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992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docx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docx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重点

第一章外币会计

一、记账本位币

会计上以公司所处重要经营环境货币为记账本位币,非记账本位币货币就是外币(记账本位币,一经拟定,不得随意更改)。

二、外币业务

外币业务涉及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

外币交易指公司以非计帐本位币进行收付、结算等业务;外币报表折算,指为满足特定目,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会计报表,折算成另一种所规定货币单位会计报表。

三、汇率

汇率,即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比率或比价。

汇率标价办法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国货币为原则,折合成本国货币,外国货币数量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变化而变化。

大多数国家采用这种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则刚好相反。

(见P27)

汇率按付款期限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是买卖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应交割外汇汇率。

远期汇率,按事先说好,在将来据以交割外汇汇率。

远期汇率有两种表达办法。

(P28)

补充:

即期汇率近似汇率,按照系统合理办法拟定与交易日汇率近似汇率,普通采用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也也许是当月一号外汇汇率。

公司普通应当采用即期汇率作为折算汇率进行折算,但汇率变化不大,也可以采用即期汇率近似汇率作为折合汇率进行折算。

折合汇率一经拟定,不得随意更改。

四、汇兑损益

概念,P28.

东北财大版高财定义:

汇兑损益指发生外币业务在折合成记账本位币时,由于业务发生时间不同,所采用汇率不同而产生差额;或者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由于采用汇率不同而产生折合为记账本位币差额。

汇兑损益种类:

交易汇兑损益,兑换汇兑损益,调节外币汇兑损益,外币折算汇兑损益。

(记住,并懂得每种汇兑损益指什么)

五、外币交易会计基本办法

1.单一交易观:

将公司发生外币购货、销货业务,以及后来账款结算视为一笔业务两个阶段,外币业务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取决于结算日汇率。

单一交易观,期末不确认汇兑损益。

2.两项交易观:

略(书P31)

六、国内外币交易会计核算原则(必要记住,并会运用)P33-34

1.复式记账。

2.用即期汇率会即期汇率近似汇率折算。

3.外币账户余额,月末用当天汇率调节,差额计入汇兑损益。

七、外币业务账务解决(为必考考点)P34-45

P35例1-3,例1-4;P36例1-5,例1-6;P37例1-7;P40例1-12;

八、外币报表折算重要办法(重要内容)

1.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和负债统统划分为流动与非流动两大类。

流动性项目以现行汇率折算,非流动性项目以历史汇率折算。

利润表各项目,折旧与待摊费用以有关资产历史汇率折算,其他收入费用以会计期内平均汇率折算。

2.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

资产负债表资产和负债项目划分为货币和非货币两大类,货币性项目按现行汇率折算,非货币性项目和业主权益项目,以历史汇率折算。

折旧、摊销费用、销货成本以历史汇率折算,其她费用、收入以期内平均汇率折算。

3.现行汇率法:

资产负债表所有资产负债项目,以现行汇率折算。

权益类(实收资本),以历史汇率折算。

利润表中,收入和费用,已发生时汇率折算,也可按期内平均汇率折算。

4.时态法:

规定钞票应收应付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根据其她型按历史汇率和现行汇率折算。

P48

九、会计报表折算差额概念及解决(很重要,必要记住)

折算差额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由于采用折合汇率不同而产生差额。

解决办法有:

1、做递延损益解决;2、作当期损益解决。

十、国内会计报表折算普通原则

1.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除“未分派利润”外,其他采用发生时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收入费用项目,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也可采用按照系统合理办法拟定、与交易日即期汇率相似汇率折算。

3.上诉折算所产生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下单独列示。

4.比较财务报表折算,比照上诉规定解决。

本章分值预计:

13分,其中第七项10分。

第二章所得税会计

一、所得税性质

有两种观点:

费用管和收益分派观,所得税会计前提是所得税属于费用,而不是收益分派(有点印象就行了)。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办法沿革

1、应付税款法(收付实现制,已废除)。

P66

2、以利润表为基本纳税影响会计法:

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时间性差别导致对所得税影响金额分摊到各期。

缺陷是不能充分完整反映所得税会计信息。

(考试时,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是惯用到这种办法)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以为公司收益等于公司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增长值。

国内所得税准则采用这种核算办法。

(考试时,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惯用这种办法)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会计核算程序

1、拟定资产负债账面价值。

2、拟定资产负债计税基本。

3、拟定暂时性差别。

4、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确认额和转回额。

5、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

6、拟定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

四、资产计税基本、负债计税基本(必要掌握,会拟定计税基本)P71-72

五、永久性差别(会辨认暂时性差别与永久性差别即可)

六、暂时性差别(必要掌握,会计算暂时性差别)

暂时性差别,是指资产或负债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本之间差额。

可抵扣暂时性差别:

资产账面价值不大于其计税基本,或负债账面价值不不大于其计税基本。

应纳税暂时性差别:

资产账面价值不不大于其计税基本,或负债账面价值不大于其计税基本。

资产暂时性差别(详见P76-83),

产生资产暂时性差别三种状况:

(1)资产发生公允价值变动,其账面价值发生变化,而计税基本不变,差额为暂时性差别。

(2)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其账面价值发生变化,而计税基本不变,差额为暂时性差别。

