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物理综合复习专题附解答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9923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物理综合复习专题附解答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中考物理综合复习专题附解答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中考物理综合复习专题附解答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中考物理综合复习专题附解答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中考物理综合复习专题附解答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物理综合复习专题附解答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中考物理综合复习专题附解答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物理综合复习专题附解答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物理综合复习专题附解答 物理问题解题规律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4)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或者说题中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各物理量要做到一一对应,也就是v1,s1,t1是物体1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1=s1/t1;

v2,s2,t2是物体2的速度、路程、时间,满足v2=s2/t2。

决不能相互混淆。

然后找与两物体对应方程相连接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S1+S2=a,或者S1-S2=b,有了这样的联系,两方程即可变为一个方程,所求物理量就在该方程之中。

3.利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

首先,对于单一物体而言,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说明或题中表格,情景图找出这个单一物体对应的三个量:

密度ρ、质量m、体积V,各量单位均化为国际单位制单位。

根据ρ=m/v,建立方程,待求的量一定在该方程中。

有的问题让判断物体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可以用①比较密度法;

②比较体积法;

③比较质量法。

举例说明一下:

如用比较密度法:

先根据题中已给的质量和体积的值,应用ρ=m/v计算出这时物体的物质密度ρ;

然后再和密度表中该物质实际密度ρ真比较,相等说明实心,不相等说明是空心。

其次,在多数应用题中,会出现两种物质存在的情况。

处理办法就是阅读题干后找出一物体相对应的三个物理量ρ1、m1、V1,立即给出联系ρ1=m1/V1;

再找出另一物体相对应的三个物理量ρ2、m2、V2,各量的单位统一后,立即用密度公式联系ρ2=m2/V2。

建立两个方程后,再审题、读题、观察表格、图象,找出两个物体在质量上存在什么联系,或找出两个物体在体积上存在什么联系。

即m1=am2或V1=aV2,用这个联系就把上述建立的两个方程化为一个方程,待求的量就含在(或隐含在)这个方程之中,解之即可!

最后,就是在应用密度公式解决计算类问题时,需要注意如下的几个方面:

①各量要体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各量的单位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③解题书写过程要规范化,思路清晰。

4.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方法

(1)比较密度:

根据公式ρ物=m物/V物,求出ρ物,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若ρ物<ρ,则为空心,若ρ物=ρ,为实心。

(2)比较体积:

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V=m/ρ,求出V,再与V物比较。

若V<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V=V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3)比较质量:

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m=ρV,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然后将m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若m>m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5.利用压强公式解决计算题时思维方法

A.对压强公式P=F/S的理解:

(1)压力F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是竖直向下。

压力与物体表面垂直;

(2)受力面积S是指物体相互挤压的面积,与物体表面积不一定相等,可以等于或小于物体表面积,但绝对不会大于物体的表面积。

(3)在理解了压力和受力面积之后,运用压强公式计算时,F的单位是牛顿(N),受力面积S的单位要用平方米(m2),这样得到物体所受压强P的单位是帕(Pa)。

(4)在讨论压力作用效果时,应该用控制变量法来分析,即当压力F一定时,压强P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P与压力成正比。

如果在增大压力F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那么物体受到的压强是增大的;

在减小压力和同时增大受力面积时,压强是减小的,对后面两点希望大家也要有清醒的认识。

(5)压强公式P=F/S既适用与固体,又适用与液体,也适用与气体。

B.利用液体压强公式求解问题时应重点关注的地方:

(1)应用的公式是P=ρgh;

(2)g=9.8N/kg有时题中为了计算简单给出g=10N/kg(3)ρ是指产生压强的液体的密度,一般给出,但对常见的液体水,其密度需记忆。

ρ水=1.0×

103kg/m3(4)h是指深度,表示从自由液面到计算压强的那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

对以上问题理解后,各量单位统一了,代入公式计算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6.掌握求解浮力的几种基本方法

(1)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即称量法:

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下其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G(G是物体受到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则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浮=F1-F2

(2)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即压力差法: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为F1,向下的压力为F2,则物体受到液体对其向上的浮力F浮=F1-F2

(3)用漂浮或悬浮的条件求浮力即平衡法:

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均有F浮=G。

G为物体自身的重力,F浮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4)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即公式法:

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对于初中中考出现浮力计算问题,用以上方法的一种或者两种基本可以解决。

无论计算题难度多大,都离不开这四种方法中的某几种方法。

7.计算浮力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

(1)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隐含条件的关键词,如浸入、浸没、装满、未装满、溢出、未溢出、漂浮、悬浮、上浮、下沉等。

