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实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881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实录.docx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实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实录.docx

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实录

新修订初中地理教学教案

地理教案

(GeographyLessonPlans)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七年级地理: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实录)

教材简介: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地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经典的地理学思想,至今仍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学习本教材的学生可以提高自身技能,本文档是按照教材进行修订编写,可以放心的进行教材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使用地球仪定位的能力以及学生猜测想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教学难点

  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判定。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两种不同颜色的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用9.11事件导课)

  师:

上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不仅有形状,也有大小。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那么在地球表面每天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如xx年9月11日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

美国华盛顿五角大楼、纽约世界贸易大楼被轰炸。

  师:

你能否说出这两个城市的准确位置呢?

  生:

很难准确回答(说明学生对这两个城市的位置不清楚)。

  师:

你们判断这两个城市的位置主要依靠哪些地理手段呢?

  生:

地球仪。

(因为上课前已经给学生发了地球仪,所以能回答出。

继续问还有什么方法,学生可回答:

地图。

  师:

地球仪和地图都可以比较准确地读位置。

因为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相仿,所以我们先学习地球仪(板书)。

  通过热点问题导课使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用处,可激发求知欲。

  教学新课

  ①经线、纬线

  师:

在地球仪上都画了些什么?

  生:

答出很多。

有喜马拉雅山;阿拉伯半岛;中国等国家;海洋;有一些相交的线,可能是经线和纬线吧。

  师:

如果在地球仪上准确的读出华盛顿、纽约以及其他地区的位置依靠什么办法呢?

  生:

可能会答出用经纬线表示(学生不知道经纬线的作用)。

  师:

我们就来看看经线、纬线是否能确定准确位置?

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什么是经线和纬线。

请同学到前面的大地球仪上指一下。

  为了引出经纬线知识,让学生敢于说话,为下面要学的知识作铺垫,且使学生明确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

须依靠经纬线。

  (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线分别代表经线和纬线。

  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以探究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

指图不够准确。

  师:

请拿出新华词典,查出经纬线的定义。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生:

说出定义。

  根据定义在小地球仪上每个同学指出来,再找同学到前面的大地球仪上指出,还可能出错,尤其是经线(学生不清楚经线是圆还是半圆)这时教师可强调经线的定义中“连接”这两个字,学生就可以清楚经线了。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知识建立在学生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具体化。

  (应该让学生在小地球仪上指出来,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教具。

  师:

强调:

地轴、经纬线都是人们假想的。

以两人为小组做教材第6页活动1。

  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让每个同学参与,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说服别人和接受别人的意见。

  然后首先询问学生小组成员是怎样进行使用的?

  通过问题的提出,把内在需要的知识,即经度纬度的知识提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并总结出更科学有效的合用方式。

  书中前3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教师简单总结。

  第4题在地球仪上找本初子午线和赤道较难。

  而且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这条纬线是赤道,这条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因为学生不知道经度纬度的划分)。

  这时教师继续问:

你们所指的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一定与其他的经线纬线不一样,那么你们是怎么样区别经纬线呢?

  生:

会说出很多答案,如:

用数划分;用区时划分;用颜色划分;用度数划分,因为是球体,在圆上通常用度数大小,所以用度数比较合理;用正负数划分。

  为了引出经度、纬度的知识,给学生创设自由发表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想像。

  ②经度和纬度

  师:

经度和纬度是怎么划分的?

我们先讨论纬度的划分。

  生:

答案会很多,如:

参照书中1.11定位20°为一条纬线;参照地球仪定位15°为一条纬线;应该先订0°纬线,再划分。

因为做任何事情,如数数,不都是从零开始吗?

经过讨论,达成一致:

赤道位于中间,长度最大,应为0°纬度。

但纬度的划分还是有多种意见,再经过讨论,有的同学可能提出疑问:

如果有的地点在纬度15°以内,怎么确定位置呢?

所以不应以15°划分,应该范围再小点。

(学生不清楚经纬线的作用——确定位置)

  通过学生自己回答,学生自己互相评价、质问、解答,得出结论。

  师:

如果学生没有讨论出结果,可启发:

我们研究经纬线就是为了确定某点的位置,在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应该有准确的位置,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地球表面没有纬线穿过的地方怎样确定位置呢?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的能力,为了引出地球表面有无数条纬线的知识。

  生:

很快得出结论:

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应该有纬线穿过,纬线应该无数条。

  师:

纬线有无数条,有0°纬线,最高的纬线应是多少度呢?

  生:

答案很多:

有70°、80°、85°等等。

(学生忘记了最小的纬线应该为北极点和南极点)也有学生证明,一条经线是半圆,180°,赤道平分,应各为90°,所以最高纬度应该是90°。

还有的同学认为南北半球度数应该不一样,因为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教师简单做一解释)

  师:

南北半球应该怎样划分?

  生:

容易得出结论,并找到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抢答)南北半球比较熟悉的国家和地形。

  师:

同样过程可引出:

经度的划分。

但东西半球的划分又出现了疑问。

  生:

一致认为是0°和180°经线。

  师:

让学生找出经过0°和180°经线的国家,反问学生,如果把一个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会很自然的想到东西半球界限应尽量在海洋上通过。

再查地球仪,找到西经20°,东经160°。

  生:

抢答东西半球较熟悉的国家。

  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时教师不一定想得到:

学生可以通过圆的半径来证明。

这样别的班级学生想不出来,教师就可以提示。

即使答得不准确,教师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因为学生联想到了地球的形状。

  在学习纬线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来分析经线及经度,既节省时间,又使经线的学习不成为前一部分的简单重复。

使学生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教师小结

  我们共同研究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就可以确定某点的位置了,如纽约、华盛顿。

怎样确定位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与导言相对应,使知识完整化,一体化。

  课后作业

  用乒乓球制作小地球仪,参照教材第5页活动,每隔20°画一条经纬线,写出纬度和经度,并标出北京与大连所在地,比较两地差多少纬度和经度。

在这里可填写您的名字

FillInYourNameHe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