(3)计提折旧或摊销时,由于公司采用折旧办法与税法采用折旧办法不同而产生暂时性差别。

<三种变化,账面价值不不大于计税基本则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别,不大于则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别>

负债暂时性差别

产生负债暂时性差别普通有两种状况

1、预测负债:

会计上确认预测负债,但税法上其计税基本为0;

2、预收账款:

会计上解决为预测负债,但其计税基本为0;

特殊状况下暂时性差别:

掌握可抵扣亏损产生暂时性差别,公司发生亏损,可在5年内税前补亏。

(会做1月,第34题就行了)P94例2-16

暂时性差别和永久性差别,在计算当期应纳所得税时,均要先扣除。

附加内容:

几种惯用折旧办法

1、直线折旧法(平均年限法)年折旧额=(原始价值-预测残值)/使用年限

2、工作量法(略);3、余额递减法(略)

4、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测使用年限;某年年折旧额=该资产年初账面价值*年折旧率;

(倒数次年折旧额为当年年初该资产账面价值除以二,最后一年折旧额与倒数次年相等)

5、年数总和法

假设该资产使用年限为n年,则使用年限总和为S=n+(n-1)+···+1=n*(n+1)/2;

每年折旧率=当年年初该资产可使用年限/S;

每年折旧额=当年折旧率*(资产原始价值-预测残值);

七、递延所得税资产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必要掌握)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别*合用税率P99例2-20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别*合用税率P105例2-22P107例2-23

注意:

合用税率为暂时性差别预期实际抵扣或缴纳税率,例如某公司今年缴纳所得税税率是30%,而税法规定从来年起所得税税率调节为25%,则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是采用税率为25%。

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以预测将来可实际抵扣额为限,例如某公司今年发生亏损1000万,而预测将来将来五年税前利润总和仅用700万,则在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只能以700万*合用税率。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状况:

(记住)P97-98

1、公司合并以外发生时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纳税所得额,同步其初始确认金额与计税基本不同而产生暂时性差别。

2、公司对其子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暂时应差别,在不同步具备

(1)在可预见将来很也许转回,以及

(2)将来很也许获得用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

3、预测将来无法获得足够应纳税所得额来递减时,不应确认或不应全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状况:

(记住)P107-109

1、公司合并以外发生时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纳税所得其他交易和事项。

2、投资公司能控制转回时间且预测将来不会转回与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公司应纳税暂时性差别。

3、商誉初始确认。

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核算(必要掌握)

1、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交易或事项有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所得税负债,直接调节“资本公积—其她资本公积”;

2、公司合并过程中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直接调节“商誉”等账户。

3、其他因素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账户。

九、所得税费用核算(必要掌握)详见P114

当期应纳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合用税率P116例2-25

应纳税所得额拟定:

1、会计利润,消除暂时性差别影响(略)

2、在消除暂时性差别影响后,再消除永久性差别影响。

一下几点比较常用,记住:

(1)、国债收入不交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要扣除。

(2)、收到财政拨款不收税。

(3)、公司罚没支出不容许税前扣除。

(4)、接受债权性投资,其利息支出超过规定数量,不可税前扣除。

(5)、应付职工薪酬,超过规定数量不容许税前扣除。

(6)、公益性捐赠超过规定数量不容许税前扣除。

(7)、从非金融公司借款利息支出,超过金融公司按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数额不可扣除。

本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本章预测13分,其中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及其账务解决,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计算及其账务解决10分。

第三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此处略去,在背面整顿基本是一定会考点时候,再做整顿。

从历年状况来看本某些也许会出单选题和多选题,并且很也许会有一道简答题,分值肯能会有7—8分。

第四章租赁会计

一、租赁业务特点

1、租赁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2、“融资”与“融物”相结合。

3、租赁资产分期获得补偿。

二、租赁分类

按租赁目:

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

按资产投资来源:

(1)、直接租赁:

出租人承担购买资产所有资金租赁业务。

(2)、杠杆租赁:

出租人依托第三方提供资金购买或建造,然后再出租。

(3)、售后租回:

(4)、转租赁:

出租人从别处租入,然后又从出租。

三、基本概念

1、租赁开始日:

指租赁合同日与租赁各方就租赁重要条款做出承诺日较早者。

2、租赁期:

租赁合同规定不可撤销租赁期间。

3、租赁开始日:

承租人有权使用资产租赁权力日期,表白租赁行为开始。

4、或有租金:

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其他因素计算租金。

5、履约成本:

租赁期内,为租赁资产支付各种使用费用,如维修费、保险费。

6、担保余值:

承租人而言,指由承租人和与其关于第三方担保资产余值;出租人而言,指承租人担保余值,加上独立于出租人和承租人第三方担保资产余值。

7、未担保余值:

指资产预测余值,减去出租人而言担保余值后来资产余值。

补充:

8、最低租赁付款额:

指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也许被规定支付给出租人各种款项(不涉及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承租人担保余值。

例如一项融资租赁租赁,租期3年,每年年末付息,年租金30000,租约月到期后承租人可以用1000元购买该资产。

则承租人最低付款额=3*30000+1000=91000.

9、最低租赁收款额:

指出租人因租赁而也许想出租人收取各种款项。

涉及承租人最低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