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5976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房屋建筑工程监理作业指导书Word文件下载.docx

在上部结构层施工时,采用铅垂仪将控制点位置引测到各施工层,同时采用激光经纬仪对控制点的位置进行内控校核。

2.7多层建筑轴线的竖向投测可采用吊线坠法施测。

在逐层引测中,每隔3层要用更大的线坠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不得采用逐层吊线的方法,以免产生累计误差。

2.8建筑物标高的竖向传递,应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

每栋楼应至少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并校测首层传上来的3个标高点的水平度。

当偏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值引测水平线,进行楼层抄平。

2.9混凝土结构在每层柱模拆除后、填充墙砌筑后、墙面抹灰后,应分别测设交圈的50线,作为下道工序施工的标高依据。

砖混结构在每层砌墙后、墙面抹灰后,应分别测设交圈的50线。

50线应统一以建筑标高为准。

2.10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要求埋设,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2.10.1建筑物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上设一沉降观测点;

2.10.2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及不同结构分界处设观测点;

2.10.3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设观测点,每一构筑物不少于4个点。

2.11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一般以基础完工后进行初始观测。

民用建筑每加高一层观测一次;

工业建筑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建筑物突发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改为逐日连续观测。

3地基与基础工程

3.1地基处理

3.1.1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应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执行。

3.1.2地基加固工程在正式施工前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现场试验或进行试验性施工,以取得合理的施工参数。

施工验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相关的载荷试验。

3.1.3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地基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提倡由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法。

处理效果应进行载荷试验验证,并取得设计单位的确认。

3.1.4换填法地基适用于处理深度小于3m的浅层软弱地基。

不适用于深厚软弱土层、可能造成地基变形量大对上部建筑物产生有害影响的地基,也不适用于体形复杂、整体刚度差、对沉降变形敏感的建筑。

应避免采用黏土和粉土作换填材料。

3.1.5强夯置换法不宜用于软土地基和深度大的填土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强夯置换墩应到达较硬土层上,其着底深度不宜超过7m。

加固后必须进行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确定其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着底深度)。

3.1.6砂石桩法在软弱黏性土中形成砂石桩复合地基时,应对其进行加载预压,减少地基预压后沉降。

对沉降要求较严的建筑,不宜采用砂石桩法处理技术。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砂石料的含水量;

采用单桩锤击法和单管振动法时,砂石料含水量要达到饱和;

采用双管锤击法和单管振动法时,含水量为7%~9%;

在饱和土中施工时,可以采用天然湿度或干的砂石料。

3.1.7水泥土搅拌桩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要求,通过工艺性或桩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并调整施工参数。

水泥土搅拌桩必须进行全桩上下复搅。

3.1.8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严格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附录A的试验要点执行。

正确选择承压板面积是确保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承压板面积必须与单桩或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相等。

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3.2基础工程

3.2.1钢筋混凝土独立(条形)基础

1.地基验槽后,应立即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垫层浇筑时必须设标高控制桩,标高控制桩间距不大于2m。

混凝土垫层应进行机械振捣,做到振捣平整、密实。

2.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应按轴线弹线。

进行钢筋绑扎时,基础底板钢筋网片应用垫块垫塞,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

桩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

绑扎后点焊,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箍筋,距基础面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

柱插筋应采用井字木架或钢管架临时固定。

条形基础在T字形或十字形交接处的钢筋应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放置。

3.独立基础的锥形坡度>

30°

时,应采用斜模板支护。

斜模板需与底板筋拉接,防止斜模板上浮。

斜模板上部需设透气及振捣孔,斜模板按需要可承受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

严禁斜面不支模。

4.钢筋绑扎前与模板安装后应分两次检查、核对轴线与标高。

各类基础均应设置水平桩或弹上口线。

5.浇筑基础混凝土前必须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烟蒂等杂物,清除积水。

6.浇筑柱下基础时,先满铺一层10cm厚的混凝土并捣实,使柱子插筋下段和基础钢筋网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对称浇筑。

条形基础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

浇筑锥形独立基础时,应注意边角处的混凝土必须捣实。

台阶形基础每一台阶高度应整体浇捣,待下一台阶混凝土下沉后,再浇上层。

基础上部柱子后施工时,可在基础顶面留设施工缝。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执行。

7.浇筑表面较大的混凝土基础时,除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外,还应使用平板振捣器振捣一遍。

收浆前必须校核标高,然后用木杆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

3.2.2基础桩施工前应对基桩原材料进行检测,施工中应检验桩底持力层的土(岩)性,嵌岩桩必须具备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

