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篇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02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7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篇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篇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篇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篇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篇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篇资料.docx

《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篇资料.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篇资料.docx

半导体集成电路第三篇资料

《半导体集成电路》

第三篇模拟集成电路

一.概念

具有对各种模拟量进行处理功能的集成电路,包括了数字电路以外的所有集成电路。

二.分类

线性电路:

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如运放,电压跟随器,放大器等;

非线性电路:

如乘法器,比较器,稳压器,调制器,对数放大器等。

三.特点

①品种多,线路复杂,重复单元少;

②电源电压高(

);

③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

四.发展概况

继数字电路之后,六十年代中期迅速发展,开始称之为线性电路,后来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很多品种超出了线路电路的范畴,没有归属,于是,67年国际电器委员会(IEC)正式提出了模拟集成电路的概念。

下面以运放为例看发展:

四十年代:

电子管运放,用于计算机中,进行各种数学运算,运放由此得名。

五十年代:

双极型晶体管运放。

六十年代:

单片集成运放出现。

原始型:

为代表,

电阻负载;

第一代:

为代表,

标志:

采用横向PNP管;

七十年代:

第二代:

为代表(七十年代),

标志:

有源负载;

第三代:

为代表(七十年代),

标志:

八十年代:

第四代:

为代表(八十年代),

标志:

双极,MOS结合,斩波稳零技术,大规模。

 

第十一章模拟集成电路中的特殊元件

预备知识:

晶体管平面工艺《半导体工艺原理》

晶体管直流特性《晶体管原理》

§11-1横向PNP管

一.典型结构及制造工艺

在n型外延层上,同时完成发射极和集电极的硼扩散,然后磷扩散给出基区引线孔,蒸铝,反刻。

由于射区注入的少子在基区中沿衬底平行的方向流动,故称横向管。

二.电学特性:

1.电流增益:

从横向PNP管的结构可知,横向PNP管存在两个寄生纵向PNP管。

当横向PNP管正向有源时

这样:

射区—基区—衬底寄生纵向PNP管也牌正向有源区;

集电区—基区—衬底寄生管反向截止,可忽略其影响。

由于存在寄生晶体管,严重地影响到横向PNP管的电学特性,这也是它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面我们采用简化模型分析横向PNP管的

假设:

①发射区均匀掺杂,则均匀注入;

②忽略n+埋层上推形成的漂移场影响;

③横向及纵向基区宽度均小于空穴扩散长度。

利用:

可得:

式中:

为发射结横向面积;

为发射结纵向面积;

为横(纵)向基区宽度;

为发射结纵向深;

为发射极引线孔到发射区边距离。

当纵向寄生管基区宽度

按照一般的设计数据:

Xjc(WeY)3

RO~150

5

8

15

10

计算值

事实上,执照上述设计数据制作的横向管,其放大倍数要大得多,目前国内水平一般在50以内,国外约为100。

偏差的原因:

①:

发射区非均匀注入;

②:

n+隐埋层上推形成对少子(空穴)纵向的阻滞区,减小了寄生纵向管的作用。

提高

的途径:

①:

横向结面积尽可能大,纵向结面积尽可能小(取决于图形设计及结深设计);

②:

射区(硼)深扩散;

③:

提高注入效率;

④:

表面钝化(减小表面复合);

⑤:

间隙埋层,埋层为高复合区将增加纵向基区复合电流(使

增大,

下降),采用间隙埋层则是一种折衷的办法;

⑥:

采用场助PNP管,外加电场,提高横向发射结有效偏置。

事实上,所有的这些措施都受到条件及其它元件特性的限制,在实际工艺中,往往是通过减少污染,表面吸杂与钝化,增大硼扩散结深来控制

另外,由于横向PNP管基区浓度低,发生大注入效应(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大注入自建电场,有效基区扩展效应)的临界电流密度小,且由于纵向无效注入,使其电流容量较小

一般采用最小设计尺寸时,认为有效电流不得超过

2.击穿特性:

