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桥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框架桥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桥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防风措施10
一、概况
本标段DIK40+615处1-9血.3m钢筋混凝土框架桥为铁路跨越乡间
道路而设。
基底换填0.2m厚的级配碎石并设0.5m厚C25混凝土垫层
二、施工组织
1、施工队伍
根据本桥规模小,工期短,工程量集中的特点,拟安排路桥工区桥
梁施工队组织施工,上场总人数222人,人员组成为:
技术及管理人员(含质检及测试人员)22人,技术工人57人,各类司机53人,普工90人,组织机构详见图2-1。
图2-1作坊框架桥施工组织机构图
2、主要施工机械
主要施工机械见表2-1,其它设备根据需要配置。
3、施工安排
基坑开挖完成后施工垫层混凝土;
框架主体分三次施工:
第一次施工底板,第二次施工边墙,第三次施工顶板。
框架外模采用钢模板,框架内模采用新购的大块竹胶板。
4、主要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配备
表2-1作坊框架桥施工机械配备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主要工作性能指标
备注
1
混凝土搅拌机
30m3/h
2
汽车起重机
16T
3
交流电焊机
30KW
4
钢筋弯曲机
100KVA
5
钢筋切断机
1.1KW
6
运输汽车
8T
本桥拟配置各类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共22名,其中技术、质检及
测试人员共12人,包括:
质检工程师1名,地质工程师1名,桥梁工程师2名,机械工程师1名,试验工程师1名,量测工程师1名,合约工程师1名,技术员、质检员、试验员、测量员、安全及环保人员等按施工需要配置。
5、施工平面布置
(1)进场道路
本桥邻近营融公路,利用该公路作为机械和材料运输道路。
施工时,
须改移现有村道,将其移至线路DIK40+692位置后接入营融公路。
(2)施工场地
桥梁施工用地1200m2,设置现场办公室、材料加工棚、材料库、
材料加工及存放场、设备停放及修理场。
场地硬化采用10cm厚C15混凝土
施工平面布置见图2-2
(3)队伍驻地
根据总体规划,桥梁队上场总人数为222人,由于用地紧张,拟在作坊村租地用作施工队生活及办公场地,另在施工现场设现场办公室。
(4)施工用水
本地水源丰富,水质好,现场施工及生活用水考虑从当地自来水网接入;
供水干管采用©
50mm钢管。
公路(5)施工用电
根据总体现划,桥梁工程共设1台315KVA变压器,供混凝土搅拌站用电。
本桥距离变电站较远,施工中采用1台120KW发电机,作为桥梁施工的供电设备。
6、施工进度
本框架工程计划于2006年3月21日开工,2006年6月20日开工,施工时间为92天,具体安排如下:
工序名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持续时间(天)
基坑开挖
2006-03-21
2006-03-25
垫层施工及养护
2006-03-26
2006-03-30
底板钢筋
2006-03-31
2006-04-12
13
底板混凝土
2006-04-13
2006-04-15
侧墙钢筋
2006-04-16
2006-04-20
侧墙模板
2006-04-21
2006-04-27
7
侧墙混凝土
2006-04-28
2006-04-30
8
顶板支架及底模
2006-05-01
2006-05-05
9
顶板钢筋
2006-05-11
2006-05-15
10
侧墙及顶板混凝土
2006-05-16
2006-05-17
11
养生及拆模
2006-05-18
2006-06-15
29
12
附属工程
2006-05-21
2006-06-20
31
三、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由于该框架桥为跨公路桥,施工时车辆不能通行,及时与地方政府联系,做好工作,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对公路进行改移,对施工范围内管线进行调查,做好管线拆迁和保护。
2、基础施工
(1)基础开挖
基础采用机械开挖方坡开挖,人工配合。
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0.2m
处由人工清底,有地下水渗入时应及时排除基坑内积水。
(2)基础换填、垫层施工
基底换填前将碎石拌合均匀,然后分层铺筑,用夯机夯实。
基底换填夯实后,在基底顶面绑扎钢筋,用同标号的素混凝土块控制保护层厚度。
框架采用组合钢模板,混凝土集中拌合,输送车送料,吊车或输送泵入模。
3、钢筋施工
钢筋在加工场内集中加工,人工运输至施工现场。
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要求绑扎,墙身竖向钢筋与基础钢筋绑扎一起绑扎;
墙身横向在底板混凝土完成后绑扎;
顶板伸入侧墙的钢筋应与墙身钢筋一同安装,其余部分待顶板底模安装好以后再绑扎。
4、模板安装
框架侧墙内模及顶板底模采用新购的大块组合竹胶板,外模采用组合钢模板。
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绑扎墙身钢筋,安装墙身模板,内模安装到梗肋,外模安装至顶板。
墙身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支架,安装顶板底模、绑扎顶板钢筋绑并浇筑混凝土。
5、支架
顶板底模为满堂架,材料为直径50mm,厚4mm的钢管。
钢管纵向间距1200mm,横向间距为1000mm;
沿着钢管高每1m设1道水平支撑。
竖向顶上每根钢管上设置1个可调螺栓杆,调整杆头高度。
接着铺上10cm厚的垫木,最后铺上底模,在底模与垫木之间用木楔调整底
模标高。
6、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框架内模及顶板底模采用大块竹胶板;
框架混凝土分三次浇筑:
第一次浇底板,第二次浇侧墙,第三次浇顶板。
(1)底板施工
底板垫层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后,安排测量人员放样,定出框架控制点,戈畑轮廓线。
