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入户服务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5531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科技入户服务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科技入户服务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科技入户服务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科技入户服务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科技入户服务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科技入户服务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

《市科技入户服务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科技入户服务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科技入户服务组织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一、加强领导,建立了组织领导机构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将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工程、沃土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实行捆绑式集中投放到试点县,力争通过重点突破,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农业发展。

市人民政府明文下发文件。

制定“入户”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实施内容,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科技入户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加强领导,四级联动积极组织。

3月25日,接到省‘入户办’文件后,市政府成立了“科技入户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杨**主抓,市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张**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市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市有关局委和项目实施县乡(镇)的负责同志为组员。

工程领导小组,负责整个行动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

涉及乡镇、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并明确专门人员抓工作落实,每个村也有专门人员负责进行组织安排。

领导机构的建立并协调运转,为入户工程的实施和规范化运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技术领军,成立“专家技术小组”。

市专家技术小组有首席小麦专家许晓生(组长)带队,成员有农技、土肥、植保、农机、种子、农科、种技等部门农业专家组成。

自上而下建立了市农业局首席专家、县农业局专家以及乡镇技术负责人、村技术员共同组成、逐级负责的技术服务体系。

并为“方案”付诸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首席专家按农业部“科技入户”的要求提出技术方案;

县专家按首席专家提出的技术方案,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结合本地生产特点,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乡(镇、办)、村科技人员围绕主推优质高产小麦、玉米品种和配套技术为主兼顾棉花、蔬菜进行包村包组技术服务,并把包村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称,联系方式制作成牌钉挂于村委、农资店等醒目处,方便群众联系和服务。

  3、市农业局具体实施,成立专业执行督查组。

项目专业执行督查组以科教科牛**科长为组长做好主管、实施和联系工作。

督导专家技术组的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

即负责项目区农民培训并与广播、电视等新闻宣传部门配合,实现培训目标;

即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小麦、玉米生产新技术的应用,病虫害防治等,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进一步科学规划示范田建设,使之合理化布局。

以及根据作物、品种特性要求对项目区内生产进行全程专业管理,完成种子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牵头协调有关粮食加工销售企业与示范区内村组签订种植收购订单;

  二、积极行动,及时对接为民  3月28日,市局高度重视,领导机构成立后,及时召开站领导班子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

分别由牛**、许晓生带领领导和技术组,扑**安排整体工作,迅速与县领导小组和专家组进行了对接。

牛**对整个工程项目做了具体步骤分解部署,并提出了总体要求;

许晓生组长代表市农技站技术依托单位,对整个生产形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突出剖析了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包乡(镇)村技术人员做了详细的指导和技术培训,并同包村人员深入分包乡村,了解生产情况,实地查看苗情,进行分类、分情实地指导考察,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三、按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推进‘入户’实施工作  选择以安子营等10个乡镇120个行政村的核心示范区和辐射区,把农业生产(水、肥、土)条件较好,农民科技意识强,科学种田积极性高的农户做为科技重点户管理。

市农业局项目专业执行组、县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监督和县农业局协助下,各乡镇、办事处都在栽培条件好的区域以村组为单位集中连片实现了“统”的功能,落实科技全覆盖的高标准生产管理。

  1、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新技术推广应用。

以推广郑麦9023和豫农949、郑麦366、周22、西农949为主等小麦品种和郑单958、浚单20、泛玉5号、中科11等玉米品种的核心示范区。

落实推广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管理技术和病虫草害优化防治技术、化肥农药减施和节水、沼肥施用、精量匀播、测土配方施肥等5项新技术;

玉米上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宽窄行种植、“313”种植模式、测土配方施肥、分期施肥技术、化控化调、综合治理病虫害技术等集成技术。

其中“313”种植模式在今年的特殊气象条件下显示了高度的抗逆保丰能力。

  3、切实做好病虫草害监防与自然灾害应对工作。

今年,前期持续严重干旱,后期连阴多雨大风,特殊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其中春季在严重干旱气象条件下,小麦红蜘蛛、蚜虫危害更加猖獗,针对这一情况,“科技专家组”一方面,通过电台“金色田园栏目”,就害虫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在关键农时季节由专业技术人员讲解40多天,使农民掌握了技术要点防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另一方面,专门召开了病虫害综合防治现场会,由植保专家,现场指导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虫害的蔓延,并及时灭掉了虫害。

再者,针对3月中-4月初,低温冻害使部分乡镇出现麦苗发黄、逐渐干枯的现象,经专家小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确定是由于气温不稳、尤其是昼夜稳差过大,导致了小麦根系供养不足造成的。

据此,提出了及时浇水施肥的补救措施,减轻了低温冻害的不良影响,消除了农民的恐惧心理。

第四,对于整个小麦生长期间的严重干旱,专家组组织掀起了项目区‘抗旱保苗’高潮,为今年夏粮丰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夏玉米播种期间,针对干旱无雨,无法下种和短期多雨多风,灾害频繁发生的现象,提出并推广了寄种、节水覆秸种植、加强管理、适时晚收等技术措施。

为此,项目专业组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农户进行调查,分析了麦田和玉米生长限制因素,提出了防病、抗旱、防倒具体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了因自然灾害对小麦、玉米造成的损失。

