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B卷提升篇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5971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期末测试B卷提升篇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期末测试B卷提升篇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期末测试B卷提升篇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期末测试B卷提升篇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期末测试B卷提升篇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期末测试B卷提升篇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人教版.docx

《期末测试B卷提升篇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测试B卷提升篇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测试B卷提升篇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人教版.docx

期末测试B卷提升篇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人教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期末测试(B卷)

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3分,15小题,共45分)

(2020·越秀区·广东实验中学高二期中)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

如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太阳直射点位置为()

A.23°26'N,11°56'EB.23°26'S,168°05'W

C.11°05'N,168°05'ED.11°05'S,11°56'E

2.假如广州该日是晴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昼长夜短,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B.昼长夜短,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C.昼短夜长,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D.昼短夜长,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3.夏至日,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A.0°B.12.5°C.22°D.34.5°

【答案】1.D2.D3.D

【解析】

1.“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说明78°55'N刚刚结束极夜。

依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极昼(夜)最低纬度互余的原则,可判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1°05'S;极夜后首次日出,应该是正午12时,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1°56'E。

故D正确,A、B、C错误。

2.由材料可知这次是极夜后首次日出,白昼很短。

因此广州应是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故D正确,A、B、C错误。

3.由材料可知,黄河站的纬度为78°55'N。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Ω|(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值;Ω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在同一半球取“+”与所求点不在同一半球取“-”),可求得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4.5°。

故D正确,A、B、C错误。

(2020·广西兴宁区·南宁三中高二月考)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

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4.图中扇三角洲()

A.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B.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

C.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D.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

5.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②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汊多B.多为地下暗河C.流量不稳定D.易改道

【答案】4.D5.C6.B

【解析】

4.根据材料“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可知扇三角洲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D正确;水体水面上升则扇三角洲面积缩小,A错误;水体水面下降则扇三角洲面积扩大,B错误;流水堆积过程中先堆积颗粒大的,再堆积颗粒小的,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C错误。

故选D。

5.根据甲处沉积物粒径大小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早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是由小到大,说明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河流的搬运能力不断增强;后期沉积物粒径自下而上是由大变小,说明是三角洲不断后退,河流的搬运能力减弱,即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故选C。

6.扇三角洲颗粒沉积物变化大,说明流量不稳定;扇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流量不稳定,导致河流分汊多,易改道;图中河流以地表径流为主,看不出有地下暗河。

因此对图中河流叙述不正确的是多地下暗河。

故选B。

(2020·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二月考)读下图“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季风环流B.盛行西风C.赤道低压D.东北信风

8.当沙尘扩散如①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9.如果风带处在②位置()

A.美国东南部降水量增加B.地中海沿岸温和湿润

C.亚马孙河的含沙量增大D.非洲西海岸草木葱绿

【答案】7.D8.C9.B

【解析】

7.非洲西部没有季风,故A错误。

盛行西风主要影响中纬度地区,而沙尘扩散区域主要在低纬度地区,故B错误。

赤道低压控制下,空气做上升运动,不是水平运动,故C错误。

从沙尘扩散的方向看,自北非撒哈拉沙漠向美洲扩散,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方向基本一致,故D正确。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

8.据图可知,沙尘扩散路径①比路径②靠北,因为气压带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所以可以得知,当沙尘扩散如①所示时,最可能是东北信风带北移,对应的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9.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如果风带处在②位置,表明东北信风带南移,对应的时间为北半球的冬季。

冬季美国东南部的降水量减少,故A错误。

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湿润,故B正确。

亚马孙河的含沙量增大是破坏植被的结果,与季节无关,故C错误。

非洲西海岸的草原在南北半球均有分布,此时北半球的草木枯萎,南半球的草木葱绿,故D错误。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则洋流可能为()

A.加利福尼亚寒流B.西风漂流C.秘鲁寒流D.东澳大利亚暖流流

11.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则甲洋流可能为()

A.北大西洋暖流B.墨西哥湾暖流C.夏季的季风洋流D.东澳大利亚暖流

12.若图中的海洋是太平洋,当甲洋流远离海岸且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信风异常增强B.南美洲东北沿海地区出现洪涝灾害

C.秘鲁渔场大幅度减产D.此现象称为拉尼娜现象

【答案】10.C11.A12.C

【解析】

10.由图可知,甲洋流位于大陆西岸,且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30°,可以推测该洋流为南半球寒流,因此可能为秘鲁寒流,C正确;加利福尼亚寒流位于北半球;南半球西风漂流向东流;故选C。