(2)确定研究物体,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浮力、拉力或压力等)。

(3)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列出关系式,比如物体在液体中漂浮或悬浮时F浮=G物;

用线吊在液体中时:

F浮=G-G示;

被强制压(按)入液体中时,F浮=G+F(F为压力或拉力),若有几个物体连接在一起,可以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4)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或密度、重力的计算公式代入关系式,代入已知量解出未知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较难题适用,对解较容易的浮力题也适用。

8.用二力平衡的思想解决浮力问题

(1)物体漂浮或者悬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时浮力等于重力F浮=G

(2)有一个重物压在物体上,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或者悬浮在液体中,这时物体的重力加上重物的压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即F浮=G+N

(3)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并且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物体平衡时,物体重力等于弹簧秤读数加上物体受到的浮力,即F浮+F=G

(4)物体在液体里,物体下端用绳拴住挂,并且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中,物体平衡时,物体重力加上绳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即F浮=G+F

9.利用功的公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W=Fs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力F和距离S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即距离S是在力F作用下且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其次,一定要注意F和S的同时性,即在计算做功多少时,一定要搞清S是否是F始终作用下运动的距离。

比如用60N的力将一重为8N的物体踢出20m远,这20m不是在脚的力的始终作用下运动的,在求脚对物体做功时,不能表示为W=Fs=60N×

20m=1200J。

10.对机械功率公式P=F·

v讨论

(1)如果作用于物体上的力F为恒力,且物体以速度v匀速运动,则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保持不变。

(2)若P恒定,则F越大,V越小;

F越小,V越大。

如:

很多动力机器通常有一个额定功率,且通常使其在额定功率状态工作(如汽车),根据P=Fv可知:

当路面阻力较小时,牵引力F也小,v可以大,即汽车可以跑得快些。

当路面阻力较大,或爬坡时,需要比较大的牵引力,v必须小。

这就是爬坡时汽车换低速挡的道理。

(3)若F恒定,V越大,P越大。

在动力机器原来在远小于额定功率的条件下工作,例如汽车刚刚起动后的一段时间内,若保持牵引力恒定不变,速度逐渐增大过程中,功率也逐渐增大。

但是这一情况应以二者乘积等于额定功率为限度,即当Fv=P额。

以后,这种情况不可能实现。

11.与杠杆机械效率有关的计算题解题策略

a.用杠杆提升物体的模型图

b.灵活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1)杠杆平衡条件公式公式F1L1=F2L2

(2)求解动力,用变形公式F1=F2L2/L1

(3)求解动力臂,用变形公式L1=F2L2/F1

(4)掌握杠杆平衡条件公式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

F1代表杠杆平衡时,受到的动力;

L1代表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

F2代表杠杆平衡时,受到的阻力;

L2代表杠杆平衡时的阻力臂。

F1L1=F2L2

这个公式表示,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c.用杠杆提升物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求法

(1)用杠杆提升物体做的有用功W有用=Gh

(2)用杠杆提升物体做的总功W总=Fs

(3)用杠杆提升物体做的额外功W额外=W总—W有用

其中h是重物G被提升的高度,s是动力F移动的距离。

h与s的关系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建立。

d.杠杆机械效率的求解

(1)用杠杆提升物体时,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称为杠杆机械效率。

(2)杠杆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用/W总)×

100% 

12.与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关的计算题解题策略

(一)用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机械效率问题求解办法

a.用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的模型图

b.用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求法

(1)有用功W有用=Gh

(2)总功W总=Fs

(3)额外功W额外=W总—W有用

(4)s=nh

其中h是重物G被提升的高度,s是动力F移动的距离,n是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c.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求解

(1)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称为滑轮组机械效率。

(2)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

100%=(G/nF)×

100%

(二)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机械效率问题求解办法

a.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的模型图

b.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求法

(1)有用功W有用=fs2

(2)总功W总=Fs1

(4)s1=ns2

其中s1是动力F移动的距离,s2是重物水平移动的距离,f是物体匀速运动受到的阻力,n是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1)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时,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称为滑轮组机械效率。

100%=(fs2/Fs1)×

13.与斜面机械效率有关的计算题解题策略

a.用斜面提升物体的模型图

b.用斜面提升物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求法

(1)有用功W有用=Gh

(2)总功W总=Fs

其中s是动力F沿着斜面移动的距离,h是重物上升的高度,s和h的关系,通常可由解三角函数得到,一般斜面倾斜角给出。

c.斜面机械效率的求解

(1)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称为斜面的机械效率。

(2)斜面机械效率公式:

100%=(Gh/Fs)×

14.热量计算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

首先阅题、思题,找出物体原来的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