  四、深入开展技术培训推广一体化,提高项目区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  农业技术的应用主体在农民,因此,技术推广应用主要靠培训农民,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来实现。

从4月到10月底,7个月时间,许晓生站长带领专家组和技术人员,安排了7次大的技术培训活动,分别在小麦和玉米生产的不同时期加以实施培训活动。

  培训工作由市农业局统一安排下,结合关键农时季节和区域种植特点,许晓生站长带领13名农艺师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分赴项目示范区有关乡镇、办事处开展技术培训活动。

在3月25日至4月10日,进行第一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以减施农药综合防治为重点的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综合防治技术;

氮肥后移技术,在拔节后期亩施速效氮肥5-7公斤;

拔节前期喷施“壮丰安”防止倒伏。

第二次培训,在4月14日-25日,主要培训项目区农民掌握小麦孕穗期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麦田去杂、去劣技术;

合理浇灌孕穗水等。

第三次培训在5月16日-24日,培训内容为:

做好叶面施肥、防治穗蚜、赤霉病等‘一喷多防,工作,提高千粒重,并对夏玉米种植和棉花、蔬菜等作物田间管理做了充分的讲解。

三次培训项目区农民达3万多人次,向培训对象发放1万余份**市农技站主编的《小麦栽培技术要点》、《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秋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规程》、《麦田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优质小麦栽培技术要点》等培训教材和1万份农民培训明白卡。

  第四次培训6月11-13日,通过制定完善的秋作物高产方案,针对玉米生产技术推广中存在一定盲目性,及生产技术推广现状、农户技术需求进行了调研。

采用参与式研究方法,从产量、品质、效益、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对生产限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和专家评估,提出了限制生产的主要因素及其优先解决方案;

第五次培训,7月10-14日市农技站组织项目区技术骨干,进行高产创建技术培训会,内容涉及玉米、棉花、大豆高产开发和创建,通过培训,提升了基层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为包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六次培训,在7月22日,对雨季来临,包村技术人员应提高应变服务能力,做好玉米生产的防灾减灾工作;

第七次培训,在9月18日,《**市秋作物生产形势分析》会上,提出并探讨了今年秋季生产特点,二是针对今年玉米生产中灾情频繁,制定了玉米生产减灾防灾技术措施与预案。

三是为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和各地间的交流,总结分析《玉米高产抗灾‘’种植模式》在生产应用中的良好作用,四是做好小麦备播指导、精量匀播、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使项目区农民掌握了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关键技术,并有效地运用于生产的关键时期,产生了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培训工作真正做到了进村入户,实现了“五个一”,即参与入户行动的农户每户一个明白人、受训农民每人一张培训卡、一本技术手册、一张技术明白表、每个培训点一张技术光盘。

同时建立了完备的培训档案,每场培训有内容,有记录,有参加人员签名,并有培训组带回备查。

  五、召开推广示范现场会,提高科技入户工作的社会效力  3月10日、5月10日、9月22日、9月28日,分别召开《春季麦田管理》在卧龙区、《夏粮生产形势分析》市站、《玉米不同种植技术产量对比》**、《313模式观摩》等技术推广现场会。

技术现场会的主要内容是:

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需要采取的关键技术,通过技术推广现场会的形式予以推广,并现场传授有关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技术人员耐心讲解,逐字、逐句讲解技术手册中的有关技术内容,直到农民明白为止。

通过现场观摩,实地感受,让人们认识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提高人们的接收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加速科技转化。

  六、‘入户’提升职能,培育献身‘三农’精英综合人才。

农技站做为这次活动的重要技术依托单位。

许晓生站长为了提高职工素质,强练内功,开展‘我来讲一课’、综合技能竞赛等活动,培养了一批有献身“三农”精神,综合服务三农水平高的技术人员,使农技站成为了农业技术人员的“摇篮”。

同时,编写技术资料,成为三农生产中的数据库,使各项工作有据可查,有理所依,正真成了农业生产的好参谋,领导的技术智囊。

  1)科技入户工程在技术方面实行专家负责制,通过建立“首席专家-县首席专家-技术指导员-核心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广大农户”的工作网络。

该网络以作物为主线,打破了以往部门、体制和地域条块分割的界限,根据目标和任务择优选择适合专家,公开招聘技术指导员,组建了精干技术队伍,激活了科技人员投身生产、大力推广先进技术的热情,同时也拓展了技术来源渠道,并一竿子插到底,减少了技术传播中间环节。

  2)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成果,加速农业科技入户,构建了“专家(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作物信息化平台-信息员-农户”的工作网络,为农户和技术人员提供服务,扩展了技术服务的空间,有效促进了科技进村入户。

**市农技站在站长许晓生领导下,健全了**市“苗情监测”体系的构建,在全市范围固定了86个苗情监测点,同时,完善了化电教室和办公设施,配备了电脑、相机、透影器材、GPS定位系统等,提高了员工素质和服务“三农”本领,有效的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难题。

  3、加速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

通过科技传播的快速、有效渠道建立,扭转了新成果推广慢、转化率低的局面,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4、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带动作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