安装底板及侧墙伸入底板的钢筋,支立外模,浇筑混凝土。
底板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30cm,安排两组人员等速作
业。
两个作业面间距5m左右,以保证次层混凝土浇筑时,首层表面不初凝为宜。
底板混凝土浇至侧墙下梗肋以上5cm。
(2)侧墙施工
侧墙模板采用胶合板,钉于5cm厚木板上,先在现场做成大块,然后用吊车配合人工安装,接缝填入双面胶并挤紧。
内层带木采用10X
10cm方木,外层带木用©
50钢管。
导管拉杆用©
16圆钢筋制作,间距50cm。
两端做丝口。
斜撑为方木及钢管。
墙身混凝土采用全断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
混凝土
用罐车运输,泵车泵送入模,人工振捣,一次连续浇筑成型。
施工中指派专人看模,防止胀模漏浆,防止橡胶止水带位移。
侧墙混凝土浇至上梗肋以下5cm。
(3)顶板施工
侧墙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在框架底板上布置方木,支立碗扣架,安装顶板底模。
支架顶部设双层方木作平台,顶层方木找平后满铺5cm木板,刨平后铺装胶合板,板缝灌注玻璃胶。
钢筋绑扎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分层施工,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
表面收浆后进行压光拉毛,然后覆盖养护至要求的强度与龄期。
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
7、附属工程施工
桥头锥体护坡采用渗水土填筑或按设计填料填筑,分层夯填密实,按设计标高和坡度一次填足并预留沉落量,并每侧适当加宽,待整修边坡时再把多余土方刷去,严禁填筑宽度不足时帮填;
超高部分砌筑时挖除;
浆砌片石砌筑在填土基本稳定后施工,坡面要挂线,砌面要平顺,护锥片石下面按规定做碎石反滤层,锥坡表面设泄水孔;
护锥与路基之间或地面的连接必须平顺,以利排水,并避免地表水冲刷或渗入锥体造成坍塌。
砌筑所有石料、砂浆要符合要求,施工严格按规范执行。
图1钢筋砼框架桥施工工艺流程图
四、质量控制措施
1、模板质量控制措施
(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全部使用钢模板。
(3)混凝土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
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2、钢筋质量控制措施
(1)进场后加强保管,堆放处要下垫上盖。
生锈的钢筋使用前必须除锈;
钢筋除锈后仍留有麻点者,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2)严格按规范控制施工,确保钢筋接头的连接方法和接头数量及布置符合要求。
(3)认真看清图纸,并向操作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复杂部位
应附施工草图。
(4)加强质量检查,做好隐蔽工程检验记录。
3、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检查混凝土和易性;
混凝土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
(2)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
(3)混凝土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
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
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
(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混凝土浇筑时加强现场检查。
(5)加强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均匀增长;
拆模时精心操作,保护好结构物。
五、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现场保安作业制度
(1)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停车场、修理场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2)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安全标志和符合安全规定的标牌,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标语。
(3)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
(4)施工中发现危及地面建筑物或有危险品时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完毕后方可施工。
(5)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
危险地区必须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2、防洪措施
雨季成立防汛、小组,设专人值班,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制定防洪预案,提前做好防洪防汛工作,备足防汛材料,避免人员及财产损失。
3、防风措施
在工程施工中随时收集天气预报资料,施工现场设置气象观测,以准确掌握每时每刻的风力情况,做到严密观测,预防为主,防风、抗风设备、措施到位。
机械设备安装防风装置:
所有施工设备和机具在使用前均须由专职人员负责进行检查必要的试验和维修保养,确保状况良好。
各技术工种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大型机械的保险限位装置,缆风均应安全可靠。
电力线架设时必须安装防风设施:
施工用的电力线每间隔30米,
必须设置限位排架或绝缘间距架,防止绞线而引起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