3.2.3人工挖孔灌注桩

1.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于设计桩长小于15m、地下水位较低、无流砂等不良地质状况的工程。

2.当设计采用人工挖孔桩时,应根据场地土质特点,地下水分布情况等制定施工方案与安全生产防护措施。

施工前必须先试挖桩孔,在确认施工方案与安全生产防护措施有效后方可全面开挖施工。

3.人工挖孔桩深度大于10m时,应严格按规定采取井下送风(必要时向井下输送氧气)、设置应急软爬梯等防范措施。

井底照明应采用低压(36V以下)防水带罩安全灯具,桩孔上口设置围护栏杆,上下操作人员应定时轮换作业,防止井下有毒气体和施工用电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否则,不得进行人工挖孔桩作业。

4.开挖桩孔应随挖深设置护壁井圈,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与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0.9m~1.2m为宜(有轻度流砂或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时,每节开挖深度,可缩短为0.5m)。

第一节护壁井圈宜高出地坪150~200mm,便于挡土、挡水。

桩位轴线和高程均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

挖孔每完一节应立即浇筑护壁混凝土,护壁厚度一般取100~150mm。

严禁使用竹篾与竹片作为护壁。

5.每节桩孔壁完成后,须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

要求每节护壁查验垂直度,并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径,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垂直度、截面尺寸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偏差不得大于50mm。

6.桩孔口堆土应距孔口至少2m以外,并及时运出。

7.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半径尺杆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弧度,上下应垂直平顺,修整孔壁。

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并控制孔深。

成孔后,孔底应清除虚土。

8.桩孔开挖后应及时验收,检查验收内容:

桩身直径、扩大头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度、虚土厚度,做好施工记录,随即吊入钢筋笼,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当天成孔必须当天成桩,不得过夜。

9.安放钢筋笼前应先绑好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或在钢筋笼四周的主筋上每隔3~4m左右设一个20耳环,作为定位垫块)。

人孔时应清除钢筋笼污染的泥浆。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临时固定,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或下沉。

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应采用双面焊接,接头数按50%错开。

3.2.4打(压)入桩和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应按《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中5.1.3和5.1.4的规定执行。

3.2.5静力压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及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应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规定执行。

3.2.6沉管灌注桩及夯扩桩在软弱土层、流砂土层、软硬交替土层和存在压力泌水土层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缩颈、离析和断桩的质量问题。

3.2.7桩基承台与基础底板施工

1.桩基承台施工前应测出桩顶标高线,桩顶浮浆及超过桩顶标高的部位应予凿除,破碎桩头时不得超过标高标识线,处理后的桩顶疏松混凝土应全部剔完干净,桩头表面应平整,标高应准确,桩顶伸入承台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桩顶低于设计标高时,须用与桩同级混凝土接高,在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50%以上后,再将埋人承台梁内的桩顶部分剔毛、冲净。

2.桩顶伸人承台中的钢筋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30d,d为钢筋直径。

钢筋长度不够时,应焊接接长。

3.当承台底设混凝土垫层时,应将与基土接触的承台底的淤泥、杂物清理干净。

表面无虚土,无积水。

承台混凝土垫层浇筑时必须设标高控制桩,标高控制桩间距不大于2m。

混凝土垫层应进行机械振捣,并做到平整、密实。

4.承台垫层浇筑后,应在垫层上弹出剪力墙、柱子的准确位置。

柱子插筋的根部须与承台底层钢筋网点焊固定,插筋的上部与底板上层钢筋网点焊或采用钢管搭设架子固定。

5.大型基础底板的上排钢筋应搁在支撑架上。

支撑架的尺寸与数量须根据上排钢筋网重量、施工荷载、泵送混凝土冲击荷载等进行计算后确定。

6.当基础底板厚度大于0.8m时,应按大体积混凝土要求施工,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应控制在28℃以下。

大体积混凝土应计算浇筑速度,基础底板不宜留施工缝。

基础底板厚度1.0m以内可采用平推浇筑法,厚度1.0m以上可采用分层浇筑法。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应埋设测温点,混凝土内外温差应控制在25℃以内。

大体积混凝土掩护期限不少于14d。

3.2.8砖基础施工

1.砖基础组砌方法应正确,里外咬槎,上下层错缝。

2.砖基础砌筑前,应提前浇水,严禁干砖砌筑。

3.砌基础墙应采用双面挂线,并使用皮数杆。

4.各种预留洞应按设计要求留置,避免事后凿打。

5.雨期施工时,应防止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