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册商品和商品经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和商品经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上册商品和商品经济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是劳动产品
用于交换
不用于交换
从商品的基本属性看
有使用价值
有价值
没有价值
可见,物品不都是商品,劳动产品也不都是商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
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②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一般物品也会有;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除商品以外的东西都没有价值。
③使用价值在商品生产完成时就被创造出来,而价值必须在商品交换完成时才能实现。
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终实现,是以两者的分离为条件。
商品的生产者获得商品的价值,为此必须将商品的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
消费者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价值,因此,不论是商品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两者的联系:
①商品必须既具有使用价值,又具有价值,两者不可分离。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
价值必须凝结于具体物质形态上面。
价值则是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相交换的依据,没有价值商品就无法进行交换。
③商品生产者希望“物美价丰”,消费者希望“物美价廉”,都是把商品作为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来对待的。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个别劳动时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是价值规律的重要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任何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只能是个别劳动时间,生产同一种商品所需要的个别劳动时间是千差万别的,不能直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只能在商品进入市场后,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算价值量。
当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生产者就会赢利,反之则会亏本甚至破产。
这是商品生产者千方百计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直接动因。
4、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有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分。
无论哪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都会使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多,两者成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亦然。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与同一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见下表)
单位时间内产品数量
单位产品价值量
单位时间内产品价值总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增多(正比)
减少(反比)
不变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5、货币和货币职能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这两种基本职能与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一起构成货币的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是以货币作为尺度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由于它本身具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注意: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要观念中的货币即可。
)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用货币作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是:
商品——货币——商品。
在商品流通中买和卖分成两个不同的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
这就与直接的物物交换(用公式表示:
商品——商品)不同,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同时进行。
6、货币和纸币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①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纸币则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②货币作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本身有价值;
纸币是货币符号,它本身没有价值;
③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而纸币在商品经济中只能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④执行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量过多时,可以通过贮藏一部分金属货币的办法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而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时,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从而引起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⑤货币是商品交换中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纸币则是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
联系:
①纸币是货币的符号,货币是纸币发行和流通的基础。
②货币和纸币都可以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都可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货币和纸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都可以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
要分清货币与纸币,关键要搞清楚货币是一种商品,它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而纸币本身不是商品,它不具有价值。
要注意在纸币的生产中虽然纸张本身有价值,造纸工人、印刷工人也付出了一定的劳动,但这些劳动的价值与纸币票面所代表的价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可以忽略的,因此我们说纸币没有价值,不是商品,而仅仅是一种货币符号。
7、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要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1)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2)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
①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升值,物价下降,叫做通货紧缩。
②一个国家如果每年销售商品总医院量在不断增加,那么纸币发行量应该每年都要相应增加。
如果发行量增加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
如果发行量增加少了,会引起通货紧缩。
③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如果在某一个时期待售的商品总量和纸币发行量虽然都没有增加,但由于人们惧怕物价上涨,把货币尽快出手,引起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也会引起物价上涨。
如果在某一个时期待售的商品总量和纸币发行量虽然都没有减少,但由于人们对预期收入的不确定和部分困难企业的职工收入减少,有钱不敢花,也会引起物价下跌。
④要控制通货膨胀,首先要控制纸币发行量,使之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
但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心理要求是物价不要上涨,工资收入要逐年上升。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数量增加,价值减小,价格降低。
要防止通货紧缩,首先要适度增加纸币发行量,使之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等。
同时,要在商品供应量增加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预期,增加消费和投资,加快货币流通。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区
别
含义
略
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表现
物价上涨,经济过热
物价下跌,经济萎缩
实质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成因
产品短缺,供不应求(卖方市场)
产品过剩,供过于求(买方市场)
危害
纸币贬值,购买力降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秩序混乱
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等现象
解决方法
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
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抑制消费基金过快地增长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降低流通费用,减少流通环节
必须扩大需求;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善供给: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投资规模
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引导消费
扩大外贸,鼓励出口
9、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1)商品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一般与价值成正比。
(2)供求关系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
反之,价格就低于价值。
(3)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货币本身价值升高时,价格就会下降;
反之,价格就会上升。
(4)纸币的发行量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反之,价格就会下降。
(5)国家对某些特殊行业、特殊商品价格进行宏观调控。
10、价值规律与等价交换原则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要求的等价交换,并不意味每次商品交换价格与价值完全相等。
而是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价格和价值基本一致。
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商品的价格既要反映商品的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
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而恰恰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调节作用、刺激作用、优胜劣汰作用。
二、热点问题分析
1、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最主要表现之一,国家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
“产品质量”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用的,假冒伪劣产品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企业重视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顺利地转让使用价值而获得商品的价值,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所以,近年来,我国深入开展“质量万里行”、“打假特别行动”、“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加大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确保经济健康发展。
2、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重要因素。
要把食品质量、卫生和安全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3、我国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商品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商品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引起商品价值量的下降,从而使商品价格下降。
供求关系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低于价值。
纸币的发行量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货币的发行量低地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往往会引起价格下降。
我国目前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即供大于求)。
解决的方法在于扩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善供给。
4、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调节货币供应量,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手段和支付职能的货币总额,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
流通中的现象是购买力,可以购买商品和劳务;
存款也是购买力,由存款人开出的支票(或信用卡)同样可以购买商品和劳务。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