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与质量检测技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652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7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工程与质量检测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质量工程与质量检测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质量工程与质量检测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质量工程与质量检测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质量工程与质量检测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工程与质量检测技术.docx

《质量工程与质量检测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工程与质量检测技术.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工程与质量检测技术.docx

质量工程与质量检测技术

第一章质量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1.质量工程的定义:

质量工程就是以控制、保证和改进产品质量为目标,把质量检测技术、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与现代工程技术成果有机结合而开发、应用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2.质量工程学科的地位:

①质量工程建立在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基础学科(如标准学、计量学和工业工程)之上,也可以说,标准化与计量学等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基础学科是质量工程必不可少的支柱和基石。

②质量工程充分吸取了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及可靠性(可信性)管理的理论成果,是21世纪质量管理的高级形式,也是100多年来质量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质量工程离不开工程技术学科,如机械、化工工程等。

这些工程技术是这些行业推行质量工程、解决其产品质量问题必不可少的。

④质量检测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离不开质量信息数据的采集、转换和传输处理,因此又与仪器仪表学科紧密相关。

3.质量工程是一门融合质量检测技术与质量管理技术的交叉学科:

质量检测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检查、测量、化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合格的技术活动。

其具有鉴别、把关、预防和报告功能。

质量检测技术就是质量检测方面的科学方法,它是质量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检测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ISO9000族标准就是现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化方法,同样也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工程把质量检测技术和质量管理方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质量检测作为质量管理耳目(手段)和依据(数据来源),又通过推行先进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使检测技术应用更科学、更准确,从而共同实现改进质量的目标。

这样既可适应现代质量管理要求,也可防止质量检测与质量管理分离,或忽视质量检测开展质量管理而影响质量管理科学性或成效的弊端。

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测的融合也有利于技术与管理的结合。

4.质量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运用信息论和控制论等技术方法,集合设计,使管理体系运行达到最优状态,从而实现优化设计、优化管理和获得最优绩效的目的。

而质量工程具备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整体性五个特征,综上所述,质量工程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看出是现代质量系统工程,应该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来推行质量工程。

5.质量工程学科的容:

质量检测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数理统计技术方法。

①质量检测技术:

随机抽样方法、感官分析方法、性能参数检测方法、数据/数值的修约和处理方法。

Ⅰ、随机抽样方法:

包括简单随机抽样(查随机数表、掷随机数骰子、按随机数抽样器等)、分层分类随机抽样和按一定时间间隔或数量的周期随机抽样(适用于连续批生产)等。

Ⅱ、感官分析方法:

包括成对比较法、二三点检验、三点检验、“A”—“非A”检验和排序法等。

Ⅲ、性能参数检测方法:

以检测的产品类别为分类的各种产品性能参数检测方法,也可按检测手段分为机测、电测、光测以及质检项目(系统)的设计等。

Ⅳ、数据/数值的修约和处理方法:

即检测过程中及最终测量数据/数值的修约方法、处理方法和表示方法。

②质量管理方法。

质量机能展开(QFD);ISO9000族标准;因果分析图、关联图等基本工具;头脑风暴法。

由各方面专家/人才共同研讨、相互启发、解决问题的方法;QC小组;质量成本管理;可信性管理;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CAQ)。

③数理统计技术方法:

直方图、散布图等统计工具;正交试验法;控制图(QC图);方差分析;回归方法;过程能力分析;计数/计量抽样;6σ工程等。

6.质量工程的特点:

①满足顾客需质量工程追求的唯一目标。

②始终强调技术和管理并重。

③产品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

④质量工程是以质量为核心的系统管理工程。

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的扩展性。

7.质量工程的研究方法:

①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

②质量工程与标准化、计量工作密切结合的方法。

③积极吸取和整合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

第二章质量工程的基础理论

1.《产品质量法》定义为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也就是说,产品只是以销售为目的,通过工业加工或手工制作等生产方式所获得的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物品。

未经加工的天然形成的产品,如原矿、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以及农、林、牧、渔业上的初级农产品,如水稻、小麦、林木、牛羊、鱼虾等都不适用《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含义。

ISO9000中的产品定义为“过程的结果”。

2.产品的分类:

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服务。

3.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的增值体现在有效性和效率上,所谓“有效性”就是“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过程的“效率”就是“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4.PDCA循环的过程方法;

①P阶段:

计划阶段。

明确质量目标,并提出具体行动方案。

②D阶段:

实施阶段。

按照已制定的计划和设计容,认真贯彻执行,以实现设计质量。

③C阶段:

检查阶段。

对照计划和设计容,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质量计划和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及问题。

④A阶段:

处理阶段。

把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加以归纳总结,纳入标准,以巩固成绩、克服缺点、吸取教训、进入新的PDCA循环。

5.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即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测量、检测、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仪确定每项合格情况的活动。