11.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甲位于大陆的西岸,结合洋流的分布规律,则甲洋流可能为北半球的北大西洋暖流,A正确;墨西哥湾暖流位于大陆东岸;夏季的季风洋流位于大陆东岸;东澳大利亚暖流位于大陆东岸;故选A。

12.若图中的海洋是太平洋,当甲洋流远离海岸且沿岸的水温异常升高时,东南风应该异常减弱,A错误;南美西岸地区和东南沿海出现洪涝灾害,B错误;秘鲁渔场大幅度减产,C正确;此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D错误。

故选C。

(2020·河南南阳市·高二期末)航海家迪亚士1487年从葡萄牙探险至非洲最南端,航行路线如图中带箭头的线路所示,探险队途经乙地到达好望角。

其中非洲大陆某地年降水特征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若某船只逆着航海家迪亚士的航行线路,由好望角往北行至欧洲,则船只()

A.一直顺水B.先顺水后逆水

C.一直逆水D.先逆水后顺水

14.多肉植物即根、茎、叶器官中有一种或几种肥厚多汁、利于贮水的植物。

它们在旱季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生长、开花。

据此推断,图中最不适合多肉植物生长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

15.丙地所呈现的自然带分布在赤道附近,此现象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经度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答案】13.B14.B15.D

【解析】

13.船只逆着航海家迪亚士的航行线路,由好望角往北行至欧洲。

先沿本格拉寒流北上,因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所以先顺水;后在几内亚湾暖流、加纳利寒流(自北向南流)的影响下,逆水航行。

B正确。

故选B。

14.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器官中有一种或几种肥厚多汁,利于贮水,以便植物熬过干旱。

多肉植物在旱季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生长、开花,所以其适宜生长在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地区。

读图可知,丙、丁为热带草原气候区,甲为地中海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适宜多肉植物生长,而乙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多雨,降水季节变化小,不适宜多肉植物生长,B正确。

故选B。

15.丙地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是热带雨林气候区,但是所呈现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所以是受地形影响造成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计55分)

16.(2019·浙江绍兴市·诸暨中学高二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4分)

材料一:

兰州市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强烈。

市区海拔平均高度1518m,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域而过。

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和适宜。

兰州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1978年城市化水平为45.6%,2010年时已经达到62.7%,热岛效应逐渐增强。

材料二:

兰州地区地形图和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

(3分)

(2)分析兰州冬无严寒的原因?

(3分)

(3)不考虑其它因素,分析兰州城市化对山谷风的影响。

(4分)

(4)兰州河谷两岸地貌类型有多级阶地和河心滩地,简述该区地形地貌的大致演化过程?

(4分)

【答案】

(1)夜间强,白昼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

(2)北部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升温;沿河布局,河流对气温调节作用大,冬季降温慢;冬季燃煤供暖,煤污染物排放量大,大气逆辐射增强,热量收入多。

(3)谷风减弱,山风增强。

城市化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加强,白天城市热岛减小了山地与谷地的温差,谷风减弱;夜晚城市热岛加大了山地、谷地的温差,山风加强。

(4)地壳稳定时,河流以侧蚀和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漫滩;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河漫滩变成一级阶地;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多级阶地;河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谷沉积物露出水面形成河心滩地。

【解析】

(1)观察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可以看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白天弱,夜间强,且最弱时刻在正午前后,最强时刻在子夜前后。

(2)兰州纬度较高,冬无严寒应与地形、下垫面性质与天气等因素有关。

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我国位于高压中心南侧,大部分地区盛行西北风。

地形图显示兰州地处河谷,北部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地处冬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升温;兰州沿河设城,河水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由于河流调节作用,冬季降温慢;从天气角度看,冬季燃煤供暖,烟尘排放量大,多雾霾,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效果显著。

(3)兰州为我国著名大城市,热岛效应显著。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是,分析兰州城市化对山谷风的影响应与热岛效应形成的城市风有关。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

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

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

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

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

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兰州位于河谷中,白天城市热岛减小了山地与谷地的温差,谷风减弱;夜晚城市热岛加大了山地、谷地的温差,山风加强。

(4)本题应从阶地与河心滩的形成两个方面作答。

河流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

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

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

地壳稳定时,河流以侧蚀和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漫滩。

当地面因构造运动大面积上升或气候变化使河水水量增加,水中泥沙减少,会引起河流强烈侵蚀河床底部,造成下切现象,河床大幅度地降低,原先谷底的河漫滩就超出一般洪水期水面,成为阶地。

阶地的形成是因为水的侵蚀,河流下蚀的深度,受到它要进入的湖或海的水面高度的限制,在那里的海拔高度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便会到达下蚀的极限,转为向两侧侵蚀,使河滩的面积扩大,只能形成一级阶地。

而多级阶地的形成说明这个地方的地质状况曾经稳定而又再次升高过。

心滩是由河床中部的沉积物构成的形态,流经兰州的黄河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河谷沉积物露出水面形成河心滩地。

17.(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非洲和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空白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试分析非洲和南美洲气候的共同特征?