PN结有三种地窖机构:

热击穿(漏电),隧道击穿(重掺杂),雪崩击穿(轻掺杂);

对横向PNP管,属雪崩击穿。

由于基区电阻较大,雪崩击穿电压较高,当cb结反偏时,耗尽区扩展很严重,以至尚未达到cb结击穿电压,而ce结已穿通。

因此横向PNP管的击穿特性实际上是ce结的穿通电压。

采用突变结近似:

3.频率特性:

由于基区宽度大,渡越时间长,且存在寄生晶体管效应,频率特性较差,一般为几兆赫。

三.横向PNP管常用图形

两个特点:

基区为外延层,因而基区等电位的管子可置于同一隔离岛;

只有发射结正对着收集极的侧面积才对

有贡献,因而图形设计中总是以集电区围绕着发射区。

据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个基极制作出多个发射极和集电极,也可以根据需要,以多个集电极围取一定比例的发射区侧面积,来制作

成比例的多个共基极晶体管,还可按设计要求,制作具有固定的电流放大倍数的晶体管。

1.单个横向PNP管

圆形结构:

特点:

发射结周界小,有利于减小复合电流,且消除了棱角电场。

环形结构:

特点:

在同样扩散深度下,发射结侧面积与纵向面积之比较大。

从版图尺寸考虑:

发射区面积要小(提高

);

全程(兼顾

);

基区引线孔靠近射区,且面积大(减小

)。

2.多集电极横向PNP 管

特点:

共用基、射极,各集电极

)之比正比于它们所正对的射区侧面积之比。

3.可控增益横向PNP管

特点:

将多个集电极中的一个与基极短接形成负反馈,稳定电流增益,此时增益由版图定。

4.多发射极,多集电极横向PNP

综合:

1.横向PNP管受基区宽度及寄生效应影响,增益较低,10~50,频率特性较差,几

2.其击穿特性受穿通电压限制,约几十伏。

3.版图设计采用集电区围绕发射区,以尽量利用其有效射区侧面,且采用埋层结构。

4.大电流特性较差。

5.工艺与NPN管相容,简便,可简化电路,因而获广泛应用。

 

§11-2纵向PNP管

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在某些场合下,要求PNP管具有较高的耐压和较大的电流容量。

例如输出管,要求具有额定输出电流,耐压大于电源电压,这时,横向晶体管难以胜任。

这里,我们介绍纵向PNP管。

一.衬底PNP管

1.结构及其制造工艺:

P型衬底作为集电极,n型外延层作为基区,硼扩散形成发射区。

2.电学特性:

电流增益

《晶体管原理》P104导出了NPN型均匀基区晶体管的

为:

变换到PNP管,并利用

得:

显然,对于纵向PNP管来说:

较大,因而

较低;

较大,注入效率不够高;

影响了电流增益。

书中对典型设计数据下纵向PNP管的电流增益作了计算。

提高

的途径:

工艺上避免玷污,吸杂,钝化,以提高少子寿命。

选择适当的基区宽度。

隐埋层,在基区形成少子的加速场。

适当调整硼扩散浓度及外延层电阻率。

击穿特性

纵向PNP管的cb结实际上就是隔离结,一般击穿电压在100

以上,设计中不需改善。

大电流特性

与横向PNP管类似,衬底PNP管的基区宽度大,基区浓度低,容易发生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和基区电导电导调制效应,不同的是,衬底PNP管没有寄生晶体管,但其集电区浓度较低,容易发生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因此其电流容量也较小,一般取10

频率特性

由于没有寄生晶体管的影响,衬底PNP管的频率特性优于横向PNP管,一般为10

左右。

决定于

3.衬底PNP的图形

由额定电流决定发射极条长,可取梳状;

基区包围发射区,以降低

集电极从隔离槽引出。

二.三重扩散PNP管

1.结构与制造工艺

在普通NPN管的基础上再扩

发射区

基区

集电区

2.特点:

