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阶段质量测评一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98906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阶段质量测评一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阶段质量测评一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阶段质量测评一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阶段质量测评一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阶段质量测评一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阶段质量测评一文档格式.docx

《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阶段质量测评一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阶段质量测评一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人教第二册讲义+测试第一章阶段质量测评一文档格式.docx

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故A项正确。

3.乙、丙两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矿产资源 ②对外开放程度 ③消费水平 ④经济发展水平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乙为山西省,丙为广东省。

广东省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山西省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下图是南美洲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

读图,回答4~6题。

4.该地区人口分布(  )

A.平原多,高原少B.北方多,南方少

C.东南多,西北少D.内陆多,沿海少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巴西。

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西北内陆人口稀少;

北部平原地区人口稀少。

5.影响该地区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水源C.矿产D.经济

答案 D

解析 南部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稠密,D项正确。

6.影响该地区北部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C.植被D.地形

解析 北部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A项正确。

下图为山东省1953~2010年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图,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越均衡。

读图,回答7~8题。

7.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状况是(  )

A.趋于均衡B.极度集中

C.不均衡趋势加强D.60%土地集中80%人口

解析 据题干可知,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越均衡。

读图可知,1953年以来,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距绝对均衡线越来越远,说明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A项错误,C项正确;

60%土地集中约40%~50%人口,D项错误;

并不是极度集中,B项错误。

8.引起山东省1953年以来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B.气候C.资源D.经济

解析 根据上题结论,山东省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主要是由于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导致人口分布发生变化,D项正确。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发展历史较悠久,经济相对发达。

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

10.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

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

解析 人口从南部迁移到北部,主要是因为北部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  )

A.迁入人口性别比呈平衡态势

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

D.男性人口仍占多数

解析 图示曲线为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

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男性人口仍占多数,D项正确;

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50~54岁,B项错误;

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增加的趋势,C项错误;

迁入人口性别比并不平衡,A项错误。

12.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

C.产业结构D.家庭婚姻

解析 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影响因素可能是婚姻因素,D项正确;

工程建设、交通运输以男性劳动力为主,A、B两项错误;

产业结构变化主要是产业升级,需要劳动力数量减少,性别差异不大,C项错误。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示意近十七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

据此完成13~14题。

1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图示时期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C.劳动力需求数量逐年增加

D.人口迁入量逐年增加

解析 读图可知,常住人口始终高于户籍人口,说明该地迁出人口小于迁入人口,A项正确。

14.人口迁移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

①加大了该市的就业压力 ②劳动力、人才外流 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 ④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人口大量迁入,会加大该市的就业压力和环境问题。

叙利亚位于亚洲西部,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人口密度较小。

近年来,由于宗教、资源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军事冲突不断。

下图为近年来叙利亚人口迁移示意图。

据此完成15~16题。

15.近年来,该国难民人数大量增加,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生态环境因素

C.历史文化因素D.政治军事因素

解析 根据材料“由于宗教、资源等原因导致该地区军事冲突不断”可知,该国难民人数大量增加,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政治军事因素。

16.该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B.科技发达

C.开放程度高D.资源丰富

解析 据材料可知,叙利亚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

水资源短缺成为该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的主要原因。

四川省是人口迁出大省。

读某年四川省人口迁出的目的地分布百分比图,回答17~18题。

17.造成四川省人口迁出目的地分布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资源B.政策C.经济D.交通

解析 四川省人口迁出目的地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说明经济因素是根本影响因素。

18.四川省人口迁出的主要影响是(  )

A.减轻了本地环境压力

B.降低了本地城镇化水平

C.不利于本地与外界的联系

D.延缓了全国人口老龄化过程

解析 四川省人口大量迁出使本地的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减小;

对于人口流出地来讲,农村人口大量迁出,间接提高了本地城镇化水平;

四川省人口迁出有利于加强本地与外界的联系;

四川省人口迁出对全国人口老龄化基本没有影响。

下图为XX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中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是评估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布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图示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水平高B.生态环境好

C.交通状况好D.人口素质高

解析 我国城市人口吸引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少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A项正确。

20.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人口素质下降,管理难度加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老龄化加剧

C.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

D.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提高

解析 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C项正确;

人口增加,不会导致人口素质下降,A项错误;

劳动力人口迁入,老龄化减轻,B项错误;

劳动力迁入,不影响就业岗位数量变化,D项错误。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

0~100)。

图一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中P点表示该区人口集聚度。

图二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图二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

A.高原B.山地C.丘陵D.平原

解析 据材料得知,协调度数值越大,代表人口与该因素协调度越大。

读图可知,人口集聚度、社会经济协调度、人居环境适宜度都很高,说明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在东部平原区,D项正确。

22.图二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势起伏大B.水资源短缺

C.荒漠广布D.土壤贫瘠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人口集聚度与人居环境适宜度高,故该地区人口与地形、气候协调度较高,说明地形较平坦,气候温和,土地资源适应度较高,A项错误;

该区水土资源适应度较低,说明该区人口和水土资源协调度低,可能是人口众多,需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短缺,B项正确;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华北平原,荒漠面积小,土壤肥沃,C、D两项错误。

2017年6月26日,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7)》在京发布。

读北京市有关人口数据表(表中人口数量单位:

万人),回答23~25题。

23.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2172.9万人

C.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解析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最大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为维持较好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容量。

读表可知,北京市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分别为3000万人、2300万人。

24.目前下列影响北京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中,相当于“短板效应”中短板的是(  )

A.水力资源B.交通状况

C.地形地势D.水资源

解析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该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25.提高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③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 ④向其他省(区、市)移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解析 提高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秘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

2018年秘鲁人口净迁出约4万,2019年秘鲁人口约3300万。

下图为秘鲁人口和矿产分布示意图。

(1)描述秘鲁人口分布特点。

(3分)

(2)甲地区人口稀少,试分析原因。

(4分)

(3)乙地区人口稠密,试分析原因。

(4)秘鲁为人口净迁出国,试分析原因。

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

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

(2)甲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雨林广布,开发难度大;

地处内陆,对外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水平低。

(3)乙地区位于首都附近,经济较为发达;

地处西部沿海,交通便利;

渔业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丰富;

与外界联系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