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6502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地质基础复习总结文档格式.docx

2.晶体:

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有一定结晶构造和几何外形的固体。

(矿物是晶体)。

3.矿物的光学性质:

颜色(选择吸收、混合色)、条痕(粉末颜色)、光泽(反射光线能力)、透明度(可见光透过程度)。

4.矿物的力学性质: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解理(矿物受力后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断口(矿物受力后在任意方向上裂成的凹凸不平的面)。

第三章岩浆岩与变质岩

1.岩浆:

是地球深处天然产出的高温、高压、含大量气体挥发组分,复杂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岩分类:

酸性(>

65%)、中型(52-65%)、基性(45-52%)、超基性(<

45%)。

3.岩浆作用:

指岩浆的形成、演化、运移直到冷凝形成岩石的全部过程。

4.岩浆作用类型:

喷出活动、浸入活动(深成浸入、浅成浸入)。

5.变质作用:

指原有的岩石在地下一定深处,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保持固态的条件下发生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的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

6.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温度因素、压力因素、化学流动性流体(H2O和CO2)。

第四章沉积岩与沉积相

1.沉积岩:

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各种火山作用形成的产物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沉积岩的形成阶段:

●沉积岩原始物质(主要是母岩的风化产物)的形成阶段;

●沉积岩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阶段(沉积物的形成阶段);

●沉积后作用阶段(包括沉积物的同生作用和准同生作用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沉积岩的后生作用阶段)。

3.碎屑岩的组成:

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孔隙。

4.碎屑颗粒的结构:

●粒度:

指碎屑颗粒的大小,是碎屑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矿物稳定性、风化强度、搬运距离的综合反映;

●圆度:

指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分选性:

同一粒级颗粒的含量。

5.沉积环境:

沉积作用进行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学上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表。

(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岩特征的决定因素,沉积岩特征则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6.沉积相:

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形成的沉积岩特征的综合。

7.河流类型:

平直河、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8.河流相亚相:

●河床亚相:

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即平水期水流所占的最低部分。

流水的冲刷使河床底部显示明显的冲刷界面,构成河流沉积单元的基底。

其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碎屑粒度是河流相中最粗的,层理发育丰富多样。

河流亚相可分为河床滞留、边滩、心滩三个沉积微相;

●堤岸亚相:

堤岸沉积是弯曲河流发育的亚相类型,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相对河床亚相而言,属顶层沉积。

其岩石类型简单,粒度较细,小型交错层理为主。

可分为天然堤和决口扇两个沉积微相;

●河漫亚相:

是平原河流的亚相类型,位于天然堤外侧,这里地势低洼而平坦,洪水泛滥期间,水流漫溢天然堤,流速降低,使河流悬浮沉积物大量堆积。

由于它是洪水泛滥期间沉积物垂向加积的结果,故又称泛滥盆地沉积。

其岩石类型为粉砂岩和粘土岩。

粒度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层理类型单调,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属河流顶层沉积组合。

有河漫滩、河漫湖泊和河漫沼泽三个微相;

●牛轭湖亚相:

弯曲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使被截掉的弯曲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

主要为粉砂岩及粘土岩。

粉砂岩中具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有水平层理。

9.河流相砂体与油气的关系:

●古河流砂体平面上呈带状分布,以河床亚相中边滩或心滩砂岩储油物性最好,向上逐渐变差;

横向上透镜体中部储油物性较好,向两侧变差;

●古河流砂体可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地层-岩性圈闭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

●我国中-新生代以陆相沉积为主,勘探资料表明,有不少油气田与河流相砂体有关,如鄂尔多斯盆地的侏罗系延安统砂岩中的油气分布,严格受河道砂体控制。

这类油气层渗透率高、砂层厚度大,可形成高产油气田。

10.三角洲:

河流携带的载荷在其与海洋(或者湖泊)的汇合处卸载形成的半锥形沉积体。

在平面上以河口为顶端向海展开呈三角形状。

三角洲是河流作用与海洋(或湖泊)作用共同影响和相互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它属于陆地与海洋(或湖泊)之间的过渡环境和过渡类型的沉积体。

11.三角洲形成过程:

河口砂坝→分流河道→决口扇→三角洲延伸→三角洲复合体。

12.三角洲亚相: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陆上平原:

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开始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

其沉积特征与曲流河流相类似。

进一步可划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和湖泊等几个微相;

三角洲水下平原亚相:

是三角洲在海平面以下的平缓部分,由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及支流间湾沉积组成;

●三角洲前缘:

位于三角洲平原的向海(湖)边缘地带,呈环带状分布。

是河流携带物质在河口堆积再经波浪作用改造成的纯净砂质沉积物集中带,含砂量高。

可分为分流河口砂坝、远砂坝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

●前三角洲:

位于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外侧,是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分布最广,沉积最厚的相带,其沉积作用大部分是在波基面以下较深范围内进行的。

13.三角洲相组合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由于地壳运动河流改道引起三角洲的转移、沉陷、海水入侵,在三角洲的垂向剖面上形成建设相和破坏相交替出观的多旋回现象;

●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层序由底向上是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粉砂和砂——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滩沼泽沉积。

粒度由细变粗,呈反旋回性质。

这是三角洲沉积的重要特征;