6.检验的职能:

鉴别、把关、报告、监督。

7.检验的目的:

判定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监督工序质量,获得质量信息,仲裁质量纠纷。

8.检验技术主要是指检验方式和检验方法。

检验方式是对不同的检验对象,在不同的条件和要求下所采取的不同的检验方法。

按不同依据可划分为:

①按生产流程划分:

进货检验、工序或过程检验、最终检验

②按检验目的划分:

生产检验、验收检验、复查检验、仲裁检验

③按检验地点划分:

固定检验、巡回检验、派出检验、就地检验

④按检验人员划分:

自我检验、互相检验、专职检验

⑤按检验数量划分:

全数检验、抽样检验、免检

⑥按检验后果划分:

非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等

检验方法是检验时所采用的检验原理、检验程序、检验手段和检验条件的总体。

8.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9.对不合格和不合格产品采取的措施:

①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②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③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④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俄对其等级的改变

10.试验:

“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

11.验证: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12.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是实施和改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推动力,

13.质量方针容必须包括:

①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②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等要求,体现这种对顾客的承诺。

③体现对组织持续改进的承诺。

④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切忌空洞或不符合实际。

此外,质量方针还应在组织的各适当层次上认真宣贯,以获得统一理解和执行,并进行定期评审和修订,以保持其持续的适宜性。

14.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①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展开,应分解到该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各层次质量工作任务上。

②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尤其在作业层次上的质量目标应该量化,从而为评价或判断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提供指标。

③质量目标还必须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容,否则就不能满足用顾客要求,达到顾客满意。

质量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为打破和超过现有的质量水平而制定的目标)和“控制性”目标(为把质量水平和有关的质量指标维持在一定水平上而制定的目标)综上所述,在制定质量目标时应该力求量化,保持自然目标同其他目标之间的协调一致。

15.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含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6.纠正措施:

为了防止已发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17.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发生,消除其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18.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是为实施质量工程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19.可靠性:

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0.可靠性的定量描述的特征量有可靠度、采用失效间隔时间(MTBF)、失效率。

①可靠度:

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这种概率分布可以是正态分布或指数分布。

②采用失效间隔时间(MTBF):

平均失效间隔时间又称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产品的寿命单位总数除以在该时间间隔失效总数之商。

对不可修复的产品来说,又称为平均寿命。

③失效率:

工作到某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后单位时间发生失效的概率。

20.可信性:

IEC60050-191定义为“用于表述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

21.可用性:

在要求的外部资源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或区间处于可执行规定状态的能力,实际上是指产品在需要时是否可用的程度。

其取决于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性。

其度量的特征量为可用度(A),A=能工作时间/总时间=能工作时间/(能工作时间+不能工作时间)。

22.个体:

可以单独观测和研究的一个物体、一定量的材料或一次服务,也可以表述上述物体、材料或服务中的一个定量或定性特征值。

23.总体:

一个统计问题中所涉及到的个体的全体。

24.样本:

按一定程序从总体中抽取的一组(一个或若干个)个体或抽样单元

25.抽样单元:

为抽样目的,把总体划分成由个体组成的有限多个部分,这每个部分即为一个抽样单元。

26.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7.涵:

①质量是一组满足明示的、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程度的固有特性,它们是存在于某种事物中永久的特性。

②明示的需求或期望是指合同中规定的或合同中明确的标准。

③必须履行的要指法律、法规规定的特性要求,而“隐含需要”是指上述规定之外的要求,一般是指组织的惯例或一般习惯,这些要求往往是不言而喻的④质量要求一般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满足上述需求或期望的固有特性,这些要求往往随时间而变化的。

因此产品过程或体系标准等应定期修改,以满足质量的动态变化要求。

质量要求一般可以转化为定量的也在和特性,包括适用性、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可信性、可维修性、经济性等方面的指标。

28.戴明的十四点:

⑴树立改进产品和服务的长久使命,以使企业保持竞争力,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并能够向人们提供工作机会。

⑵接受新的理念。

在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直面挑战,领导变革。

⑶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要从一个开始就将质量渗透或融入产品之中,从而消除检验的必要。

⑶不要只是根据价格来做生意,要着眼于总成本最低。

要立足于长期的忠诚和信任,最终做到一种物品只同一个供应商打交道。

⑸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和服务系统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

⑹做好培训。

⑺进行领导。

⑻消除恐惧以使每一个人都能为组织有效地工作。

⑼拆除部门间的壁垒。

⑽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

⑾取消定额或指标。

⑿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

⒀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

⒁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取实现质量改进。

29.朱兰的“三部曲”:

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实施

①质量计划:

设定质量目标;辨识顾客是谁;确定顾客的需要;开发应对顾客需要的产品特征;建立过程控制措施,将计划转入实施阶段。

②质量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