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81475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进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2.利用题组练习学会新的口算。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提高灵活计算的能力。

3.2-3.5

第二单元 

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

把升和毫升作为计量单位单独设置单元,体会容量的含义,认识计量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换算。

1.引导学生体会、感悟容量的含义。

2.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3.学会简单的换算。

1.联系具体实际体验容量和认识容量单位。

2.联系现实生活和加强操作,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3.重视估计容量,发展空间观念。

3.8-3.19

第三单元 

三角形

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内容分四段安排:

第一段通过例1、例2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第二段通过例3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第三段通过例4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四段通过例5、例6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1.联系现实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三角形及其基本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并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3.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探索、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

1. 

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形成概念的过程。

2.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

3. 

动手剪一剪、画一画图形,并运用对图形特点的认识辨析相关图形,也是加强空间观念的手段与方法。

3.22-3.29

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是在四上学习了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

本单元的内容分三段安排:

第一段通过例1教学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第二段通过例2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第三段通过例3教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材结合混合运算,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识和掌握相应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 

通过解决两商之差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可以从条件开始思考,直至求出问题的结果,也可以从问题开始思考,解决所需要的条件,求出问题的结果;

通过解决条件连续比较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可以从条件开始思考,直至求出问题的结果。

1.适当安排比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通过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体验解题思路基础上,注意变化实际问题,避免单一的重复操练,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

3.30-4.9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单元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是在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包括直观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线的认识为基础学习的。

掌握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内容分两段安排:

第一段例1、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特征;

第二段例3、例4,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相应的图形及各部分名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重视实践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与建立三角形概念一样,是从感知形成表象、到抽象图形建立概念这样的过程。

2.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特征→交流方法→获得经验。

4.12-4.16

第六单元 

找规律

本册教材单独设置找规律的单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找出事物里的一些数学规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考。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从全部元素中按要求选取某些元素,发现选取方法的规律,找出有多少种选法,分两部分安排:

第一,通过例1认识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第二,通过例2认识简单的排列、组合现象中的规律。

1.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应用,巩固发现的规律,进一步掌握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2.用符号代替物体,列举出所有排列的结果,了解找规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

1.通过交流或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依次先选定一种物体再和另一种物体进行搭配,思考每次有多少种搭配,由此启发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体验其中选配的规律,在小组交流。

2.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找排列方法。

4.19-4.23

第七单元运算律

本单元教学乘法分配律及相应的简便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和灵活运算的能力。

先通过例1教学乘法分配律,再通过例2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另外还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安排综合应用“我们去春游”。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学生发现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发现用字母表示出来,归纳成乘法分配律。

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

1.教材P54例题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乘法分配律。

先让学生解决问题并进行交流,体会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方法。

2.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一些计算的简便算法,安排有效练习提高学生合理计算的能力。

4.26-4.30

第八单元 

对称、平移和旋转

本单元教学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内容,这是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内容分三段安排:

例1教学对称和对称轴,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例3、例4进一步认识旋转,教学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结合图形的变换,最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图案的欣赏与设计”

1.对折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通过交流认识和学会画对称轴。

2.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会平移简单图形的方法。

3.联系现实情景体验旋转和学会把方格纸上图形旋转90°

,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1.联系对折的经验通过连结对边的中点画它的对称轴,学会画长方形对称轴的方法。

2.通过观察、旋转等实践掌握把简单图形旋转90°

4.24-4.30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

本单元教学倍数和因数,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素数和合数。

这是在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基础。

内容分三段安排:

例1~例3教学认识倍数和因数;

例4、例5教学2、5、3的倍数的特征;

例6教学素数和合数。

1.使学生明确两个相乘的数都是它们积的因数,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可以想乘法一对一对地找出来,理解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 

3的倍数的特征。

3.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思考,认识素数和合数。

1.重建知识体系,通过操作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

2.体会倍数与因数的依存关系,及相应的倍数、因数的叙述方法。

教学时要使学生认识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掌握正确的叙述方法。

3.通过验证确认结论的正确性。

5.4-5.5.12

第十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四则运算及一些运算规律,学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先通过例1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再通过例2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最后通过例3教学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

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积、商变化规律的过程。

2.逐步提高要求,发展学生学习水平。

3.注意应用规律,加深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1.有了学习积的变化规律的经历,学生就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学习P84例题探索商不变的规律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空间,学习要求有了一些提高。

2.要使学生巩固和熟悉积、商变化的规律,还要注意让学生联系规律思考问题。

5.17-5.21

第十一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教学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在上一册教材学会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探究解题方法基础上安排的,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内容和图的形式上说,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例1教学用画平面图的策略探索图形问题的解决;

第二层次,通过例2教学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探索一般实际问题的解决。

1.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图形实际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用画图的策略探索解决一般实际问题的方法。

3.在应用策略中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

1.先启发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相应的平面图,直观显示问题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和思考。

2.引导学生自己画图或列表整理问题的条件和问题,以使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有清晰的依据。

3.使学生感受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

5.24-5.28

第十二单元 

统计

本单元教学折线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这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统计过程,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

在学会条形统计图基础上掌握折线统计图,不仅有利于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分两段安排:

先安排例1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再安排例2引导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结合本单元学习,教材还安排了综合应用“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1.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

2.联系问题的需要和统计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重视发展学生统计观念和统计能力。

1.让学生自己读图,体会折线表达的数据含义,特别通过问题思考,能明白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的意思,了解折线变化的含义,认识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分组活动,通过互相合作经历实际统计过程,完成统计图表。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中提升统计能力。

6.2-6.11

第十三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本单元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学生认识许多简单数量关系,接触过一些字母式子如计算公式、运算律的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有利于以后学习方程、比例以及其他的代数知识,也有利于体验数学表达的简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教材内容分两段安排:

例1~例5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

例6教学简单字母式子的加减运算。

1.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字母表示数:

1.在简单的数量关系里体会字母表示数;

2.在稍复杂的数量关系里体会字母表示数;

3.字母式子的加减简单运算。

2.突出数学化过程,发展符号感: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境理解用字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用字母式子表示公式和数量关系。

3.注意字母式子的简单运算:

1.在求字母式子的值中进一步体会字母表示的数;

2.借助具体操作和直观体验,学会字母式子的简单运算。

1.除了操作、感知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外,还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数量关系理解字母的实际含义。

2.让学生从具体感知或实际问题开始,利用原有认识列出算式,引入字母表示其中的数,抽象成相应的字母式子,完成数学化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6.14-6.24

第十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