具有双重隔离性能,因而所有这种晶体管可置于同一岛上;

浓度已很高,由于受固浓度限制,

区域的浓度难以提高到获得满意的发射注入效率;

基区重掺杂,少子寿命低;

图形尺寸大,寄生电容大。

这样,既增加了工序,又难以得到满意的晶体管,因而极少采用。

 

§11-3超

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差动放大器是一个基本单元电路,差分对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

回顾差分对电路,有两个重要指标

差模输入电阻:

显然从两端看到的差模阻抗应为单管的阻抗的两倍。

(差模信号输入相当于两管be结串联)

于是:

于是

失调电流:

可见,在保证一定的工作电流(

)时,

越小,差分对的指标越高。

这可从两方面达到。

一是线路设计,如达林顿复合管输入,场效应管输入。

二是工艺措施,增大输入管

值,由此产生超

管。

所谓超

管,一般

1000,当

几十

时,

数量级。

下面我们讨论超

管。

一.提高

的主要途径

对缓变基区晶体管:

第一项表示了注入效率,从实际考虑,受固社会浓度限制,

不能无限制减小,当

时,由于重掺杂效应,有效浓度反而降低,且射区内俄歇复合迅速增加,使注入效率降低。

第二项表示基区输运系数,通常NPN管

1

,故这一项对

影响很小。

第三项表示基区表面复合,第四项表示发射结势垒区复合,可以从设计及工艺上将其影响减小到最小。

分析可知,对第三项的要求,超

管与普通NPN管相同,这就意味着超

管的关键仍在注入效率与基区车运系数。

我们将第一项再作变换

显然:

尽可能减小

,不但使基区输运系数达到几乎等于零而且同时提高了注入效率,可大大地提高

值。

在足够大的基区输运系数的前提下,降低基区掺杂浓度,提高注入效率。

基此,形成二种超

二.穿通型超

1.设计思想:

这种超

管的设计思想是减小

,以降低

为代价来获得高

值,由于

很小,当cb结反偏时,势垒区很快扩展过基区,而造成ce穿通,故称穿通型。

2.工艺:

两次磷扩散

在普通NPN管的射区加一次磷扩散,将射区推深,减小

,得到超

管。

两次硼扩散

管的硼扩散与普通NPN管硼扩散分别进行,使超

管的硼扩结深较浅,再一起扩磷。

3.穿通型超

管特点

基宽调制效应明显,特性曲线呈扫帚形;

穿通电压低,约2~7

为减小基区及发射结势垒表面复合,在版图设计上,通常采用圆形发射区,及大面积金属覆盖;

线路设计中,通常使超

管bc结偏置为接近0

这样首先是保护其不被击穿,其次降低了基宽调制效应,再就是避免了

,提高了温度稳定性。

三.离子注入超

设计思想:

降低基区杂质浓度,提高注入效率,获得高

值。

工艺

首先离子注入

,高温推深,形成基区,再扩硼,在

周围形成

环,一方面避免

表面反型造成ce穿通,另一方面作基区的欧姆接触。

扩磷形成发射区。

特点:

由于采用离子注入,成本较高,但重复性好,工艺上容易控制。

只要基区少子寿命较长,

可较大,穿通电压比较高。

 

§11-4隐埋齐纳二极管

模拟集成电路中,有些基本单元电路,如基准电压,源电路,电平位移电路等,常常利用一个二极管的反向特性,来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电压,这种二极管称为齐纳二极管。

直流电路中,当前一级的工作点发生偏移时,会被放大传输到下一级,因此,许多多级放大电路中包含有内稳压源,提供稳定的工作点。

在这些电路中,对齐纳二极管的共同的要求是:

动态内阻小,以避免大电容退耦;

击穿电压稳定;

噪声小。

对于普通齐纳二极管,其特性并不令人满意。

大家知道,不良的表面状态会使PN结击穿电压降低。

普通齐纳二极管PN结的一部分暴露于表面,受到

中电荷及界面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