(3分)

(2)非洲干旱地区比南美洲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3)图中A、B两地区同为热带雨林气候,请叙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

(4)甲、乙两地区有全球两块最大的原始热带雨林,请你具体阐述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3分)

【答案】

(1)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都很高,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2)非洲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影响的地区面积比南美洲大。

(3)都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地带,山地、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降水多;沿岸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4)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

【解析】

(1)根据图中显示非洲和南美洲气候的共同特征有:

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气温都很高,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2)非洲干旱地区比南美洲广,其主要原因是非洲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影响的地区面积比南美洲大。

(3)A、B两地的热带雨林气候为非地带性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都处于东南信风迎风地带,山地、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降水多;沿岸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4)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

18.(2020·全国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正常年份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和“厄尔尼诺年的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完成两图中的大气环流(用箭头在线段上标出)。

(2分)

(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________,海面水温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2分)

(3)据图说明正常年份,南美西部海域的洋流类型与成因:

类型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

(2分)

(4)厄尔尼诺年,秘鲁西岸海域受____________(洋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______________,可能盛行__________气流,出现________________等异常天气。

(4分)

(5)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分)

【答案】

(1)见下图

(2)较多 较高 盛行上升气流 

(3)上升补偿流 近海岸海水被吹离海岸向西运动,深层较冷海水上涌补充形成补偿流 

(4)赤道逆流 升高 上升 多降水 

(5)秘鲁西海岸上升流受抑制,鱼的饵料减少,鱼类减少。

【解析】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较多。

南美洲西部海域洋流类型是上升补偿流。

“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岸海域受赤道逆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升高,气流上升,出现多雨现象。

水温升高,导致秘鲁渔场产量减少。

(1)①图环流呈顺时针方向,②图中的大气环流左面呈逆时针方向,右侧呈顺时针方向。

(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较多,海面水温较高;原因是盛行上升气流。

(3)据图说明正常年份,南美洲西部海域洋流类型是上升补偿流,成因是近海岸海水被吹离海岸向西运动,深层较冷海水上涌补充形成补偿流。

(4)“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岸海域受赤道逆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升高,可能盛行上升气流,出现多雨等异常天气。

(5)“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使秘鲁西海岸上升流受抑制,鱼儿的饵料减少,鱼类减少。

19.(2019·全国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物种生长的范围和生长条件的研究,日益为地理学界研究所重视。

“红石滩”景观,是橘色藻附着于岩石上呈现的景观,主要分布在川西、滇西北、藏东南等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它的形成必须要满足有大量原生的石头(即表面干净、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

下图示意四川西部贡嘎山“红石滩”景观分布(注:

郁闭度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重要指标)。

(1)说明“红石滩”景观形成需要的条件。

(4分)

(2)分析“红石滩”景观在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海拔较高的原因。

(4分)

(3)简述“红石滩”景观多分布在郁闭植被分布区上限附近的原因。

(4分)

(4)指出贡嘎山郁闭植被东、西坡分布上限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分)

【答案】

(1)温度较低的气温条件;潮湿干净的环境;大量裸露的原石环境;丰富的矿物等。

(2)山地为主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纬度较低,但平均海拔较高,山体上部气温较低,满足“红石滩”景观形成的条件等。

(3)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发育的途经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相比海拔较低处,郁闭植被分布区上限附近人为破坏较少等。

(4)差异:

西坡分布的上限高于东坡。

主要原因:

贡嘎山西侧受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组合状况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红石滩”考察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

准确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由材料中“红石滩”景观主要分布雪山冰川附近的河谷里可以得出其形成的条件为:

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潮湿。

橘色藻附着于表面干净的原生岩石上,丰富的矿物为藻类生长提供养分。

(2)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南方以亚热带气候为主,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海拔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气温较低,可满足橘色藻及红石滩形成的条件。

(3)影响植被生长状况的条件主要是水热以及组合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坡为迎风坡,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植被生长茂密,郁闭度高。

(4)读图郁闭植被分布区,位于流石滩下方,海拔4000米左右。

相比较高的流石滩,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低,温度适宜;郁闭植被分布区多河谷,湿度大。

构造活跃及大量泥石流将上方流石移至郁闭植被分布区,为“红石滩”景观提供了较多的原石。

郁闭植被分布区海拔较高人为破坏较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