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国共两党十年对峙随堂训练文档格式.docx
《高一历史国共两党十年对峙随堂训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国共两党十年对峙随堂训练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决定放弃攻打长沙,改向山区进军,其主要依据是
A.起义初期的挫折B.敌强我弱的形势C.井冈山的有利条件D.长沙的战略意义不重要
5.1927-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纠正“左”倾军事冒险主义C.开展土地革命D.进行政权建设
6.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在四周白色恐怖包围中发生和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群众中有深刻影响
C.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7.决定中国民主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国民大革命在农村有深刻的影响B.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民占大多数
C.中国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弱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城市势力大
8.土地革命在农村建立起来的土地制度,其实质是
A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B.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C.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D封建土地所有制
1931年日本大举侵华,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据此回答9-11题。
9.促使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侵华的因素有①日本国内爆发了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②欧美列强怂恿和支持日本侵华③国民党政府竭力围剿红军,提供了可乘之机④德日结成同盟,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日本东方会议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
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上述材料表明①·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②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③经济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华的步骤④“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绝非偶然
A.①②③.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1935年,华北事变引起的政治后果有①中共开始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②出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③直接导致西安事变的发生④进一步加剧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
面对日本的侵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杭政策。
据此回答12一14题。
12.“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密电张学良: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是也。
”由此可表明国民政府对日军侵略的态度是
A.坚持不抵抗政策B.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以大局为重D.以地方事件对待
13.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幻想国际干预B.强调中国军事力量薄弱
C.以牺牲东北三省为代价换取中国本部的安全D.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的革命
14.“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国民政府请求国联主持公道。
当时国联的态度是
A.列强共同支配中国东北B.承认日本侵占东北
C.恢复事变前的东北原状D.对日实行经济制裁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举侵略,使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引起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杭日民主运动兴起。
据此回答15--19题。
15.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A.东北人民组织的抗日义勇军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D.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6.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A.都由共产党领导B.参加者多,包括各个阶级、阶层
C.抗日与反蒋相结合D.范围广,遍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
17.最能体现“一二·
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是
A.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B.揭露了日本侵华的阴谋
C.由北平到全国各大城市学生运动蓬勃兴起D.到工厂、农村和军队中宣传抗日救国
18.西安事变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②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④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其理由是
A.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对峙到合作抗战B.亲英美派遏制了亲日派的投降阴谋
C.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诱使国民政府投降受挫D.英美迫使蒋介石由妥协转向抗日
“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
回答20-22题。
20.“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
”上述引文表明
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人农村B.中共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共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D,中共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1.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主要是指中共
A.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排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消极影响D.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22.“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相同之处是
A.纠正了“左”倾B.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C.标志着工作重心的转移D.带有“左”
毛泽东讲: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据此回答23-25题。
23.长征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B.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不够强大D.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力量过于强大
24.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围追堵截计划的行动是
A.四渡赤水B.巧渡金沙江C.飞夺沪定桥D.强渡大渡河
25.红军长征途中,发生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四渡赤水②巧渡金沙江③翻越夹金山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④③B.④③②①C.①②③④D.②④①③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931年9月间以秦邦宪(博古)同志为首的临时中央成立起,到1935年遵义会议止,是第三次“左倾”路线的继续发展时期,其间临时中央因为白区工作在错误路线的领导下,遭到严重损失。
在1933年初迁入江西南部根据地,更使他们的错误路线得以在中央所在的根据地和邻近各根据地进一步贯彻执行。
在这以前,1931年11月的江西南部根据地党代表大会和1932年11月党中央的宁都会议,虽然根据六届四中全会的“反右倾”和“改造各级领导机关”的错误纲领,诬蔑过去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根据地的正确路线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改变了正确的
党的领导和军事领导;
但是因为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战略方针在红军中有深刻影响,在临时中央的错误路线尚未完全贯彻到红军中去以前,1933年春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仍然得到胜利。
而在1933年底开始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极端错误的战略就取得了完全的统治。
在其他许多政策上,特别是对于福建事变的政策上,“左倾”错误也得到了完全的贯彻。
—引自中共(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协议)
请回答:
(1)引文中说,其间……白区工作在错误路线的领导下,遭到严重损失。
试具体说明这次损失的情况。
(2分)
(2)引文中所述“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根据地的正确路线”主要指哪些内容?
(4分)
(3)根据引文,具体说明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⑷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极端错误的战略是什么?
⑸第五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怎样被纠正的?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
材料二按:
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杭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
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
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纤国难。
—摘自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5年7月巧日)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杭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
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杭日。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1)在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
(2)根据材料二(含按语)和三,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⑶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
(4)从1936年7月13日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哪些不利于抗日的行动?
(5)中国共产党贯彻“逼蒋抗日”的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6)根据当时对蒋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时所依据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6年12月苏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
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臭名昭著的日本走狗汪精卫的名字同陕西省发生的张学良部队兵变紧密相联,这也绝非偶然。
材料二1936年12月16日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发来一个电报,但17日中央收到后,因电码错误缘故完全不能译出。
因此党中央去电请他们重新拍出。
电报还没有来到,党中央就在12一月19日召开政治局会议。
毛泽东发言说:
“英美的典论,虽对捉蒋表示不赞成,然而也不主张讨伐张、杨。
苏联的《真理报》两则评论,对西安事变的实质,都有抹杀。
”
材料三张闻天在1936年12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
“……苏联因为日本的造谣,只能这样说。
同时苏联如此表示同情,便可以使与南京对立。
这样的典论,自然对局部的利益是有些妨碍,然而我们是不是能采取这一立场?
当然不能的。
……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为争取全国性的杭日,坚持停止内部、一致抗日的方针。
材料四多年来有这样一种说法:
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事变的决策完全来自苏联。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概括出苏联、日本对西安事变起因的看法各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毛泽东说日本、苏联“对西安事变的实质,都有抹杀”,请你说明理由。
(3分)
⑶美、英为什么“对捉蒋表示不赞成”,“也不主张讨伐张、杨”?
⑷材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