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改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676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制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改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年制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改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年制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改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年制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改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年制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改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制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改Word格式.doc

《三年制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改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制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改Word格式.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制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改Word格式.doc

预防医学,刘明清王万荣主编.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ISBN:

9787117190626

参考书:

预防医学,陈青主编.第1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ISBN:

9787560544359

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总学时

讲授课时

实验实践、案例讨论等

备注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环境卫生

4

第三章

职业卫生

6

第四章

营养与健康

第五章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六章

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20

14

第七章

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

12

10

合计

54

44

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现代医学模式;

三级预防策略。

2.熟悉预防医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3.了解三次卫生革命;

预防医学展望。

[授课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1.预防医学概述。

2.医学模式及演变。

3.三次卫生革命。

4.三级预防。

5.预防医学展望。

第三章环境卫生

[目的要求]

1.掌握环境的分类;

环境污染的概念和来源;

环境污染物的转归。

2.熟悉碘缺乏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地方性氟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

3.了解人群的健康反应谱。

[授课学时]4学时

1.环境概述。

2.常见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人群健康反应谱。

4.环境污染概述。

5.环境污染物及其分类、转归。

6.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7.环境污染的防制。

第三章职业卫生

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定义及来源;

职业病定义、特点、范围。

2.熟悉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

铅的毒理作用与临床表现;

汞的主要吸收途径及中毒临床表现;

急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

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毒理的致病作用;

生产性粉尘定义,矽肺及矽尘作业的概念以及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矽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防治原则。

3.了解工作有关疾病、工伤概念;

生产性毒物概念、毒性分级与接触机会;

铅中毒和汞中毒的预防措施;

矽肺发病机制。

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及其来源。

8.职业病的定义、范围、特点及诊断处理原则。

9.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防制措施。

10.生产性毒物概念、来源及存在形态、毒性分级、接触机会。

11.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

12.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和预防措施。

13.矽肺和矽尘作业的定义、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矽肺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改变、矽肺分级诊断和防治原则。

[自学内容]

4.工作有关疾病定义、工伤概念。

5.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分级诊断和防治原则。

6.刺激性气体的毒理及对机体的致病作用、中毒性肺水肿的分期。

7.一氧化碳、氰化氢和硫化氢的毒性和中毒临床表现。

第四章营养与健康

1.掌握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的种类;

三大供热营养素的主要功能及食物来源;

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常见的食物中毒的污染来源和中毒食品;

糖尿病的膳食指导原则。

2.熟悉热能消耗、食物的产热系数及热能的供给比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殊治疗药物;

常见食物中毒的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机理、诊断和处理原则。

3.了解营养素需要量与供给量的概念;

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的分类;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

主要食品添加剂及安全使用。

[授课学时]6学时

[教学内容]

1.营养及营养相关概念。

2.三大供热营养素的主要功能及食物来源。

3.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的分类。

4.矿物质的概念、分类。

5.营养素的产热系数、热能供给量及适宜比例。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7.几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8.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特点及治疗方法。

9.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原则。

10.糖尿病的膳食指导原则。

[自学内容]

1.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

2.主要食品添加剂及安全使用。

第五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预防接种种类;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性病的三级预防。

2.熟悉慢性病种类及特征。

[授课学时]4学时

1.传染病概述。

2.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3.预防接种。

4.慢性病概述。

5.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第六章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

1.掌握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以及统计资料的类型;

统计表的结构、编制统计表的原则及要求;

统计图的绘制原则及常用统计图的应用条件;

集中趋势指标与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意义;

抽样误差及均数标准误的概念;

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及不同设计类型资料的t检验方法;

常用相对数指标(率、构成比、相对比)的计算;

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2.熟悉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统计表的种类;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正态分布的特征及其应用;

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

假设检验的原理及基本步骤;

假设检验中发生的两类错误;

相对数应用的注意事项。

3.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定义;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中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t分布的特征;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

行×

列表资料的χ2检验。

[授课学时]14学时

1.医学统计学的定义。

2.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同质与变异、总体与样本、变量与变量值、参数与统计量、误差、概率。

3.统计资料的类型。

4.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5.统计表的种类。

6.编制统计表的基本要求。

7.统计图的绘制原则、结构及基本要求。

8.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9.频数分布表的编制及用途。

10.集中趋势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11.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12.正态分布及应用。

13.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14.t分布。

15.总体均数的估计。

16.假设检验的原理及基本步骤。

17.不同设计类型资料的t检验。

18.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19.常用相对数。

20.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21.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22.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23.行×

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第七章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

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

流行病学的四种研究方法;

疾病分布的定义及意义;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的术语;

现况调查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普查的基本概念;

抽样调查的概念,常用的抽样方法和样本含量的估计;

分析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分类;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概念;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中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的估计、资料的统计分析;

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分类;

筛检试验的概念、目的、应用原则与效果评价。

2.熟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

疾病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人群中分布的特点;

暴发调查与分析;

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

我国的疾病监测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中的优点和局限性;

临床试验的概念及设计。

3.了解流行病学的用途;

现况调查的目的、用途和实施;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方法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方法。

[授课学时]10学时

1.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用途。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3.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的流程及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4.疾病分布的定义及流行病学意义。

5.常用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6.疾病的三间分布及综合描述。

7.现况调查的概念和分类。

8.现况调查的研究目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9.普查的基本概念。

10.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常用的抽样方法。

11.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2.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法。

13.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数据整理、假设检验和联系强度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指标的意义。

14.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偏倚及控制。

15.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16.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分类。

17.实验性研究的基本要素、实施的基本原则。

18.筛检试验的概念、目的、应用原则与效果评价。

[自学内容]

1.暴发调查。

2.公共卫生监测。

(二)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学时

实验一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实验二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3

实验三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实验四

疾病分布与描述性研究

实验一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1.熟悉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铅毒理作用与临床表现;

急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

[实验内容]

1.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防治原则。

2.铅的毒理作用及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3.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方法]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课堂测验,教师总结。

实验二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1.掌握集中趋势指标与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与应用;

不同设计类型资料的t检验;

对输出结果进行正确合理的解释。

2.熟悉正态分布的特征及应用。

3.了解频数表的编制。

1.集中趋势指标与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及应用。

2.正态分布的应用。

3.编制频数表。

4.不同设计类型资料的t检验。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方法]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