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单元全套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176827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单元全套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单元全套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单元全套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单元全套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单元全套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单元全套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单元全套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单元全套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单元全套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本单元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对于多少、大小、轻重、长短,学生并不陌生。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等差异较大,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要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大胆尝试操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

  1.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2.了解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4.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从游戏、身边的数学和熟悉的情境中发现相关的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乐于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人交流。

3.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1 过生日1课时

2 下课啦1课时

3 跷跷板1课时

过生日。

(教材第18~19页)

1.通过多少、大小的比较,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感知要想知道谁多谁少,就必须进行比较。

2.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

让学生获得比较多少活动的体验。

难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课件,杯子,水。

师:

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

喜欢。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寿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她的生日是怎样过的?

餐桌上都有什么?

(出示教材第18页情境图)

列举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

如果让你来切蛋糕,你想切成什么样?

(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过生日”是每个儿童非常喜欢的事情,用过生日的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发现餐桌上的摆放有所不同,并用切蛋糕的活动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1.比较大小。

如果有人把蛋糕切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分配比较合理呢?

(出示教材第18页比较蛋糕大小情境图)

生1:

把③给自己吃,因为我喜欢吃蛋糕;

把②给妈妈吃,因为妈妈过生日;

把①给爸爸吃,因为爸爸不喜欢吃甜食。

你为什么吃③呢?

因为我最喜欢吃生日蛋糕,所以我吃最大的。

爸爸不喜欢吃甜食,我就让爸爸吃最小的,中间的那块就让妈妈吃。

生2:

把③给妈妈吃,因为妈妈是寿星。

把②给爸爸吃,我自己吃①。

你为什么这样分配呢?

因为妈妈是寿星,我让妈妈吃最大的。

我最小,我就吃最小的,中间的那块让爸爸吃。

生3:

爸爸吃③,因为爸爸最能吃。

妈妈吃②,我自己吃①。

你这样分的原因呢?

因为爸爸是最能吃的,所以吃最大的。

我最不能吃,所以吃最小的,妈妈吃中间的那块。

……

同学们都很聪明,虽然分配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挺合理的。

合理的原因是你们已经比较了了这3块蛋糕的大小,知道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如果西瓜切成这样,你们是不是也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西瓜图)

①最大,③最小。

“教是为了不教”贴切的体现在这里,学生按着自己的想法动手分蛋糕,分配之前他们了解了这3块蛋糕的大小,已经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了比较,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比较出西瓜的大小。

2.比较多少。

刚才同学们在分蛋糕时说得都很清楚,理由也都很合理,我都挺佩服你们的。

下面我来给他们一家三口分配一下饮料。

你们来看一看,我这样分配你们能不能接受?

(出示教材第18页三杯饮料图)

第一杯我让妈妈喝,第二杯我让爸爸喝,第三杯我让小男孩儿喝。

你觉得我这样分合理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合理。

根据每个人吃饭的多少分配,最多的让爸爸喝,最少的给小男孩儿喝。

因为爸爸最能吃,所以爸爸喝最多的,小男孩儿最不能吃,他喝最少的。

你怎么知道中间那杯最多呢?

第三杯最少呢?

因为这三个杯子一样高,倒的饮料也一样高,中间这个杯子最粗,所以里面的饮料最多。

生4:

因为第三个杯子最细了,而且它里面的饮料和前面两杯一样高,那它里面的饮料最少。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喝饮料也是学生愿意做的事情,通过教师分配的饮料,让学生根据里边饮料的多少说出教师分配的合理性。

在给教师判断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比较出了哪杯饮料多,哪杯饮料少。

我还发现他们家过生日喝了两种饮料(出示图片:

餐桌上的饮料图),这两瓶饮料哪瓶多?

哪瓶少呢?

你们能比较出来吗?

我觉得高的饮料多。

我觉得矮的饮料多。

同学们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因为这两个饮料瓶子的高矮、粗细都不一样,我们就不能准确地判断了,刚才你们说谁多谁少都是靠眼睛观察,然后猜测的,有时候不太准确。

你能不能想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呢?

(如果学生答不出,告诉学生可以把饮料倒入相同的杯子再作比较。

学生动手操作后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我找来几个一样的杯子,先把高的这瓶饮料全部倒出来,看倒了几杯。

然后再把矮的这瓶饮料也倒出来,看倒几杯。

哪瓶倒得杯子多,那瓶饮料就多。

我找来一个空的饮料瓶子,先把高的那瓶饮料倒进去,然后在液面的最高处画上记号,再倒回原来的瓶子里。

然后把矮的这瓶饮料倒进去,液面的最高处在记号的上面就多,在下面就少。

我把高的这瓶饮料在瓶子上做上记号,然后把饮料倒在杯子里,再把矮的这瓶饮料倒入高的饮料瓶子里,要是倒完超过了那个记号就是矮的多,要是没超过就是矮的少,要是矮的里面剩下了饮料也是矮的多。

引导学生对不同外形物体进行比较,通过他们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动脑的能力。

3.再观察。

出示生日情境图,从这幅图上,你能不能用刚学的比较大小、多少,来比较一下餐桌上的物品?

学生可能会发现盘子的大小不同,西瓜和西红柿的大小不同。

对于物体大小的比较,由于物体比较形象,所以学生比较起来很容易。

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能比较大小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

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比较两个或者三个物体的大小和多少;

学会了尊老爱幼和礼让……

  过 生 日

大小        多少

1.在教学中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了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方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思维习惯。

学生通过参与比较活动,逐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的学习习惯,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初步的推理能力,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课堂教学从日常生活入手,根据“过生日”的情境,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共同学习,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参与整个课堂学习。

A类

1.根据果汁的多少给杯子编号码。

(考查知识点:

比多少;

能力要求:

会比较多少。

2.哪种水果多?

哪种水果少?

比较多少;

能够正确地比较物体的多少。

B类

看同样一本书,小明剩下2页,小东剩下5页,小林剩下3页。

谁看得最多?

谁看得最少?

能够正确比较稍复杂的多与少。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3 1 2 5 4

2.橘子多,苹果少。

B类:

小明看得最多,小东看得最少。

教材习题

教材第19页“练一练”:

1.􀳫

 ○  ○ 􀳫

  􀳫

 ○

2.第一个最大,画“􀳫

”;

第二个最小,画“○”。

3.○ 􀳫

4.爸爸喝得多。

5.第三杯水后面画“􀳫

”。

下课啦。

(教材第20~21页)

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等比较活动的体验。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

课件。

在我们班选一个个子最高的同学和老师比比,谁高?

师生活动。

你们发现了什么?

老师高。

对!

现在比,老师高,你们矮,等你们长大了以后,我相信许多同学会比老师高。

可是老师想问问,这个同学的高矮没有变化,怎么一会儿说他高,一会儿又说他矮了呢?

因为比的人不一样啊,跟我们比,他是最高的,跟老师比他就不是最高的。

是啊,高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高或绝对的矮,关键是看跟谁比。

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比小学生高一些,具有普遍性,选择学生与老师比高矮,有利于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注意观察过没有,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你看课间的校园里多热闹,你发现了类似的问题没有?

(课件出示:

教材第20页情境图)

教学楼高,小朋友矮。

单杠一个高一个矮。

老师高,学生矮。

难道你们没有发现有两个同学在比高矮吗?

教材第20页比高矮左图)男同学说:

“我们同样高。

”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为什么?

不同意。

因为他的脚踮起来了,这样不是他的实际身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