●世界上许多大油气田都分布在古代三角洲沉积地区,如科威特布尔干油田为世界上第二特大油田,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玻利瓦尔沿岸油田为世界第三特大油田,美国最大的东得克萨斯油田等均在三角洲沉积中,这是因为三角洲地区具备有利的生储盖和圈闭条件;

●在三角洲相中,前三角洲以粘土岩沉积为主、厚度大、分布广,富含河流带来和原地堆积的有机物质,堆积速度和埋藏速度快,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转化;

●三角洲沉积体中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砂体,如前缘带的席状砂和河口砂坝,分选好,储油物性好,又最靠近前三角洲泥生油带,聚集油气最有利。

其次是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流河道砂体,也能形成中小型油田,海进阶段形成的海相粘土夹层、三角洲平原上分流河道间的沼泽沉积都可作盖层和隔层;

●另外,三角洲沉积速度很快,厚度大,区域性向海倾斜容易产生重力滑动,产生同生断层,断层下盘厚度大,常形成狭长形的滚动背斜,这些都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条件。

第五章地层

1.相对地质年代:

指岩石形成的新老关系也即先后顺序,主要是根据生物界的发展演化,把地质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历史阶段。

(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2.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将生物层序律和地层层序律结合起来使用,将不同地区形成的岩层进行系统的划分和对比,恢复整个沉积岩层的形成顺序和查明生物演化的具体规律。

●切割律——不同时代的地质体,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常相互切割或呈穿插关系,被切割或被穿插的岩层比切割或穿插的岩层老,这就是切割律。

利用切割律可以确定一切有穿插或切割关系的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

3.绝对地质年代:

表示地质事件发生至今的年龄。

4.绝对地质年代的测定:

同位素地质年代测定、古地磁年龄测定。

5.岩石地层单位:

群、组、段、层。

6.年代地层单位:

宇、界、系、统、阶、时带。

7.地质年代单位:

宙、代、纪、世、期、时。

8.地质年代表:

震旦纪Z、寒武纪Є、奥陶纪O、志留纪S、泥盘纪D、石炭纪C、二叠纪P、三叠纪T、白垩纪K、侏罗纪J、古近纪E、新近纪N、第四纪Q。

9.地层接触关系及其形成:

●整合接触:

地层形成的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的沉积环境,构造运动主要是地壳缓缓下降,即使有上升,也未使沉积表面上升到水面之上遭受到剥蚀;

●平行不整合:

老地层沉积后地壳有明显的均衡上升(水平抬升),遭受剥蚀后,地壳又均衡下降,接受新地层的沉积,虽然有部分地层缺失掉,但新老地层产状没变;

●角度不整合:

老地层形成之后有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褶皱、断裂,同时长期遭受风化剥蚀,而后又下降接受新地层的沉积。

第六章构造地质

1.岩层的产状:

指在产出地点的岩层面在三维空间的方位,即岩层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

2.岩层的产状要素:

岩层的产状是以岩层面在三度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程度来确定的,即采用岩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

3.背斜(anticline):

岩层向上弯曲,核心部分的岩层较老,外侧岩层较新。

4.向斜(syncline):

岩层向下弯曲,其核心部位的岩层时代较新,外侧岩层时代较老。

5.背斜和向斜在地表的出露特征:

由于后来风化剥蚀的破坏,造成向斜在地面上的出露特征是从中心到两侧,岩层是由新到老的层序对称重复出露;

背斜在地面上的出露特征却恰好相反,从中心到两侧岩层是从老到新对称重复出露。

6.裂缝发育和分布的一般规律:

●脆性岩石容易产生裂缝,薄岩层容易产生裂缝,常见岩石裂缝发育的顺序:

白云岩-灰岩-砂岩-粉砂岩-盐岩-石膏;

●与褶皱的关系:

一般发育于背斜中岩层曲率大、张应力集中的部位,如:

构造长轴方向、高点附近、轴线扭曲部位、倾角变化带、背斜倾伏带等;

(占高点、沿长轴)

●与断层的关系:

在断层作用中由于断层两盘相对错动引起的派生应力作用,断层两侧常常会发育裂缝。

6.断层及其分类:

断层是断裂两侧岩块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关系划分:

●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逆断层:

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平移断层:

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作水平位移,规模巨大的平移断层叫做走向滑动断层。

7.断层的识别:

、断层的野外识别:

●构造的不连续:

断层通常将地质体(如地层,岩脉等)和构造(如褶皱等)切断错开,使地质体和构造在平面或剖面上发生突然中断,造成地质界线和构造线的不连续;

●地层的重复(变厚)和缺失(减薄):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现象,是判断断层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

●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

断层面上存在擦痕,断层破碎带中会出现断层角砾岩等;

●地层产状的突然改变:

地层产状突变也是断层存在的重要标志。

除上述断层识别标志外,还可能出现地貌、水文等方面的间接标志,如断层崖、湖泊、洼地的串珠状分布等。

、断层的井下识别:

●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在钻井剖面上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以及同层厚度的急剧增厚或减薄。

在地层倾角小于断层面倾角的情况下,钻遇正断层出现地层缺失,钻遇逆断层出现地层重复。

反之,当断层面倾角小于地层倾角且断层面倾向与地层倾向一致的情况下,穿过正断层则地层重复,穿过逆断层则地层缺失;

●在短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

●在近距离内标准层海拔高程相差悬殊;

●油气性质的变异;

●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的差异;

●断层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