《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十余首。

本诗作于唐末农村破产、广大农民遭受的剥削更加惨重、至于颠沛流离无以生存的严酷背景下。

此诗问世后,深受唐末统治者重视。

据《资治通鉴》卷载,宰相冯道向后唐皇帝李嗣源述说农民痛苦之时,就在朝堂上诵读了这首诗。

1.“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两句中表时间的词语和两个动词颇值得玩味,请找出并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